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愛新覺羅家族,在明朝女真部落中,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2024-04-25歷史

清王朝向世人展現政權的法統,宣稱為「金遺部」,並且尊奉元朝萬戶孟特穆(猛哥帖木兒)為六世祖,努爾哈赤以「本有建州」,而起兵統一女真。

正是這種記載,導致對愛新覺羅家族身世的探究,那麽愛新覺羅家族,在明朝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影響力真的足夠統領建州女真嗎?

清太祖努爾哈赤

明代女真建州左衛的百年興衰!

愛新覺羅·孟特穆所統領的斡朵裏部,元末聚居在圖們江南岸的阿木河地區,此時明王朝取代元帝國,而北韓李成桂也取代高麗王朝,因此,孟特穆受到招撫被北韓授予「上萬戶」。

明成祖永樂初年,尚無余力征討北元政權,更加積極拉攏東北女真部,因阿哈出舉薦孟特穆,被授予女真建州衛都指揮使,又在永樂十四年增設建州左衛時,成為建州左衛的都指揮使。

隨著明成祖成功掃蕩北元勢力,建立奴兒幹都司,攜手更早建立的遼東都司,明朝東北局勢由進攻轉為治理,便削減女真各部賞賜,以防「養虎為患」。

建州左衛所在的鳳州未經過開發,明朝又減少封賞與貿易,受到蒙古和海西女真的威脅,明成祖又有"原久居去處住坐"驅趕之意,孟特穆遂率領多半部眾約6250人,回到北韓境內阿木河舊地。

冷兵器時代,人口就是戰略資源,面對孟特穆率眾歸附,北韓摒棄前嫌給予便利,期望斡朵裏部與孟特穆,成為北韓王朝北部的屏障。

最初孟特穆與明朝保持聯系,北韓並未起疑,畢竟斡朵裏部明朝境內還有部眾,若能招撫至北韓那便最好,但幾年下來孟特穆依舊為明朝效力,卻對北韓王朝的命令置若罔聞,北韓就感覺到不滿。

孟特穆(清六世祖)

北韓世宗李裪,被稱為北韓最出色的國王,默許「三萬衛」千戶楊木答兀,糾結女真八百余人襲擊孟特穆,北韓旋即出兵擊敗女真兀狄哈部,北韓王朝借刀殺人用得極其巧妙,除去女真隱患,鞏固北韓東北部防禦。

【明史·北韓傳】:"(北韓國王)裪為李氏英主,頗迫脅女真,女真屢訴諸明。如李滿住之不敢居婆豬江,及凡察、童倉等之奏訴被迫皆是也。"

明宣宗朱瞻基收縮邊防,孟特穆本就不是嫡系,殘部連撫恤都沒有,史稱「畏兀狄哈擄掠,又乏資財,將至餓死」。

史料對斡朵裏部之後動向出現矛盾,一為:叔侄同時歸附明朝,二為:叔父凡察先歸,侄兒董山後歸。

根據最後的發展,本文采信凡察先歸附明朝依附李滿住,受奏請得到建州左衛都指揮僉事的職務,董山稍晚回到明朝境內,於公元1439年春遷移至婆豬江依李滿住為鄰。

猛然增加的人口,導致雙方矛盾增加,何況朝廷對建州左衛有封賞,凡察與董山都有朝廷金印,凡察已穩固不肯讓出權利,而董山必須維護部眾生計,導致雙方展開大規模內鬥。

凡察與董山交戰數年,明王朝與李滿柱選擇袖手旁觀,因抵禦蒙古威脅才出面調停,將建州左衛願意跟隨凡察部眾,劃分為建州右衛指揮使統轄。

成化犁地

【明英宗實錄】詔書中提到,褒獎建州左衛千戶級別6人,因原建州左衛還有十余名千戶級別,出於平衡準許建州右衛千戶級別15人,難道愛新覺羅家族,在明英宗時就已經擁有3萬戶?

答案是否定的,孟特穆帶萬人至北韓寄居,折損大半又留在北韓部份,加上凡察與董山叔侄數年混戰,因此北韓記載的「建州衛有1700余戶,左、右二衛合計才600余戶,共計2300余戶」相對比較準確。

佐證有三點:

  1. 建州衛都督李滿柱是阿哈出之孫,史籍有明確記載,「(永樂二十一年)率一千余戶到婆豬江居住」,按照人口的正常繁衍,與北韓文獻接近。

  2. 被稱為「成化犁地」的記載中,「明軍共生擒108人,斬首541級,俘獲男女151人」,這個被稱之為「女真滅頂之災」事件,確實傷亡僅有千余人。

  3. 明成祖永樂九年開奴兒幹都司,管轄境內羈縻衛所達到384個,羈縻衛所指揮僉事及千戶等職,除特殊封賞,皆為榮譽稱呼沒有實權和待遇。

受到「成化犁地」影響,建州三衛已經名存實亡,愛新覺羅家族不再受到朝廷器重,殘部退到今遼寧省新賓縣丘陵地帶居住。

女真互市

女真部沈寂數十年逐漸回到歷史舞台,王杲在女真各部的混戰中,以古勒山為根據地積蓄實力,以強硬的手腕擊敗對手,成為建州右衛指揮使,自封為建州右衛都督。

建州左衛實力不及王杲選擇服從,王杲將女兒嫁與覺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卻無法挽回雙方破裂的關系。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王杲在建州左衛築城,已經嚴重威脅到愛新覺羅家族的安全;同時王杲無視明朝的強大,恣意攪亂馬市、劫掠貢品、弒殺明朝官員等行徑;令覺昌安驚恐,選擇向明王朝靠攏。

覺昌安利用王杲鞏固愛新覺羅影響力,又在明王朝軍事打擊王杲後,借助姻親滲透影響力至建州右衛,因收降碩色納、加虎及其部眾,使愛新覺羅家族「盡收五嶺東蘇克蘇滸河西二百裏諸部,由此遂盛。」

但覺昌安的崛起與聯絡明朝,遭到女真各部的忌恨,尼堪外蘭想成為建州首領,唆使李成梁圍攻古勒城,城破之際將覺昌安與塔克世一並誅殺。

【清太祖實錄】李成梁說「令(尼堪外蘭)為爾滿洲國主」,其實女真崇尚強者,在愛新覺羅家族失去領袖的情況下,大半選擇托庇尼堪外蘭,建州左衛至此不復存在,只剩下「建州八部」之名。

赫圖阿拉城

總結:愛新覺羅家族並非金國皇室後裔,「建州八部」中的完顏部血統更為接近;愛新覺羅家族的爵位等級也並非最高,只是明王朝數百羈縻衛所中不起眼的存在;愛新覺羅家族從北韓兩度歸附明王朝,文化認可度遠不及本土葉赫等部。

愛新覺羅家族在血統、官爵與源流三方面,在建州女真內部便受到質疑,更遑論其余女真各部的認可,清王朝宣稱「本有建州」,更多是勝利者對先祖的美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