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歲戰士獻計,使3萬紅軍成功擺脫10萬敵軍追擊,軍中神人

2024-01-07歷史

前方天險難以越,後方30萬國軍緊追不舍。此時紅軍該如何是好?在這個危急關頭,一名19歲的戰士提出了渡江妙計,令主席驚嘆:「紅軍之中真是人才濟濟啊!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猴場鎮的家家戶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做準備,然而,黨中央領導人卻表情嚴肅,眉頭緊鎖。

紅軍必須盡快做出抉擇,以擺脫當前的困境。 這一切都源於1934年10月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由於黨中央部份人的「左」傾錯誤思想,紅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痛教訓。

這次的落敗不僅讓紅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助長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加速了對中央蘇區和各地革命根據地的圍剿。

然而,盡管面臨重重困難,紅軍並未放棄。他們堅信,只要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作革命的目標。因此,他們決定改變策略,調整戰鬥方向,為實作最終的勝利而努力。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層為了紅軍的生存和革命的延續,做出了艱難而明智的戰略轉移決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成功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從湖南南部向廣西北部行進。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紅軍遭遇了史上最慘痛的湘江戰役。

蔣介石為了一勞永逸地消滅中央紅軍,派出了何健指揮的16個師,分五路追擊紅軍,並指示王家烈在湘黔地區進行堵截。何、王兩部的兵力總計達30萬,可見蔣介石此次鐵了心要將紅軍消滅殆盡。

湘江戰役示意圖雖展示了紅軍英勇奮鬥的場景,但這場戰鬥給紅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戰鬥開始前,紅軍的人數為86,000多人,但在湘江戰役後直接下降到了3萬人,而且還不包括傷病員。

這對遭受重創的紅軍來說,真正的危機並未結束。國民黨軍隊透過情報機構得知了紅軍的行蹤,並在烏江岸邊部署了黔軍,嚴陣以待。

只要紅軍準備過烏江,就會受到無數子彈和火炮的攻擊。更糟糕的是,薛嶽的10多萬國民黨軍隊正在向紅軍的方向前進,形勢異常危急。

在湘江戰役後,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召開猴場會議,商討紅軍的前進方向。李德、博古等人堅持從湘桂邊境北上,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

雖然這似乎是萬全之策,但毛主席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他提出紅軍應盡快強渡烏江。他認為,蔣介石可能已經識破了紅軍的意圖,如果不改變路線,紅軍的損失將會更大。

雖然彼時的紅軍因為湘江戰役損失慘重,但如果我們繼續按照原來的路線前進,可能會面臨著蔣介石的雙重夾擊。為了消滅紅軍,蔣介石必然會在這條路上布下重兵,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加艱難的戰鬥。

周總理、朱德等領導人支持毛主席的觀點,但博古一派的觀點也有人支持。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後,黨中央領導本著大局為重的原則,決定放棄原計劃,將強渡烏江作為當前的主要任務。

而這個重要的任務,則由劉伯承全權指揮。 那麽,三萬紅軍如何才能成功渡過烏江呢?猴場會議結束後的一個深夜,毛主席坐在屋裏沈思了很久,桌上的飯菜也涼了很多次。

與此同時,劉伯承也在緊張地指揮各部隊進行作戰部署。這次,他們不僅要設法成功渡過烏江,還要擊退黔軍,每一項計劃都不能有絲毫疏漏。

首先,關於作戰方面,劉伯承安排紅十三、紅四、紅一兵團擔任主力軍,其中紅一軍團2師4團作為先鋒部隊。

至於渡江方面,他則安排紅軍軍委縱隊的工兵營負責架橋,而且必須在三天內完成任務。

面對貴州第一大川烏江的天險,紅軍決定先派出小分隊潛到對岸偵查。然而,小分隊在距離對岸幾百米的地方被守軍發現,爆發了激烈交火。

雖然小分隊最終成功返回,但還是有一名戰士英勇犧牲。這次強渡烏江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但紅軍並未氣餒,繼續為突破烏江防線而努力。

陳光和耿飈不死心,決定將隊伍人數增加至18人,兵分三路,搭乘竹筏冒險偷渡至對岸。盡管這一次未能如願以償,雖然沒有被敵人發現,但戰士們的竹筏卻被湍急的水流沖散,其中一只竹筏甚至與另外兩只失去了聯系。

同時,負責架橋的王耀南,望著波濤洶湧的烏江江面,心中焦慮萬分。經過一整夜的急行軍,王耀南帶領工兵營及時抵達烏江。

盡管心中早有預料,但他還是被烏江的真實景象驚呆了。烏江的水流速度極快,更糟糕的是,岸邊的廢棄船只都被黔軍一把火燒得精光。

工兵營原本計劃使用這些船搭建橋梁,但現在連建築材料都已不復存在,他們該如何應對?

