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0年汪東興辭職,有2位高級幹部也一起辭職了,他們過得如何

2024-06-01歷史

在新中國成立後,汪東興作為毛主席高度信賴的個體之一,主要承擔著保護中共中央及核心領導成員的安全警衛重任。

早在解放戰爭如火如荼的年代,汪東興就肩負著守護中央領導同誌及中央前委安全警衛的重任,同時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保障。他始終堅守職責,一絲不茍地執行上級的指示,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其出色的表現贏得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贊譽。

談及資歷與赫赫戰功,汪東興或許難以與開國十大元帥等功勛卓著的老一輩革命家相提並論。然而,他在後續的職業生涯中卻展現出非凡的成就與潛力,一路攀升至正國級的顯赫地位。他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其地位已然超越了十大將,因為十大將中無人能夠擔任如此高級別的領導職務。這樣的發展軌跡,無疑展現了汪東興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表現與非凡成就。

毛主席逝世後,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汪東興同誌展現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堅定的決心,他與華國鋒、葉劍英等多位領導人共同努力,為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撥亂反正,對於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汪東興,這位對黨矢誌不渝、品性高潔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撥亂反正的歷史節點上,原本擁有引領國家邁向新篇章的絕佳機會。然而,在1980年2月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他卻主動選擇放下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沈甸甸的職務,轉而投身於二線工作,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力量。

自此之後,汪東興雖然離開了核心領導崗位,但他對黨和國家的發展與未來始終保持著深切的關註。他以一個平凡百姓的姿態,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熱情。

在汪東興決定卸下重任的那一年,還有兩位高級幹部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自願離開了他們長期擔任的職務。那麽,這兩位幹部在退休後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陳永貴——一個農民的奇跡】

陳永貴,這位山西漢子,出身於樸實的農民家庭,原名陳榮貴,而在當地,鄉親們親切地喚他「金小」。在1964年1月的一個日子裏,時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的陳永貴收到了上級的召喚,要求他前往國務院相關部門進行工作匯報。

身為一名平凡的基層幹部,陳永貴的那次匯報表現堪稱卓越。正值全社會掀起「向雷鋒同誌學習」的熱潮之際,得益於國務院同誌的精心安排,他榮幸地被邀請至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的數萬名代表們進行了精彩的匯報。

1964年1月19日,陳永貴,頭戴醒目的白頭巾,穩健地踏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講台。他並未攜帶任何手稿,卻以手勢豐富、情感真摯的演講方式,用那最樸實無華的言語,生動而激動地敘述著大寨的輝煌建設史。在他的講述中,大寨的點點滴滴仿佛躍然眼前,引人入勝。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陳永貴的演講,他所弘揚的大寨精神深深感染了廣大民眾,更是引起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極大關註與重視。

在毛主席七十一歲壽辰的慶典上,陳永貴不僅榮幸地接到了邀請,更被特別安排在毛主席的身旁共襄盛舉。對他而言,這無疑是一份極其珍貴的榮譽和待遇。

在1973年8月的一個時刻,陳永貴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現在政治局委員候選人的名單之上。面對這一殊榮,他並沒有顯得得意洋洋,反而以一種謙遜而真誠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的文化水平有限,連簡單的記錄都難以勝任,哪裏敢擔此重任呢?」然而,盡管他如此謙遜地表達了自己的不足,但在組織的信任與期待下,陳永貴最終還是成為了候選人名單中的一員。

在1975年那個值得銘記的時刻,第四屆人大盛大開幕。周總理依然穩坐國務院總理的寶座,同時,他也精心挑選了12位元才華橫溢的副總理來共同承擔國家的重任。令人矚目的是,陳永貴的名字赫然在列,並且位列第七,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奇跡。作為一名出身農民的佼佼者,他能夠躋身國家副總理的高位,無疑是對他辛勤努力和卓越才能的最好認可。

陳永貴,這位源自大地的農民代表,即便在升任副總理的高位後,也未曾忘記自己的根。他手握將自身與家人的戶口遷至首都北京的權利,這本可為家人鋪設一條光明的職業道路,但他卻從未心動。他不僅堅持不遷移戶口,更是分文不取地拒絕了薪資,以此彰顯他始終如一的農民情懷與本色。他始終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不忘初衷,堅守本色,堪稱農民中的楷模。

1980年2月,陳永貴與汪東興一樣,主動向組織表達了辭去職務的意願,並得到組織的批準。隨後,按照中央的妥善安排,他前往北京東郊農場擔任顧問一職,正式成為國家的一名職工,為農場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陳永貴身居副總理高位,卻時刻銘記自己的農民出身,他勤勉樸實,以真誠的態度處理每一件事情,展現了一位質樸無華的高級領導者的風範。1986年3月26日,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領導者在北京安詳離世,享年72歲。他的一生,堪稱農民總理的典範,實至名歸,令人敬仰。

【毛主席賞識的紀登奎】

早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中,紀登奎便已經投身我軍,擔任幹部職務,並在地方上肩負起領導重任。他矢誌不渝地為革命事業奮鬥,為國家的獨立與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紀登奎歷任要職,如許昌地委書記等,他在工作中的表現尤為卓越,逐漸贏得了毛主席的青睞與信賴。某次,毛主席親臨許昌,親自聽取了紀登奎的匯報,這位年輕幹部的表現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且良好的印象。

正因為如此,在某一特定時期,紀登奎的職務得以顯著晉升,他不僅成為了中共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的候補委員,更在後續的第十屆和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中擔任了委員一職。此外,他還肩負重任,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等重要職務。

在撥亂反正的浪潮過後,紀登奎在1980年主動卸下了身上的重任。經過與本人深入溝通,組織上決定讓他負責一段時間的旅遊工作,以發揮他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領導能力。到了1982年,紀登奎的職務調整為「部級研究員」,這一職務在當時堪稱研究員級別中的巔峰,體現了對他卓越貢獻的肯定和尊重。

1988年盛夏之際,北京城迎來了一場悲傷的告別。當月,紀登奎先生不幸離世,享年六十五載。他曾在毛主席晚年得到賞識並受到精心培養,成為主席倚重的主要幹部之一。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紀登奎先生為國家的穩定與持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銘印。

【結語】

誠然,除了紀登奎和陳永貴之外,汪東興同誌身邊一同選擇辭職的高級幹部不乏其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位我們耳熟能詳的陳錫聯上將,亦是在同一歷史節點,主動向組織遞交了辭去領導職務的申請。

綜合來看,諸如汪東興、紀登奎和陳永貴等昔日的風雲人物,在黨和國家的歷史長河中曾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今,他們已步入退休生活,過得平靜且安詳,這無疑是一種難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