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京在堪輿學上劣勢明顯,朱元璋為何仍要定都於此

2023-12-23歷史

六朝煙雨,石頭城記載了歷史太多記憶。秦淮河畔,仍舊彌漫詩意無雙。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南京夫子廟|出自網路

它兼備山川形勝之妙,縈繞著滄桑興衰之感,流淌著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這一切無不吸引著人們的向往。

走近南京,映入眼簾的便是雄偉斑駁的南京城墻。

01

南京在堪輿學和歷史長河中的不同表現

在中國傳統學問中,有將地理和風水玄學融為一體的堪輿學。

作為一個王朝的都城,縱然最終免不了風吹雨打的命運,但幾乎每個朝代的欽天監都會在堪輿學上作充分的考量。

南京,第一次充當王朝的都城是在孫吳時期。

孫權&諸葛亮|出自網路

當時,諸葛亮對孫權講道:「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龍蟠虎踞最初是古人對蒼龍(天蠍座)、白虎(獵戶座)星座的形象描述。

這裏被借用來分別指代南京的鐘山(紫金山)、石頭山(清涼山),說明南京有王者之氣。

鐘山勝景|出自網路

雖然,正史中的諸葛亮沒有演義中那麽神話,但作為傳統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他的知識面非常豐富是毋庸置疑的。

這段話,孫權是記住了,由此拉開了南京作為王朝都城的序幕。

南宋大儒朱熹稱贊南京山水形局嚴密,土地遼廣,是東南地區帝都的首選之地。

朱熹指的形局嚴密,是因為南京北臨長江,城北有玄武湖、莫愁湖,四周群山環繞首尾相連。

城西的石頭城像一只蹲著的老虎,東北的鐘山則像盤曲的臥龍。

南京勝景|出自網路

巍峨的鐘山,嶙峋的石頭山,與青龍山、方山等,構成風水學上的「四象」,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而長江則是中國最大的浩蕩水脈,南京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下遊長江和中國三大幹龍之一南方幹龍盡頭的交匯之處。

所謂「襟帶長江而為天下都會」,和朱熹抱著同樣想法的人大有人在。

元人胡炳文在【遊鐘山記】說:「江以南形勝無如升(南京古稱升州),鐘山又升最勝處」。

南京俯瞰圖|出自網路

明代著名文人楊榮寫【皇都大一統賦】稱贊南京風水曰:

「既渡江左,乃都金陵。金陵之都,王氣所鐘。石城虎踞之險,鐘山龍蟠之雄。偉長江之天塹,勢百折而與流。炯後湖之環繞,湛寶鏡之涵空。狀江南之佳麗,匯萬國之朝宗。此其大略也。」

但其實,南京的位置從堪輿學而言,算不上多麽出色,它是一座優勢與劣勢極其明顯的城市。

是以,孫權在定都南京後,還得讓丞相陸遜和皇太子常駐武昌,方便曹魏南下時可以互相救應。

孫吳鼎立圖,夷陵右上方不遠就是武昌|出自網路

而且,大部份入主南京的王朝,不管此前多麽氣勢如虹,一到南京就會變得毓秀有余而雄渾不足。

且不說孫皓、陳叔寶等皆是在南京出降,哪怕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劉裕建立的劉宋政權亦是如此。

所以,南京在歷史上可以說辜負了諸葛亮和朱熹等人的期待。

02

南京在堪輿學上劣勢明顯

如果是江湖神棍,會認為諸葛亮和朱熹的易學水平不精,易學大佬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諸葛亮|出自網路

而且,他們還覺得真正的易學大師都是家傳。

這個我十分認可,我也勸你們不要把祖先源頭溯源至伏羲、神農,你幹脆給三葉蟲當孫子吧!

你們厚古薄今的同時,又感覺孔子等人註釋的周易有問題。

但孔子、諸葛亮等人都是為政為學的一時風流人物,你易學走的是正道,你家傳水平那麽高,你咋岌岌無名?

諸葛亮的話並非忽悠孫權,而是為了鞏固孫劉聯盟,畢竟諸葛亮的期待是與孫吳聯手,共同北伐,南京作為北伐前站,是非常合適的。

這一點也是朱熹的考量,因為南宋定都南京的話,可以彰顯恢復中原的決心。

南宋形勢圖|出自網路

而定都杭州,雖然可以得享運河之利,又有「苗劉兵變」的現實因素,但卻意味著南宋選擇了茍且偏安。

當然,如果按照堪輿學本身的內容,南京的劣勢很明顯,尤其是與北京相比較。

首先,作為青龍方位的鐘山與作為白虎方的清涼山大小差距十分明顯。

鐘山體量大於清涼山十倍之多,無法形成「龍虎有情」之格局。

清涼山|出自網路

反觀北京,玄武方有強有力的山脈支撐,青龍方有燕山山脈,白虎方有太行山脈,朱雀方有南部大片的開闊平原,就這種格局,絕對能撐得上帝王級的風水大局。

其次,長江萬裏奔流至安徽蕪湖後,往東北而上圍繞著南京繞了一個半圓弧後再東流入海。

受母親河在這條流向的影響,導致鐘山的走勢是逆流而上順流下,這是完全的逆勢,非力量深厚者不為。

龍脈走勢|出自網路

除了先天缺陷,人為因素更是對南京的王氣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戰國時期,楚威王認為南京有帝王之氣,就在紫金山上埋金,以壓住帝王之氣。

