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的計劃最初由粟裕提議,他建議主要集中在連雲港一帶,由華野指揮主要部隊。
然而,毛澤東作為卓越的戰略家,將戰場範圍擴大到整個徐州地區,並調動了劉陳鄧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形成了兩大野戰軍的聯合行動。
為了配合華野的行動,中野提出先攻占鄭州,以調動華東敵軍,這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於是,鄭州戰役由陳鄧指揮發起。
在淮海戰役即將開始之際,粟裕向毛主席發電報,提議由劉陳鄧統一指揮,以求統一指揮,並尊重劉陳鄧的地位。
毛主席很快做出了回復,同意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
然而,粟裕的電報中只提到了陳鄧,未提及劉,引發了一些人的疑惑和對粟裕與劉之間關系的懷疑。
確實,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粟裕之所以只提到陳、鄧,主要是因為此時他們正在與華野合作作戰,而且鄭州戰役、開封戰役已經展開,這些戰役都由陳、鄧指揮。至於劉伯承,他率領兩個縱隊仍在豫西作戰,尚未與陳、鄧會合,是否參加淮海戰役還不確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粟裕沒有提及劉。
然而,當毛主席確定淮海戰役由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共同執行後,11月5日,劉伯承和他的參謀長李達匆忙趕到淮海地區,與陳、鄧會合,使得中野指揮體系變為劉、陳、鄧共同指揮。因此,毛主席等人對中野乃至整個淮海戰役的指揮都是「劉、陳、鄧」,劉仍然處於最前線,且在淮海戰役總前委的組成人員中,劉伯承也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