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晚年回憶說:不是這三人不至於敗退台灣,他們是誰?

2024-01-21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誌著多年的內戰結束,國共兩黨也勝負已分。

曾經飽受磨難,帶領中國人民重新站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而曾經擁有著大半個中國領土,有著強大軍閥的國民黨,卻敗走台灣。

而蔣介石到了晚年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輸的,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當年自己敗退台灣,都怪李宗仁、馬歇爾和史達林這三個人。

那麽,李宗仁我們可以理解,馬歇爾和史達林又是怎麽惹到了蔣介石?蔣介石敗走台灣的原因真的是因為這三個人嗎?

史達林

我們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的軍事裝備比抗日時期要先進的多,甚至戰爭規模也大於抗日戰爭,特別是國民黨,長期以來有著美、蘇兩個大國的援助支持,甚至與蘇聯簽訂條約,不許蘇聯提供裝備給解放軍。

但最後國民黨還是以戰敗結尾,那麽對於常年給予支持的美、蘇兩國,蔣介石為何還要甩鍋到馬歇爾和史達林身上?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抗日戰爭勝利,駐紮在東北的日本人被徹底趕出中國,沒有了日本的控制,中國國營工廠逐漸增加,糧食也能自給自足,不再受日本人的管控。

日本在東北侵占多年,建立了不少工業裝置,日本戰敗後,一個都沒帶走,而這些裝置也就被當作了寶貝。據統計,在1945年時,東北鋼鐵產量是全國的九成,煤產量與全國產量也打成平手,甚至發電能力是全國的三分之二。

如此富饒的東北,國共兩黨任何一黨取得,都有成就霸業的機會。甚至蔣介石曾經說國民黨的命運就在東北,一旦共產黨取得東北,那麽國民黨將十分危險。

當時,英美兩國對國民黨是全力支持,生怕被共產黨取得東北。在英美的支持下,國民黨感覺自己瞬間有了底氣,在長春一帶建立了軍事委員會東北新營,目的則是為了方便就近指揮以收復東北。

為了完成一方霸業,蔣介石可是百般思索想盡了各種辦法請求支持。1945年,國民黨政府稱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獨立。

並且還與蘇聯約定,中蘇一起管理長春鐵路30年、旅順海軍30年,並設大連為自由港。

本以為這一切的一切都將為收復東北鋪平了路,可就在蔣介石以為蘇軍將關東軍消滅後,國民黨政府可以順利從蘇軍接回東北。然而,事實上可沒這麽簡單。

1945年時,蔣介石為了收復東北,費了不少功夫,也花了不少錢,可就在收復東北之際,史達林的做法卻讓蔣介石氣的直拍大腿。

10月13日,蔣介石派出包括熊世輝等人組成的接受東北要員與蘇軍總司令見面,就接受東北一事進行深入交流,可不料史達林得知國民黨與美國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這也讓史達林起了疑心,表示拒絕國民黨登陸東北港口。

就在蔣介石氣的拍大腿時,中國共產黨已經率先攻占山海關,將國民黨阻擋在了外面。

隨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大面積發展勢力,阻擋國民黨從其他路段進入山海關。

到嘴邊的鴨子就這麽飛走了,此時的蔣介石不僅拍大腿,甚至發愁到頭發都要掉光了。

之後,蔣介石立馬向蘇聯進行解釋,並稱在山海關遭到阻礙,想將軍隊遷移至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總司令部,以便密切聯系,可史達林卻並不想讓蔣介石靠近自己,而正是因為史達林對國民黨的不配合,才使得國民黨逐漸的陷入被動,但歸根到底,蔣介石的問題還是最大的。

馬歇爾

就在熊世輝與蘇軍總司令約定見面的前三天,國共剛剛簽訂了【雙十協定】,可能由於蔣介石認為東北已經勝券在握,便在不久後,將這份協定撕毀,可沒想到中國已經搶先一步占領了山海關。

氣急敗壞的蔣介石喊著就要攻打中共,而此時美國得知中國即將爆發內戰,馬上計劃勸架方案,因為中國一旦內戰,美國在中國就撈不到好處了,經過美國政府研究討論,便派出了馬歇爾作為和事佬,前往中國。

但馬歇爾這次來不僅僅是勸架的,也是帶著任務來的,杜魯門明確的向馬歇爾表示,一定要說服兩黨停止在華北、東北的內戰,盡可能的實行多黨制的統一中國方案。1945年年底,馬歇爾來到上海,與國共兩黨進行密切談判,此次前來,馬歇爾對中國的統一是做足了工作,也將當今中國國情與軍隊情況做出了一一解釋和解決方案。

