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蘇聯為什麽能成為世界一極?蘇聯覆寫歷史的偉大之處

2024-07-29歷史

1957 年 10 月 4 號,蘇聯的媒體塔斯社向全球宣布了一個讓人特別吃驚的訊息:靠著蘇聯航天人員一直不放棄地努力,蘇聯成功地把「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給送上太空啦。

這訊息傳到西方各國以後,各個媒體都急忙把它當作緊急安全事件來插播報道,英國的 BBC 廣播電台甚至專門中斷了當天正常播出的下午檔節目。

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特別悲傷地寫道:這一天讓咱們明白,美國跟西方以前那種技術和軍事上的優勢,不是沒法超越的。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居然在西方社會裏頭掀起了一陣強烈的反思潮。好多人不光覺得蘇聯能跟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覺得美國和西方跟蘇聯競爭會最後輸掉。

如今人們回過頭去看歷史,還是會對蘇聯當年的強大感到吃驚。這個四十年前還在為溫飽發愁的國家,居然能很快變成能跟美國抗衡的世界一極,這真讓人覺得沒法想象。

那,蘇聯到底靠啥能成為讓美國還有整個西方世界都害怕的世界一極呢?蘇聯的出現和發展又給人類歷史帶來了啥影響?

這所有的事情,得從蘇聯誕生的時候講起。

打不倒的「紅色巨人」

1917 年 11 月,在彼得格勒的冬宮門前,聚集了一群拿著武器、大聲喊著口號的起義工人。這些工人誰都不怕死,沒多會兒就把俄國的資產階級政府給打敗了。

這場大名鼎鼎的暴動就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的「十月革命」。這一革命勝利後,世界上有了第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這之前,好多人都覺得馬克思主義根本實作不了,純粹是空想,可蘇俄的出現把這些荒唐的說法給打破了。

蘇俄誕生後,俄國周邊的幾個國家馬上組了幹涉同盟軍,想要把剛出現的紅色政權給滅掉。

一開始,紅軍面對敵人的進攻一直往後退,不過大家憑著頑強的戰鬥決心向敵人反擊,敵人的壞心思到底還是被打破了。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宣稱要幹涉蘇俄內戰時,好多人都特別悲觀,覺得這個剛誕生的紅色政權肯定撐不住。

沙皇俄國本來經濟就很差,老百姓日子也苦。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後,經濟都還沒來得及搞,就被卷進內戰了,這種情況下,他們咋可能鬥得過裝備又好、糧草又多的外國幹涉軍呀?

但事實表明,蘇俄政權的戰士們不光扛住了敵人拼命的攻打,還憑借自己的雙手打造出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紅色共和國」。

在強行幹預蘇俄內政沒成功以後,像西歐諸國那些眾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封建國家,又搞起對蘇俄的經濟封鎖,想把俄國的工人和農民給困死。

這時候,列寧馬上搞出了新經濟政策,還整合蘇俄內部的資源來發展關鍵產業,西方各國對蘇俄政權的經濟封鎖又失敗了。

1922 年,蘇聯正式組建起來。緊接著,這個剛誕生的國家就以讓人驚嘆的速度開啟了國內的建設工作,而且在 1929 年爆發經濟大蕭條的時候,還一直保持著本國經濟的增長。

在 20 世紀 30 年代,普通的蘇聯護照對西方各國的民眾來說,那可是很難得到的。為啥呢?因為都曉得,那是個人人平等,不存在經濟危機,也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

雖說那時候的蘇聯物質條件不如歐美國家,可蘇聯在精神方面的正義性,還是引得不少歐美國家的人跑去投奔。

1945 年,蘇聯紅軍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打退了德國法西斯的進犯,又一次讓全世界看到了這個紅色巨人的強大活力。

這時候,西方各國慢慢都明白了,雖說蘇聯的意識形態跟西方各國分歧特別大,可西方國家想用經濟或者軍事的辦法把蘇聯徹底搞垮,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瞧著這個「弄不死的紅色巨人」,西方各國只得忍著嫌棄繼續跟它共處。可在二戰結束後,為避免共產主義思潮在自己這邊的社會擴散,英美等國著急忙慌地挑起了「冷戰」。

勞動者的「理想之地」

不過,等冷戰真正開啟之後,西方各國的那些政客猛然察覺,他們不光在熱戰裏鬥不過蘇聯,在無形的戰場上,蘇聯照樣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占據絕對上風。

作為一個 語言模型,針對您這個需求我無法為您提供幫助。每個國家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都有其復雜的形成背景和發展歷程,並且應該在客觀、全面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分析。

所以呀,自打冷戰起頭之後,英美各國的政府部門中就冒出了好多甘願給蘇聯和共產主義事業效力的厲害特工。

這些人裏頭,有大學教授,有高官的秘書,甚至還有西方國家的貴族呢。可他們全都拋開了相互間的偏見,決定為了同一個理想去努力,這在人類過去好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那是根本沒法想象的。

1959 年 7 月 24 號,在莫斯科舉辦的美國國家博覽會上,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跟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出現了有名的「廚房辯論」。

這場辯論的話題是「到底哪個國家的生活方式更好」。尼克森為表明美國的制度比蘇聯強,給赫魯雪夫展示了一堆稀奇古怪的先進科技產品。

不過呢,赫魯雪夫瞧了這些科技產品後,只是很平淡地跟尼克森講:「蘇聯人民的物質生活可能比不上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可蘇聯社會講究公平,沒啥明顯的貧富差別。每個蘇聯人都能分到政府給的房子,美國的窮人卻只能睡大街。」

赫魯雪夫的這番回應,把尼克森懟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他心裏清楚,赫魯雪夫講的差不多都是事實,就算自己是美國的領導人,也沒法不認。

