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青幫最後的大佬張仁奎:杜月笙是他的徒孫,靠保護慈禧發跡

2024-05-10歷史

民國時期,上海灘的青幫可謂風頭無兩,各色人等雲集其中,三教九流共聚一堂。他們憑借著嚴明的幫規,在上海灘上無所不能,無所不為,儼然成為一方霸主,無人敢於小覷。

【超級大佬的地位】

談及青幫,必然繞不開那些風雲人物。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這三位大佬的名字,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年,這幾位大亨在上海灘可是叱咤風雲的存在。他們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真正意義上的風雲人物。

他們無一不恭敬地低頭,只因面前這位非同小可的人物——青幫大佬中的翹楚張仁奎。他,就是他們心中的權威,他們必須對他畢恭畢敬。

他究竟有何等威望,竟令黃金榮、杜月笙等風雲人物俯首稱臣?畢竟他們也都是一時之俊,名震一方。

在輩分問題上,青幫的規矩是晚輩必須對長輩表示尊重。黃金榮是張仁奎的徒弟,而杜月笙則是黃金榮的徒孫,張嘯林是張仁奎的侄孫。這種師徒、侄孫關系在青幫中極為重要,每個人都要恪守這一傳統規矩。

青幫初創之際,祖師爺便確立了獨特的輩分制度,這輩分由十二個字組成,寓意深遠。青幫弟子須恪守此輩分,世代相傳,作為幫派秩序和輩分象征。

然而,祖師爺或許未曾預見,他所創立的青幫,原以為傳承數代便會消散,卻未曾料到,這十二字輩分竟未得用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青幫的活力旺盛,其發展步伐穩健,真的將這十二個字一一用盡。直到張仁奎這一代,竟然已經無字可用,可見其歷史的深厚和連續。

後來張仁奎又加入了「大」字輩,青幫因此不再局限於傳統形式,逐漸分支繁多。張仁奎因此被譽為青幫最後的大佬,其影響力深遠而持久。

若要真正理解「大佬」二字的分量,僅憑青幫的輩分恐怕難以詮釋。那麽,不妨一探其門下弟子之眾,或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位大佬的影響力與地位。

政界方面,諸如吳鐵城、鄭介民、錢大鈞、胡蘭成等人均有所耳聞。至於其他幫派,王亞樵、高士奎等人更是他的得力門生,無需多言。

透過這些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張仁奎始終穩坐其中央,成為這張網的核心。那些所謂的「大佬」們,在他的影響力面前,無不畏縮三分,對他心存敬畏。

【發跡於保護慈禧】

張仁奎能夠闖出一片天地,實屬不易。他憑借堅定的意誌和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份堅韌和毅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敬佩。

清末亂世,民不聊生,盜賊猖獗。張仁奎出身貧寒,家處偏遠之地,生活艱辛。為保家衛國,當地男子均需習武強身。張仁奎亦不例外,刻苦修煉,力求守護家園安寧。

自幼時起,他就被父親送往鎮上拳師之處,踏入了武術的殿堂,開始了他的基礎武術學習之旅。

真是令人驚嘆,他的悟性極佳,身手矯健不凡。後來,縣裏舉辦盛大的武藝比拼,張仁奎身著輕便,英勇參戰,竟一舉奪得比武桂冠,榮耀成為武狀元,真可謂一時無兩。

八國聯軍肆虐之際,義和團風潮湧動,各團紛紛崛起。張仁奎,武藝高強,挺身而出,毅然投身義和團之行列,與同仁並肩作戰,共禦外侮。他英勇無畏,誓死捍衛家國尊嚴,成為了義和團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慈禧彼時對義和團青睞有加,因而該團體早期發展迅猛。張仁奎因在與洋人的沖突中表現英勇,不久便獲晉升,最終成為了慈禧的貼身護衛。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與光緒倉皇出逃,張仁奎則一路緊隨其後,身不離甲,形影不離地守護著慈禧,因此深得慈禧賞識。他忠誠勇敢,全程保駕護航,使得一行人平安無事,終成清末赫赫有名的保鏢。

