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9年楊虎城孫子探訪99歲張學良,張學良態度冷淡,只說了4個字

2024-01-27歷史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和楊虎城為放蔣介石平安回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二人也因此被蔣介石圍堵。楊虎城被禁止回國,張學良被囚禁。

然而,張學良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重獲自由,盡管一直懷念楊虎城,對當年的事件感到愧疚,但一直未能實作拜訪楊虎城的願望。

楊虎城的兒子也無法完成父親的心願,最後只能由孫子代替他拜訪張學良。然而,張學良對楊虎城的後代態度冷淡,原因何在?

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讓兩人的感情產生了分歧?最後,他們僅僅說了四個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原本是勸說老蔣停止內戰,結果老蔣一直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讓張學良和楊虎城深感失望。他們認為內戰導致土地喪失,外國侵略日益嚴重,如果繼續下去,必將走向衰亡。

於是,他們開始向老蔣陳述情況,但似乎沒有取得任何效果。

張學良和楊虎城堅持認為,繼續內戰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如果要抗日,就必須停止內戰。他們在跟隨蔣介石時,也曾遭受過嚴重的損失和苦難,因為他們執行了他的「剿共」命令。

然而,面對日本的威脅,蔣介石並未改變其立場,反而對他們進行了威脅。在解決了兩廣事變後,蔣介石似乎有些自鳴得意,他告訴張學良和楊虎城,要麽繼續服從他的命令,圍剿紅軍,要麽就直接撤出部隊,他會安排其他部隊接手。

面對局勢的兩人,在聽到老蔣的言論後,認為老蔣真是深諳人心。他們明白,如果他們的隊伍撤出去,就會被吞並。

老蔣也清楚他們不會輕易妥協,張學良和楊虎城更是不會就此屈服。因此,他們只能暫時假意答應老蔣,但實際上,兩人已經開始暗中布局。

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在1936年的12月,由張學良擔任西安方面的軍事指揮,展開那場歷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

淩晨的槍聲驚醒了一場戰爭,老蔣在槍聲中聽出了危險。他翻過圍墻想要逃跑,但慌亂中遺失的鞋子暴露了他的行蹤。

經過追蹤,他在一處石縫中被發現。經過談判,張學良與楊虎城說服老蔣放棄內戰,他們還提出了八項救國主張,最終老蔣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提議。

於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對待抗日的態度上是一致的,但在如何處置蔣介石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分歧。楊虎城認為蔣介石的人品不可信,對於釋放他,他也堅決反對。

楊虎城認為只有在對蔣介石進行有條件釋放,抓住他的小辮子的情況下,才能讓他有所忌憚,不會自食其言或對參與西安事變的將領進行報復。

但事情的發展似乎並沒有按照預想的進行。

張學良認為老蔣已經同意了聯共抗日,所以他決定放老蔣回南京。盡管宋子文和宋美齡來營救老蔣,張學良仍然保證相關將領的安全,並承諾不會泄露老蔣的承諾。

張學良表示,他會親自將老蔣送回南京,以恢復老蔣的威信。他還向楊虎城的抗日聯軍道歉,並讓他們聽命於楊虎城。

可能是因為張學良被老蔣控制,也可能是因為他有預感,又或者是他想留下一些部隊讓楊虎城自我保護,以免老蔣背叛。

在老蔣抵達南京後,陪同他一同行動的某些將領也被釋放,而這次釋放,是老蔣在南京對張學良的命令。張學良面對當時的老蔣已經無計可施,而楊虎城在接到電報後,也確認張學良一定是被挾持,所以他只能釋放這些人。

張學良甚至以為在這個時候,他能很快回到西安,但沒想到,在離開西安後,他們就開始策劃如何報復,如何收拾東北軍。

西安事變讓張學良與楊虎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老蔣作為一個領導者,卻因為他們的反抗而被捕,這對於老蔣來說是一次顏面盡失的事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蔣開始策劃對他們的懲罰,不久之後,張學良就被以「首謀夥黨,對上官暴行脅迫」的罪名被判了十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這個判決幾天後就被赦免了,原因在於這個判決與西安事變中他們承諾的內容不符。最終,張學良開始了他的長期幽禁生活。

張學良未曾預料到,此事後他將被老蔣幽禁,期間他深感自責,因為他的一意孤行導致楊虎城一家的遇害。楊虎城未被幽禁是因為他掌握軍隊,為了穩定軍心,老蔣不會對他出手。

然而,老蔣不會輕易放過他,他以其他名義讓楊虎城出國,並接手他手中的兵權,限制他回國的道路。在此期間,許多人勸告楊虎城不要回國,張學良也是如此認為。

但楊虎城堅持認為,西安事變是為了抗日,如今事成,他理應投身戰場。

楊虎城被蔣介石在香港監視並軟禁長達12年,直到重慶解放後才被釋放。然而,蔣介石卻下令將楊虎城一家處死,包括未滿周歲的嬰兒。

楊虎城的血脈得以延續,他的長子楊拯民幸存下來。對於楊虎城一家的遭遇,張學良深感痛心,盡管他是西安事變的總指揮,但卻只被幽禁,而楊虎城一家卻遭受如此殘酷的命運。

楊瀚:替父了卻遺願,了解爺爺去世前的故事 楊瀚,楊虎城的孫子,一直有著一個心願:了解他爺爺去世前的情況。

他的父親楊虎城的大兒子在老蔣的殘殺中僥幸活了下來,但一直未能與張學良見面,得知這一訊息後,楊瀚決定替父完成心願,去探尋爺爺去世前的種種。

當張翰特地去探訪張學良時,張學良的態度顯得很冷淡,張翰詢問楊虎城的事情,張學良也只是平淡地回答:「好好,謝謝。」

這讓張翰感到十分困惑,他原以為張學良是由於多年的軟禁,經歷多了,已經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當張翰在張學良的百歲生辰宴會上看到他時,他發現張學良並非沈默寡言,相反,當張翰再次提起他的祖父時,張學良的表情嚴肅起來。

張翰對此感到困惑,因為他知道他的祖父與張學良是好友,不存在其他糾紛。因此,他開始推測可能在西安事變期間發生了什麽。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甚至親自前往西安進行實地考察,以各種方式研究和了解這段歷史。

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後,他猜想到張學良對他冷淡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對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內心深處的愧疚與痛苦。

這件事情可能是張學良不願觸及,他對楊虎城一家的歉意,也是無從表達。或許這就是為什麽張學良對楊瀚無話可說的真正原因。

但過去的事情就像風一樣,已經消散,張學良對楊虎城一家的歉疚,一直深深地藏在他的心底,再去糾結誰對誰錯已經沒有意義。

回顧歷史,西安事變的結果充分證明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為民族所做的貢獻。不論他們在釋放蔣介石的問題上存在什麽分歧,也不論張學良是否對楊虎城的後代感到愧疚,或者他是否有顏面對楊虎城的後代,這些都無法抹去他們做出的偉大貢獻。

他們的功績會被歷史銘記,被人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