後來,秦始皇也認為南京有帝王之氣,於是挖秦淮河,令淮水與長江溝通,從此轉向南流;

鑿方山,使這座地處南京東南,猶如官印的吉祥之山的地脈從此繃斷。

「水破天心」,是這座名城的永遠之痛。

「水破天心」局|出自網路

都城前面兩條人工開鑿橫穿而過向西註入長江的運河,由牽鼻南流而去的一截河段連線而南流,南京藏風聚氣積聚的能量遭到無情的削弱。

他還把「金陵」改為「秣陵」,意思就是餵馬的草料場。

隋文帝楊堅滅南陳後下詔:將南京城「蕩平並開墾」,於是南京城全部被拆毀,統統作為農田,種起了大白菜,擺起了鍋架子……

03

朱元璋定都南京的考量

鑒於玄學和歷史上的雙重劣勢,明朝名臣宋濂曾言:「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

宋濂&朱元璋|出自網路

當然他這句話是欲揚先抑,因為緊接著就是:「逮我皇帝,定鼎於茲,始足以當之。」

宋濂的話傳遞兩個資訊:

第一,如同朱元璋自己的表白:「明朝的南京並非古建康和六朝金陵」,明朝和之前的朝代大不同。

別的朝代定都南京即便氣場偏弱,朱元璋也不會特別在意,朱元璋有足夠的自信證明自己「是不一樣的煙火。」

朱元璋|出自網路

第二,古代的南京作為都城,確實有天然的不足。

朱元璋作為「千萬古一帝」,即便遍嘗創業艱辛的他不懼怪力亂神,但是從社會輿論效應來看,他肯定不得不盡力彌補南京的堪輿學劣勢。

好在,朱元璋身邊不乏這樣的人才,劉基當仁不讓承擔起了給朱元璋規劃南京城的任務。

劉基對五術這些學問的態度,其實是註重實用,他未必信這些(他跟李善長有過討論)。

但他卻了解甚至精通這些,可以讓這些學問更好地為人所用。

朱元璋&劉基|出自網路

劉基在秉承伍子胥「相土嘗水,法天象地」的金科玉律,宮城、皇城、都城分別按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分布。

而且透過諸多南京城門的修建,讓城垣構成了「南鬥」與「北鬥」聚合,整個皇宮恰好在北鬥的鬥勺內。

而且,劉基考慮到南京城位於中國東南的客觀地勢,刻意將皇宮修建在都城的東北。

按劉伯溫的設計,彌補了南京位於中國東,不是「國之中土」的缺憾,且符合「天圓地方」的寓意,從而突出了皇權的神聖、正統和神秘。

明南京城格局|出自網路

而且,南京城垣「目前所見到的壺狀(葫蘆、瓶)形態」,也出自劉基之手。這種形制又考慮到了道教以壺天、壺中為聖地,以「壺公」為神仙的典故。

但是,劉基的設計卻遭到滿清同行的非議。

劉基建造皇宮居所,是天平燕雀湖後的遺址,清代堪輿學家根據【管子·度地篇】:「故聖人之處國者,必於不傾之地」的依據,認為劉伯溫選擇地點過於低窪。

那麽,劉基為何這麽做呢?

04

是獨具匠心還是重大失誤

其實,朱元璋對明朝定都在哪裏始終搖擺不定。

作為大元故都的北京,自然也在被考量之列,但當時的形勢與日後朱棣登基相比,沒有那麽樂觀。

朱元璋&劉基|出自網路

朱元璋基於「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想法,一度想定都開封;為了防止北元反撲,西安還曾進入他的視野。

甚至於,老朱還想遷都到自己的老家鳳陽,是遭到劉基的勸諫後才作罷。

可以說,明朝當時還未篤定定都南京,當然對於南京的營建也沒有放松,仍然在繼續推進。

不過,太子朱標之死,讓朱元璋把原因歸咎為劉基設計的風水不好。但是,劉基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

朱標|出自網路

因此,劉基最初設計的都城,不過是權宜之計,是考慮到朱元璋隨時遷都的可能性。

再說,明朝一直在不斷完善南京城的營建,可是劉基因為在朝中被邊緣化以及過早去世,讓他沒有了參與機會。

以劉基的才能,如果他在的日子足夠,或許南京堪輿學上的劣勢,會被彌補更多。

當然了,沒有不滅的王朝,最根本的還是民心向背。

參考資料:

南京,中國風水之痛!

南京風水迷局(一):揭開南京龍脈迷局

楊新華.南京明城墻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疑問煩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