之後,他憑借出色的武藝被海門緝私營的管帶徐寶山看中並收為弟子。徐寶山身為青幫首領,張仁奎因此得以在幫中享有崇高的輩分。他勇猛善戰,逐漸成為了徐寶山的得力助手。

隨後,徐寶山接受清政府招撫,張仁奎則成為其麾下得力幹將,坐鎮鎮江。鑒於革命浪潮風起雲湧,張仁奎決定暗中加盟同盟會,為革命貢獻自己的力量。

【投身革命結合孫中山】

張仁奎,頭腦清晰,洞察革命風雲。眼見清朝如風中殘燭,覆滅已定。因此,他愈發堅定與同盟會攜手並肩,共謀大業。

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各地紛紛響應,身為同盟會成員的張仁奎義無反顧地支持徐寶山的反清行動,與眾多誌士仁人共同譜寫了一段革命傳奇。

南京城不久便遭受了進攻。清軍名將張勛率領辮子軍駐守此地,他們的戰鬥力頗為強大。

然而,張仁奎武藝超群,每遇戰事,總是身先士卒,引領眾人沖鋒陷陣。他手中的大刀舞動得風生水起,令辮子軍望風而逃,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他英勇無比,親手擊敗了張勛麾下最為兇猛的韓虎,令辮子軍上下驚恐萬分,無人再敢與他交鋒。隨著這一壯舉的完成,南京也順利光復,他的英勇事跡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南京解放之際,革命軍的首要之舉,便是恭候孫中山先生親臨南京,履任臨時大總統之職。然而,彼時四方戰火紛飛,保障孫中山先生赴南京途中的安全,自然成為了一項重要議題。

此刻,張仁奎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決定親自去迎接孫中山先生。他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由來已久,再者,他也曾多次穿越南京的這段路程,對周圍的環境了如指掌。

革命軍最終接納了孫中山,並成功將其護送至南京。這一行動展示了革命軍的團結與決心。

孫中山榮任臨時大總統後,因其在革命中的卓越貢獻,徐寶山的部隊得以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同時,張仁奎也因其傑出表現,被提拔為77師混成旅旅長,展現了他們在革命道路上的輝煌成就。

徐寶山最終選擇了袁世凱作為靠山,卻不料被其玩弄而命喪黃泉。而張仁奎,始終在這支隊伍中穩坐第二把交椅。徐寶山的離世,不久之後,他便成為了這支隊伍的主宰。

在軍閥混戰的亂世,馮國璋,這位直系領袖,悄然施展策略,將張仁奎拉攏至自己麾下。他賦予張仁奎通海鎮守使的重任,意圖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

憑借手中的兵力,他成為青幫的權威,同時擁有革命黨的身份,江淮一帶遍布其門徒。因此,他迅速崛起為當地的領袖,軍政商界均視其為重要人物,爭相拜訪。隨著勢力的壯大,他的門徒數量也不斷增加。

【巧妙周旋蔣介石】

曹錕榮登總統寶座後,野心勃勃欲以武力一統中國,張仁奎再度被卷入軍閥的漩渦。雖然過去幾年,他在江淮地區休養生息,勢力得以壯大,但此次他依然想要趁勢擴張,將上海納入囊中。

不出所料,盧永祥在浙江的勢力在張仁奎面前不堪一擊,短短一個月內便土崩瓦解。張仁奎毫無阻礙地占領了上海,展示了他的強大實力。

這一次可真不得了,上海灘的黃金榮、杜月笙等人都得知青幫大佬蒞臨,紛紛前來拜訪,他的府邸每天訪客如雲,門庭若市,人們想進去一睹風采都困難。

在關鍵時刻,他與蔣介石建立了聯系。當時,蔣介石在上海的投機事業遭受挫折,為了謀生,他投靠了黃金榮,並透過黃金榮的介紹結識了張仁奎。蔣介石看中了張仁奎的地位,決定拜他為師,並成為了他的弟子。

需要指出的是,歷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含了許多因素和變量。在描述歷史人物和事件時,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事實,避免使用過於情緒化或主觀性的語言。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掌握了國民黨的絕對權力,並對自己的過去經歷感到不安。他擔心別人會知道他曾加入青幫的事情並對此進行議論。因此,他開始采取各種手段來掩蓋這一歷史事實,以防止其對自己的形象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張仁奎展現出了深刻的自知之明,他毅然決定退回蔣介石的邀請,並以極其尊敬的態度稱對方為委員長。這一舉動彰顯了他的堅定立場和非凡智慧。

