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史著名通俗讀本【明朝那些事】對明朝開國大將——開平王常遇春神勇作戰的描寫。
在明初,常遇春是僅次於徐達的大將,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常遇春與朱元璋的相遇,更是離奇又離奇。
常遇春本是懷遠人,他天生神力,長著一對射箭的猿臂,在鄉裏遠近聞名。然而常遇春不甘於當個種田農民,因此經常幹作奸犯科之事。若非天下大亂,常遇春說不準會被官府逮捕,別說流放,掉腦袋都有可能。
然而常遇春很幸運,他生逢亂世,對於這個「殺神」來說,正是大展宏圖的時間。常遇春心中無窮無盡的「殺欲」,在亂世可以盡情釋放。
紅巾軍起義時,常遇春加入了強盜劉聚的山寨。然而常遇春卻發現,這個劉聚根本就胸無大誌,只喜歡打家劫舍、搶掠婦女,沒有任何前途。因此,失望至極常遇春決定投靠當地風頭正勁的小軍閥朱元璋。
走到半路,常遇春又困又餓,於是在空無一人的田壟間打了個盹。睡到中途,常遇春突然做了一個奇異的夢:一個殺氣騰騰、身披盔甲、手持大盾的殺神對著自己大吼:
「起起,主君來!」
轉譯成現代文就是:「快醒醒,你的主公來了」。
於是常遇春猛然驚醒,正好看到一支帶著「朱」字旗的軍隊從田邊路過。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常遇春趕緊沖向這支軍隊,發現果然是朱元璋的部隊。於是,常遇春加入了朱元璋部,成為一介士兵。
一開始,朱元璋對常遇春並不待見,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想吃飽飯的強賊。然而呢?常遇春卻一天到晚向朱元璋請示:「我要打前鋒」。但是朱元璋出於對他的懷疑,一直不肯同意。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朱元璋攻打采石,而元軍在河對岸嚴陣以待,久攻不下。於是朱元璋對常遇春說:「你不是要當前鋒嗎?你要不要試試?」
而常遇春呢?等得就是這個機會,於是他單槍只船,以一己之力在采石灘頭開辟了一個陣地。元軍雖人數眾多,卻皆不敢近身。朱元璋見狀大喜,於是立即從常遇春開啟的缺口湧入,成功攻克采石。
從此以後,朱元璋但凡出戰,均以常遇春為先鋒,真可謂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然而相比於秋毫無犯的徐達,常遇春嗜殺成性,只要攻破城池必縱兵屠城,只要抓獲俘虜必定屠殺得片甲不留。
因此,朱元璋多次告誡常遇春:「攻克城池不要殺太多人,如果沒有百姓,就算得到土地又有何用?」然而殺紅了眼的常遇春哪管那麽多,還是照殺不誤。雖然經常違背朱元璋的將令,但是常遇春確實會打仗,而且朱元璋也深知慈不掌兵的道理,因此對他也是多有優容。
在與陳友諒的作戰中,常遇春多次身先士卒,立下奇功。在決定命運的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的猛將張定邊連殺朱元璋三位大將,猛撲朱元璋座船。朱元璋逃之不及,幾乎要被張定邊殺掉。而常遇春適時趕到,一箭射傷張定邊,救下主上性命。
其後,常遇春等人放火焚燒陳友諒的戰船,將敵軍殺得大敗,而陳友諒本人也中箭而死。陳友諒勢力滅亡後,常遇春被朱元璋定為頭號功臣。朱元璋誇贊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朱元璋相繼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兩位強敵,已經具備了北伐中原的資本,於是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兵分兩路進攻元朝。
出征前,朱元璋告誡他:「你帶兵太喜歡身先士卒,但是帶著百萬大軍,哪能像一個小校一樣親自砍人,希望你註意一點。」
然而,常遇春哪會聽。在攻打山東的戰鬥中,常遇春舊病復發,竟拋開大軍單騎沖陣。元軍20多名騎士,手拿長矛,一齊來刺他,結果反被常遇春連殺數人。明軍見常遇春如此神勇,於是跟著他沖向敵軍,將元軍殺得大敗。
攻克山東和潼關後,元朝大都已經勢單力孤。徐達、常遇春兩路進發,最終不戰而攻取大都,滅亡了元朝。
大都被攻克後,常遇春又隨徐達橫掃北元勢力,攻克其陪都開平。但在回師過程中,常遇春卻患上了「卸甲風」,罹患腦卒中不幸暴死,享年40歲。
朱元璋聽到常遇春的死訊,驚訝到不可思議。於是朱元璋親自為常遇春祭奠,並將之追封為開平王。
作為將領,常遇春用兵從未敗北,與徐達並稱為明帝國雙璧。常遇春常常說,只要給他10萬大軍,就能橫行天下,因此常遇春也得到「常十萬」的綽號。
然而,常遇春嗜血成性,多次屠城、殺害俘虜,手上沾滿了血腥。戰爭時期,朱元璋尚能原諒常遇春的過失;但在和平時期,常遇春如果不能收斂自己的性格,恐怕只有吃不了、兜著走。況且常遇春的外甥,還是後來被朱元璋族誅的藍玉。到時候,常遇春家族豈能幸免?因此,常遇春的早死,反而是他的幸運,至少保住了他的身後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