王耀南愁眉苦臉,經驗豐富的他遇到了瓶頸。這時,作戰局長張雲逸和耿飈過來視察,發現架橋進度依然停滯不前。

王耀南詳細匯報了情況,兩位領導也表現出了憂慮。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打斷了他們。說話的是一名19歲的年輕戰士石長階,他向王耀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篾繩連線竹排,制作成一座輕便靈巧的水上浮橋,可以幫助部隊順利渡過江。

聽到這個建議,王耀南臉上的陰雲稍有緩和,但他仍然有些猶豫。見狀,石長階解釋道:「王營長,我是在江邊長大的,家裏的篾繩經常用於水中。

竹篾在水裏浸泡的時間越久,越結實,所以我們可以用它代替繩索。而且,烏江岸邊有很多竹子,材料現成,我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 雖然這個想法可能有些冒險,但王耀南還是決定采納石長階的建議,用他的智慧幫助部隊渡過難關。這個小戰士的勇敢和智慧,不僅化險為夷,更讓他的英魂永垂不朽。

石長階獨自低語,王耀南的眼神卻逐漸明亮。對啊,他怎麽就沒想到呢?敵人的船只被燒毀,但他們還有遍地的竹子可以就地取材。

時間緊迫,王耀南立刻命令戰士們去砍竹子,當他得知這些竹子都是老百姓自家種的後,他叫住了大家,認真地叮囑道:「請記住,只砍公竹子,不要砍母竹子!每砍完一棵竹子,請在旁邊放些錢,作為我們對老百姓的補償,你們記住了嗎?」

工兵營的戰士們齊聲答應,他們深知無論紅軍身處何等困境,都不能忘記毛主席"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堅定信仰。

盡管紅軍現在正全力以赴渡江,但如果因為自身生存而破壞了群眾的經濟基礎,那絕對是不可接受的。時間緊迫,戰士們快速收集了許多竹子,並將它們削成長兩丈、寬一丈的竹排。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了一個新問題,竹排的浮力不夠。王耀南原本想將竹排改造成三層疊加的樣式,但現在,這位「工兵專家」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

在影視劇【強渡烏江】中,紅軍戰士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他們的渡江時間只剩下不到20個小時,而按照原計劃,他們需要砍伐更多的竹子來建造竹排。

這個任務需要大量時間,可能還會延誤部隊的渡江計劃。幸運的是,彭老總及時調派了2000名戰士,附近的百姓也主動伸出援手,幫助工兵營收集到了足夠的竹排。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紅軍的架橋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點一點地接近對岸。然而,敵軍註意到了我軍的動向,立即發動了數百發機槍進行瘋狂掃射。眾多戰士在戰鬥中倒下,清澈的烏江水瞬間被鮮血染紅。

紅軍堅毅不屈,敵人妄圖透過瘋狂進攻來阻止我方架橋,但紅軍從不被困難嚇倒。即使是受傷的戰士,也堅持繼續架橋,倒下的戰士則由後方的同誌填補空位。

紅軍主力為了反擊囂張的敵人,也發起了攻擊。紅一軍團炮兵連連長趙章成,以其「百發百中神炮手」的稱號,負責指揮這次作戰。

戰鬥號角響起,他果斷投出三顆炮彈,對岸敵軍的陣地瞬間被炸得慘叫聲四起。然而,這群黔軍面臨的不只是趙章成這一支隊伍,他們要面對的是一支充滿決心和勇氣的紅軍隊伍。

趙章成的炮兵連正在發動攻擊,而毛振華等紅軍戰士卻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黔軍大本營的背後。他們的行動猶如瞬移一般,讓黔軍陷入了驚慌之中。

原來,他們正是在偷渡時一直跟隨趙章成的戰士。在炮兵連和黔軍進行炮火交戰的同時,毛振華等人順利潛入了黔軍的陣地。

他們行動迅速,沒有給敵人留下任何反擊的機會,成功地攻破了黔軍所有的碉堡。這一幕讓黔軍大為驚恐,他們的心裏充滿了恐慌。

「太棒了!我們只用了36個小時就建成了這座橋,真是了不起!耀南啊,你之前告訴我這個主意是一位叫石長階的小戰士想出來的,他現在在哪兒呢?為什麽沒見到他呢?」

在戰鬥的舊址,王耀南看著主席的期待眼神,但他卻不禁黯然神傷。他該如何開口講述那段悲壯的往事呢?在紅軍與黔軍激戰之時,為了穩定竹排,石長階英勇犧牲,一顆敵人的子彈無情地擊中了他的心臟。

那年他只有19歲,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了烏江湍急的水流中。他的血染紅了江水,他的英勇壯舉令後人敬仰。讓我們向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石長階致以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