不僅如此,他還主動表示歸順國民政府,主動上繳了部隊,並聲稱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再勝任領導之職,因此堅決辭去了軍職。

這裏有個頗為風趣的插曲。韓復榘,作為山東的絕對主宰,每當他發話,眾人皆噤若寒蟬。然而,某天卻出現了意外的一幕。

張仁奎此後定居上海,閑暇時教授弟子。雖然青幫中人才輩出,但他在政、軍、商界的深厚人脈讓他的地位無可替代,甚至更加穩固。

【嚇得韓復榘一跳】

韓復榘,這位在山東說一不二的人物,他的權威足以讓整個省份都為之顫抖。然而,有一天,一個出人意料的事件打破了這平靜的局面。

韓復榘剛接任山東督軍不久,心血來潮地決定召開全省軍政會議。若在平時,無人敢有絲毫怠慢,但今日情況特殊,會議召開前,卻有一人遲遲未到。

會議當天,狀況突發,只有一位處長準時出席,其他人均缺席,局面一度尷尬。

韓復榘勃然大怒,究竟發生了什麽?原來,張仁奎正在滕縣老家操辦兒子的婚事,這場盛大的喜事竟然吸引了山東所有軍政要員的出席。

韓復榘的心頭瞬間湧起一股寒意,盡管早已耳聞張仁奎的大名,知曉他的能耐非同一般,卻未曾真正將其放在眼裏。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山東的聲望如此高漲,軍政要員皆紛紛前往其府邸送禮祝賀。若這些人皆被張仁奎所拉攏,自己在山東的地位豈不是岌岌可危?

韓復榘深知其中利害,明智地選擇了與張仁奎攜手。他迅速行動,一方面發電報向張仁奎表達祝賀,另一方面安排專車親自迎接張仁奎至濟南。這一系列舉措彰顯了他的果斷與智慧,預示著雙方合作的順利展開。

張仁奎原本與韓復榘素昧平生,但此次因某些緣由,他略感尷尬地踏入了濟南。一入政府大廳,富麗堂皇的景象映入眼簾。剛落座,韓復榘便跪地叩拜,懇求:「師父,請賜我師徒之名!」張仁奎哭笑不得,但最終還是接納了這位弟子。

在晚年,張嘯林背叛了民族,淪為漢奸,引起了蔣介石的憤怒。蔣介石決定除掉這個叛徒,並將任務交給了戴笠。然而,由於青幫的強大勢力,戴笠也不敢輕率行事。在人生的暮年,張嘯林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成為了一名漢奸。這一行為激怒了蔣介石,他決心鏟除這個叛徒。於是,這項艱巨的任務被交給了戴笠。然而,面對青幫的威脅,戴笠也感到畏懼,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征求張仁奎的意見,他特地委托他人傳遞訊息,並親自拜訪了張仁奎,謹慎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盡管張仁奎在江湖上地位尊崇,但他內心深處仍懷有拳拳愛國之情。當得知幫會中竟有背叛國家的敗類時,他怎能坐視不管,定要嚴懲不貸。

於是,他果斷地對戴笠表示,此事便不勞煩您了,我們幫會有自己的規矩,門戶之事自然由我們自己來清理。

後來,為了確保事情的順利進行,張仁奎決定透過香港的杜月笙來處理此事。他派遣使者前往香港與杜月笙取得聯系,並附帶了一封親筆信以表達他的意願和信任。

杜月笙對張仁奎的來信頗為罕見,此事意義重大,他心中疑慮重重,再三詢問是否確為張仁奎所願。直至得到肯定的答復,他才下定決心采取行動,最終成功鏟除了張嘯林這個隱患。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中,上海淪為日軍占領區。面對日軍的鐵蹄,蔣介石試圖伸出援手,將張仁奎接出。然而,這位老人卻以堅定的信念和蒼涼的心態婉拒了。他深知自己的年紀無法再承受顛沛流離的生活,選擇堅守在租界內,這裏成為了他最後的避風港。

日本人曾屢次試圖收買張仁奎,但他始終不為所動。直至1944年12月底,張仁奎與世長辭,他的傳奇一生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他堅守初心,不為外物所動,展現了一位真正的英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