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兩位上將有隔閡,不在一起工作了依然有很深芥蒂,是性格使然?

2024-01-16歷史

兩位上將性格不合,即使分開工作仍有隔閡。

新中國成立初期,軍隊幹部頻繁調動,很多將領首次合作共事。由於性格差異,他們在工作中常常產生不同的想法,這不僅導致了矛盾,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隔閡。

鮮為人知的是,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許世友和參謀長張愛萍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在戰爭年代,兩人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盡管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隸屬於華東部隊,但是張愛萍因為受傷在1946年初離開,直到渡江戰役前夕才回到老部隊。

而許世友則因為身體原因在指揮過濟南戰役後,被調到了後方休息。 他們的真正交集始於1952年,當時華東軍區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

副司令員粟裕和參謀長張震被調任到總參,使得軍區沒有軍事幹部主持工作。陳毅在上海,張愛萍則從浙江被調任為參謀長。

按照各大軍區的情況,他完全可以兼任副司令員主持軍區工作,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上級同時調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擔任副司令員。

許世友和張愛萍在職務上有所區別。當華東軍區準備解放大陳列島時,張愛萍被任命為浙東前線總指揮,這是因為他之前擔任浙江軍區司令員,熟悉浙江地區的地形。

然而,由於作戰方案的問題,雙方意見不合,許世友主張直接出兵打大陳本島,而大多數人都支持先打一江山島。盡管方案在不斷討論,但雙方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妥協。

張愛萍以其獨特的性格特點,讓人們記憶猶新。相較於許世友的勇猛果敢,張愛萍更加穩重細膩,做事有條理,只有當事情有七八成以上的機會時,他才會決定采取行動。

許世友是猛將,善於一鼓作氣地擊敗敵人,即使是堅不可摧的防禦城池也擋不住他的攻擊。然而,如今的國軍已經是敗軍,軍心不穩,有什麽好怕的呢?

雖然張愛萍被稱為儒將,但與人爭執時,他也是直言不諱,連陳老總都拿他沒辦法。

他們的矛盾主要是由性格差異引起的,張愛萍認為正確的,就會堅持到底,說話也很直接,有時會讓其他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被認為是難以合作的人。

在擔任副總長時,他曾經與楊成武激烈爭吵,甚至拍了桌子。在處理陸海空三軍發展問題時,他又與王宏坤發生了沖突,說話直截了當,沒有太多考慮別人的感受。

這讓在座的一些人勸他,有話好好說,何必發脾氣,這樣會影響團結。張愛萍不是一個自私的人,他更多地是為公,但他的言語中卻流露出一種看不起人的感覺。

許世友與他共事時,就感到有這樣的壓力。因此,許世友向上反映過他的問題,認為他難以合作。

盡管性格上的問題在工作中並不影響工作本身,但它確實會影響團結,甚至影響上下級關系。

在八十年代,鄧公也曾說過他「惹不起」,原因就在於此。

許世友與張愛萍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在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張愛萍就去總參上任了,這使得許世友對張愛萍留下了芥蒂。

據王德回憶錄記載,1957年彭老總視察東南沿岸海防,看到一處永備工事時說搞的亂七八糟,王德也進行反駁,因為他當時是參謀處長,也參與了這個工事的修建。

許世友表示,他並不是針對王德,而是對張愛萍的意見很深,因為他是這個工事的總指揮。

盡管在六十年代張愛萍和許世友之間存在一些恩怨,但他們在張震的安排下坐下來喝了一杯酒,表示和解。

在那個時期,張愛萍致力於國防科委和兩彈一星的建設,而許世友則主要負責地方工作,雖然他們的成就各不相同,但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