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康熙臨終前,為什麽點名讓一個男人陪葬?這事究竟是真是假?

2024-06-04歷史

人殉制度是極其野蠻、血腥的一種殉葬制度。比起死後將人間享受的奇珍異寶帶入地下,古代君王甚至想要把自己心愛的妃子乃至於寵信的臣子都一塊帶到地下去。

這些妃子大臣中,固然有和君王感情深厚,君王一死他們就甘願同赴黃泉的。但是考古工作者發覺了那麽多存在殘暴人殉制度的古代帝王陵墓,發現這些殉葬之人的骸骨,多數情況下,要麽是遭受鈍器擊打導致死亡,要麽就是有中毒跡象,還有的則顯示出生前被綁縛的狀態——顯然這些人的殉葬,絕非出自自願。

秦穆公的陵墓,就有多達160人的殉葬規模。這其中不乏有為了秦國發展壯大而殫精竭慮的大臣。如果秦穆公不把他們拉了一塊去死,這些臣子在他們的位置上,還能繼續為秦國發光發熱。可是秦穆公這麽一折騰,顯然會讓秦國在他死亡後的一段時間內,發生人才斷檔和朝局動蕩的情況,這是人殉制度對君主的國家造成的最為現實的的不利影響。

正是因為活人殉葬太過於不人道,後來才改用了各種各樣的陶土、木頭制作的人俑用來替代。而每一個把孝道和仁政掛在嘴邊的封建帝王,也往往在是否死後需要人殉葬這件事情上斟酌再三。不過中國最後的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卻在活人殉葬的事情上有過反復。

明太祖朱元璋恢復了殉葬制度,他駕崩了以後,生前的寵妃就和他一塊入了土。其他宗室藩王也有樣學樣,比如秦王朱樉的妃子王氏,就被迫殉葬了。建文帝朱允炆,甚至給為朱元璋殉葬的宮女給與表彰,還賞賜他們的家屬,表示出了對這種和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殘酷制度的鼓勵態度。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也支持活人殉葬,陪葬的妃子裏有許多北韓妃子,北韓史料記載「哭聲震天」。

常被揶揄「土木堡戰神」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奪門之變重掌皇權以後,也下旨要求弟弟明代宗的妃子們去殉葬。不過,明英宗自己晚年,卻清楚明白的表示,不需要任何人陪葬,徹底終結了大明皇室的活人殉葬「傳統」。

清朝則在入關之前就存在殉葬制度了,比如努爾哈赤的妹妹病死了,兩個倒黴的侍女就被迫殉葬了。後來努爾哈赤自己死了,他的大福晉阿巴亥就為他殉葬了。入關以後,這個被明朝後期的皇帝視作糟粕的制度,清朝皇帝又給撿了起來。傳教士湯若望就回憶說,董鄂妃病死的時候,順治皇帝讓三十多個宮女太監給她殉葬。

網上有傳說康熙死前讓大臣隆科多殉葬,雍正繼位後才知道老爹真是大智慧。這純屬是無稽之談。因為禦史朱斐曾經上書痛斥殉葬的弊端,所以康熙十二年,他就昭告天下,徹底廢除了奴仆為主人殉葬的活人殉葬制度。天子金口玉言,一貫要臉面的康熙,又怎麽會在死前自己打自己的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