本來談判一切都很順利,馬歇爾也滿意的回了美國,可老蔣還是氣不過,再次觸碰共產黨的底線。

之後國共雙方不顧任何情面,再次以槍炮說話。

回到美國的馬歇爾搖搖頭,表示對蔣介石的無奈。可這樣一直下去,美國的利益始終是虧損狀態,在1946年時美國政府再次派出馬歇爾來到東北進行勸和。

當時的國共雙方在東北正是爭搶的厲害,由於此次和解怕蔣介石再次違反約定,馬歇爾直接就向國民政府施加壓力,而當時蔣介石在東北局勢是占領優勢的,馬歇爾的施壓,使得蔣介石被迫宣布停戰半個月,氣的蔣介石在指揮營裏對著空氣怒罵馬歇爾。

後來在談判中,馬歇爾表示當前局勢,只有國民黨放棄軍事對抗,中國統一才有希望,可蔣介石卻稱中國共產黨是混亂的根源,讓馬歇爾非常生氣,馬上表示蔣介石這句話說的太不合適。

不久後,周總理拜訪馬歇爾,向馬歇爾表達了對當前國情的看法,而馬歇爾對周總理有著十分的好感,對於周總理的請求,馬歇爾也會提出幫助。

可蔣介石看到共產黨與馬歇爾如此要好,十分氣憤,將馬歇爾的所有勸和拋之腦後,又一股腦的對著共產黨進行猛烈攻擊。

馬歇爾看著蔣介石這個扶不起的阿鬥,搖了搖頭,又回到了美國。

李宗仁

國共內戰,蔣介石冥頑不化,使得中國再次處在混亂中。作為旁觀者的美國都看不下去了,兩次派馬歇爾來中國說和,可蔣介石認為,馬歇爾表面說和,實際上卻偏向共產黨。

但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馬歇爾能在兩黨關系這麽惡劣時說和,已經是仁至義盡,完全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可在蔣介石眼中,只要你不向著我,那你肯定是向著別人,這種小孩子氣放在大局面上實在是不合適。

所以,在晚年時,蔣介石才說馬歇爾是導致他敗走台灣的「罪魁禍首」之一。

那麽在蔣介石的日記中還有一個名字,則是國民黨「桂系」首領李宗仁,此人在蔣介石眼中絕非善茬。

看過電影【決戰之後】的同誌們都了解,在戰犯管理所裏,因大家平日裏無所事事,所以在閑時只能對曾經的戰役進行復盤。

而有一段對話,表面上十分簡單,實際上卻概括了當年國民黨內部是有多亂。

宋希濂說:「各位,在當年的徐蚌會戰時,你們知道白崇禧是多希望敵人把你們殲滅嗎?」

眾人不解,同為國民黨人,白崇禧為何有這種想法?難道白崇禧是叛徒?

而宋希濂卻說:「其實道理很簡單,國民黨各大主力一旦被消滅,白崇禧就能更進一步的逼迫老蔣下台。」

原來,在當年的國民黨內部,各大派系之間的鬥爭也是十分激烈,而白崇禧所在的桂系,還有一位大人物,則是李宗仁。李宗仁與白崇禧兩人是一個比一個傲,又一個比一個難搞。

就拿抗日戰爭期間來說,蔣介石也想學紅軍一樣,到處征討軍閥,實作統一,可桂系軍閥卻讓蔣介石望而卻步,首先,桂系軍閥的領地意識非常的強,在紅軍路過時,對紅軍毫無手下留情可言,而桂系軍閥也曾經放話中央軍,只要中央軍敢踏進桂系範圍一寸,後果自負。

在1946年時,桂系軍閥將兩廣兩湖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蔣介石卻有些擔心,一旦桂系軍閥勢力再次擴大,可能國民黨政府將無法再控制桂系。所以蔣介石展開了一次「內務整理」,可為時已晚,李宗仁即將完成自己的目標。

在1948年時,國民黨連戰失利,喪失了許多將領,而此時李宗仁又攀上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蔣介石被迫下台,李宗仁順利的坐上了國民黨最高領袖的寶座。

這便是蔣介石對李宗仁恨之入骨的原因。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蔣介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輸在了哪裏,那麽蔣介石的失敗,真的與這三人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