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趣聊三國:1個故事,告訴你2個很重要的職場潛規則

2024-05-16歷史

公元198年,曹操親內建隊攻打張繡。

據史書記載,當時曹操行軍時帶的主要謀士,是一個叫荀攸的人。

他曾在曹操頻繁的要對張繡用兵時,勸說曹操不要那麽著急,因為據他分析,現在張繡之所以不太好打,主要是張繡的背後站著劉表,劉表治下的荊州物產豐富,有劉表給張繡當靠山,咱們再這麽打不合適,不如咱們等他倆有了嫌隙之後再打。

這是個很老成的建議,但是曹操當時卻沒聽,那麽曹操為什麽不聽呢?

原來荀攸是曹操當時麾下第一謀士荀彧的堂侄,荀彧當年因為要在大後方為曹操操持內政,所以沒法跟曹操跑一線,於是就在公元196年向曹操推薦了自己的晚輩。

因為當時的荀攸才剛跟曹操不久,所以曹操對荀攸還在考察期,對於荀攸的建議,他並不會像荀彧那樣完全相信,所以他才沒聽。

而後曹操的再次攻擊,在攻擊的過程中,劉表給張繡的支援不斷,而曹操又得到訊息,說袁紹要跑去劫持漢獻帝,曹操深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後果,趕緊就帶人撤退了。

曹操因為戰敗而敗走的時候,張繡自認為時機已到,所以計劃主動出擊追趕,而此時他麾下新到的謀士賈詡卻勸他不要追(賈詡到張繡麾下的時間,應該不會早於公元196年),因為賈詡沒有說詳細解釋不讓他追曹操的原因,所以張繡沒聽,仍然帶兵追了下去。

故事到這裏的時候,我們能總結出一個道理, 當你還沒有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且你本人的地位又不夠高的時候,你的建議大機率不會被對方采。

張秀追上曹操之後,並沒有贏得一場大勝,反而被曹操給痛揍了一頓,張秀挨完打之後,對賈詡的態度立刻就發生了轉變,他大敗而歸之後,第一時間就跑去向賈詡道歉了。

結果賈詡卻沒有安撫他,而是催促他趕緊去追曹操,此時的張繡縱有疑惑,也不好意思在剛表完態之後就返回,於是只好硬著頭皮去追曹操,結果這次張繡贏得了大勝。

張繡回去就更佩服賈詡了,不光對賈詡表達了發自肺腑的欽佩,還虛心請教了賈詡判斷的依據。

賈詡也沒藏著掖著,就向張繡解釋說:

一般情況下,大軍撤退的時候,都會留下厲害角色掩護大部隊撤退,所以我推測曹操的這次撤退,曹操本人可能會親自掩護大軍撤退,而曹操不是一般人,因此我推測將軍你很難得手。

至於我為什麽要讓你在失利之後再追呢?

這是因為曹操之前對咱們的用兵,基本都勝利了,而這次他還沒怎麽打就撤退了,這說明什麽,這說明他的後方可能出現了問題,他要急著回去解決。

他剛撤軍的時候,推測咱們可能會乘勝追擊,所以會親自留下來掩護,但是等到把你的追軍你打敗,那麽他就沒有後顧之憂了,這時他還能再在後邊磨蹭,可能不能啊,他必定帶著精銳往回趕,這時候你再帶精兵去追,自然勝率就高了。

張繡聽了賈詡的這番解釋以後,自然就開始對賈詡言聽計從,哪怕後來賈詡讓他向曹操投降,他都選擇了堅決相信。

賈詡的這段操作,又說明了什麽道理呢?

當你明確知道自己人微言輕的時候,對有把握的建議,一定要說出來,但是,不要把你的判斷依據說的太細,這樣一是能防止出現紕漏,二是能營造出你高深莫測的氛圍。

等到事情真向你建議的那樣發展的時候,好奇心會促使對方向你咨詢,這時候你的判斷依據,無論怎麽說都不會有錯,而且這種策略,還能讓你很快脫穎而出。

這麽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能透過對方對你建議的理解程度,考察出對方的能力,如果對方實力過人,那麽他自然能理解你的建議,面對比你段位高的人,你就有了留在他身邊的理由,如果對方無法理解,那麽就證明他的段位不如你。

如果你在他這得不到想要的,那你就可以選擇像賈詡一樣騎驢找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