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呂布手下有3大名將,曹操收了張遼和臧霸,斬了最厲害的高順

2024-03-03歷史

如果要在東漢末年,找出一位足夠悲情的英人物雄,您會想到誰?

呂布。

想必這是不少人率先想到的名字,常言道: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一人一馬,曾縱橫天下,可是這只是被歷史和演義美化了的呂布,而呂布能被人稱道的或許只是一身的勇武罷了。

呂布的人品在當時是被詬病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更是為他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外號——三姓家奴。

呂布原為丁原的手下,董卓掌權後,忽悠著呂布殺了丁原,董卓還收了呂布當義子,可是董卓此人太不得人心了,呂布又被司徒王允忽悠著殺了董卓,隨後引來了董卓舊部李傕的討伐,被打得大敗。

無奈之下,呂布只好投靠袁紹,但沒多久又被袁紹猜忌,不得已又投靠了張楊,後來又趁著曹操攻打陶謙時占據了濮陽,之後與曹操打得不可開交,最終敗下陣來,無奈之下又去依附劉備。

奈何呂布不甘人下,建安三年,呂布逐漸勢大,先後擊敗了劉備和夏侯惇,曹操坐不住了,於是親內建兵征討呂布,上演了一幕水淹下邳的好戲,由於部下的叛亂,導致城破被俘,之後被曹操處決。

呂布被處決了,他的勢力自然也被曹操接收了,他手下原有3大名將,曹操收了其中的張遼和臧霸,但卻斬了最厲害的高順,愛才如命的曹操,為何沒一並收了高順,反而要了他的性命呢?

我們一起來看。

張遼:良禽擇木而棲

張遼,是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但是他卻歷經坎坷,在跟隨呂布之前,還追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奈何這些人都不是明主,張遼的軍事能力和個人武力都很強,要想發揮出來,前提是有個明主。

呂布很顯然並不是明主,盡管張遼一直恪盡職守的跟隨呂布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可是呂布只是一個勇猛的武將,當勢力頭領太過傲慢,這就導致張遼逐漸和呂布離心,所以後期的張遼雖名義上和呂布是從屬關系,但他卻有自己的小勢力。

方詩銘【三國人物散論】中指出:

從史籍留下的記載,至少可以知道,在擺脫涼州軍控制後逐漸形成的並州軍事集團,包括了呂布、張遼、張楊等三支武裝力量。

這也就是說,張遼並不是呂布集團的核心人物,所以在呂布被曹操處決了之後,張遼選擇了帶著自己的小勢力投靠曹操。

投靠了曹操的張遼,那真是猶如蛟龍入海,曹操的惜才,徹底激發了張遼的勇武,合肥之戰中張遼率領八百將士沖擊東吳十萬大軍,直接沖到了孫權主帥的旗下,差點活捉了孫權。

這場戰役之後,江東的小孩啼哭不止的話,只要說張遼來了,便會止住哭聲,【魏書】記載:江東小兒啼,恐之曰:遼來,遼來!無不止矣。

公元222年,張遼病逝,謚號剛侯。

臧霸:容我先藏一會

臧霸這個人也比較有意思,他曾經是雄踞一方的霸主,後來和呂布因為輜重問題鬧得很是不愉快,臧霸答應送給呂布的輜重沒有送到,呂布不樂意,親自率兵去討要,臧霸一看呂布來勢沖沖,就堅守城池,讓呂布空手而歸。

後來兩人或許是說清了其中的誤會,就再次聯合到了一起,所以在嚴格意義上來說,臧霸並不是呂布的手下大將,而是依附於呂布的小軍閥頭子。

等到曹操攻打呂布圍困下邳的時候,臧霸義不容辭,起兵相助呂布,結果沒能解救呂布,臧霸一看形勢不妙,隨即藏匿了起來,想把天下才士都收歸麾下的曹操,自然不會放過收服臧霸的機會,於是就點名尋找臧霸。

還別說,經過曹操的一番努力,還真尋到了臧霸,臧霸見曹操如此欣賞自己,自然也不再推辭,隨即歸降了曹操,在曹操征討袁紹、孫權的過程中,臧霸也是戰功赫赫,官至鎮東將軍,去世後被追謚為威侯。

高順: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高順才能極高,也是一位響當當的名將,其統兵能力要在張遼和臧霸之上,高順手下有一支700人的隊伍,是呂布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存在。

高順帶著這支隊伍,多次為呂布沖鋒陷陣,攻城略地,幾乎戰無不克,並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敵陣,所以這支隊伍又有「陷陣營」的美譽。

在曹操征討張繡之際,呂布就讓高順和張遼一起攻打劉備,劉備不敵,就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出了大將夏侯惇,結果夏侯惇也不敵,還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夏侯惇敗退之後,高順繼續攻打劉備,劉備無力回天,被打得落花流水,高順攻破了劉備所在的沛城,劉備雖得以逃脫,但妻兒都被高順所俘虜了。

【資治通鑒】記載:順等破沛城,虜備妻子,備單身走。

等到曹操親自征討呂布的時候,呂布決定出城斷曹操的糧道,由高順和陳宮固守下邳,但這一建議被呂布的妻子攪黃了,他的妻子對呂布說,您出城之後,這兩人很可能會造反,最終導致呂布「愁悶不能自決」,從而失去了唯一可以扭轉局勢的機會。

呂布被曹操活捉了之後,高順和陳宮也在被俘之列,而愛才的曹操也曾想收服高順,但是高順誓死不降,就在曹操猶豫不決的時候,郭嘉說了一句話:

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閑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

正是這句話,讓曹操下定了誅殺高順的決心,與呂布一起,高順和陳宮都去了閻王爺那報了道。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曹操誅殺高順有三點因素,其一,高順忠於呂布拒絕投降,其二,曹操沒想到合適的職位來封賜高順,其三,高順和曹操手下的武將集團有矛盾,收了高順將會讓諸將不滿,尤其是夏侯惇,還可能會撂挑子。

經過權衡利弊,曹操最終選擇了「全齊名義」,高順也以自己的性命,詮釋了「忠」的含義,著實是一位名氣不大,本事極高又很有個性的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