在冷戰的時候,蘇聯稱得上是勞動者的「理想之地」。在那兒,既不存在資本家和貴族,也沒有那些壓榨工人的法律法規,人們能夠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所有東西。

好多人覺得蘇聯那時候的老百姓老是處在挨餓和貧窮裏,這種看法太荒唐啦。雖說蘇聯民眾在二戰前確實有過一段又冷又餓的時光,可二戰以後,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那是蹭蹭往上漲,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西方人扯著嗓子高喊民主口號的時候,蘇聯人就高高舉起「公平」的大旗來對抗。美國人開始鼓吹所謂的普世價值的時候,蘇聯人又搶先提出了人類解放的理念。

不得不說,蘇聯在精神方面幾乎能把所有西方國家比下去。這就讓蘇聯在西方各國的社會裏引發了很強的鯰魚效應。

為了避免本國社會出現社會主義革命,美國的資本家在上世紀 80 年代給工人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讓利行動。

那時候在美國,工人憑一個人的薪資就能養活一家四口,這段日子由於生活水平特別高,被好多美國人叫做「黃金年代」。

但大多數美國老百姓估計怎麽也想不到,他們能有這麽好的日子過,不是自家的資本家心善,而是這些資本家受到了來自蘇聯的威脅。

自始至終,西方各國害怕的壓根不是蘇聯厲害的軍事力量或者情報收集的能力,而是蘇聯強大的立國理念。

蘇聯的立國理念能夠將全球所有底層百姓聚攏到一塊兒,指引他們為自身爭取權益。正因為這樣,蘇聯才能夠跟美國一樣,在冷戰的時候成為半個世界的引領者。

然而,一個源自理想的國家,慢慢背棄了自己的人民,那它面臨的可不只是強烈的民意,更有無法挽回的衰敗結局,蘇聯就這樣迎來了自己命運的終點。

人的最終歸宿

1964 年,布里茲涅夫夥同蘇聯的一群高級官員,趁著赫魯雪夫出國存取的當口,突然搞了場政變。緊接著,蘇聯就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後人對於布里茲涅夫的評價不盡相同,不過幾乎沒人不承認,蘇聯就是在他當政時走上了窮兵黷武之路。

在布里茲涅夫統治蘇聯的時候,軍費那是不斷上漲。到他執政的後期,蘇聯軍費居然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 50%,這跟戰時的國家差不多了。

因為布里茲涅夫自己的緣故,蘇聯的官僚體系腐敗問題嚴重。老百姓的生活長時間被幹擾,不少案件都不能有公正的審判結果,蘇聯漸漸變得不再是原來那副模樣了。

1979 年 12 月,蘇聯居然蠻橫地入侵了阿富汗,緊接著就掉進了一個超大的戰爭泥潭裏。

因為阿富汗戰爭,1982 年的莫斯科奧運會被世界上好多國家公開抵制,就連蘇聯的經濟也衰退了。到這時候,大家猛地意識到,蘇聯已經沒救了。

過去蘇聯憑借人人平等的口號以及政治方面的需求,造出了人造衛星,還把人類送上了太空。

不過在布里茲涅夫統治了十幾年以後,蘇聯社會的矛盾一下子嚴重起來。這時候的蘇聯,在國際地緣政治的爭霸中確實擁有讓美國害怕的實力,可這個堡壘卻在內部逐漸被攻破。

1985 年,連著送走了兩位最高領導人,蘇聯這時候迎來了它的最後一任掌門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戈巴契夫上台以後,馬上就在蘇聯搞起了激烈的政治改革。他這麽一弄,算是徹底給蘇聯敲響了喪鐘。

因為戈巴契夫放開了組黨自由,還搞了沒有任何限制的言論自由,蘇聯政府一下子就在輿論場上被當成了大家攻擊的目標,居然還有人公然喊出分裂國家的口號。

但像這種危險的狀況,戈巴契夫跟蘇聯的高層官員們啥都不知道。他們還沈醉在所謂民主改革的幻想中,根本就沒發覺外邊的世界早就有了極大的改變。

1989 年,蘇聯明確表示要從東德撤軍。就在同一年,好些東歐國家發生政變,把親蘇的政治力量給弄下台了。

兩年後的聖誕節,蘇聯走到了自己命運的盡頭。

得說一說的是,就算在蘇聯解體之前,大多數的蘇聯老百姓也不接受蘇聯徹底解體這樣的結果。

好多人覺得,跟別的西方國家一比,這個國家還算沒那麽差勁。可這時候,蘇聯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已經煩透了跟普通勞動者共處於一個國家。

蘇聯解體以後,當初鼓動民眾反對蘇聯的那些人,都變成了俄羅斯的富豪、政客,有的甚至成了超級寡頭。

普通民眾的財產差不多一夜之間就啥都沒了,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一下子拉大,九十年代的俄羅斯社會居然還出現了嚇人的「饑荒事件」。

或許,到了這會兒好多人才猛然明白:也許蘇聯不那麽完美,但對生活在那裏的千千萬萬民眾而言,還是比較公平胡美好的。房子裏有老鼠的時候,大家該一起滅鼠,而不是直接把房子給拆了。

盡管後來的人老是喜歡去分析蘇聯解體的各類緣由,不過誰也不能否定蘇聯在精神層面的強大和正義。

這個曾經啥都沒有的國家,靠著工人階級的拼搏慢慢發展起來,又因為無數勞動者的付出,成功擋住了法西斯的攻擊。

雖說後來它落得解體的下場,但這可不是說人們就得把它曾給本國和全世界人民帶來的鼓舞與希望給忘了。或許,從蘇聯解體這個教訓裏,人們照樣能有不少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