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典時代的武器- 羅馬短劍與長劍(Gladius & Spatha)

2024-01-19歷史

廢話:求關註,點贊,收藏。
(一、)羅馬長短劍

在羅馬共和國到帝國末期漫長的歷史裏,軍團兵所使用的武器不外乎就是劍與盾牌,這構成了羅馬強而有力的步兵中線讓他們可以抵抗高盧人、日耳曼人、希臘人與帕提亞人五花八門的沖鋒,一般人印象中所謂的羅馬劍就是一種比中世紀長劍還短,擅長戳刺的武器,也就是名號響徹帝國時代的羅馬短劍(Gladius) ,羅馬短劍的英文"Gladius" 可以用在任何"劍" 這類的武器上,而不僅僅是短劍,同時就上剛剛所說的,也不是所有的羅馬士兵都使用雙刃短劍,在更早期前,羅馬軍隊還跟希臘人長得很像時,經常會使用彎刃的Kopis 刀,專門指羅馬短劍的詞為"Gladius Hispaniensis" 簡言之意思是「西班牙劍」,這些西班牙來的短劍在共和國時期最初是由盟軍步兵跟騎兵使用的,他並非羅馬最一開始的武器,短劍作為軍團步兵和輔助步兵的主刀存在了三個多世紀,到了中期帝國越來越仰賴騎兵時,另一種武器,長劍就崛起了。

一把"美茵茲Metz'' 型號的短劍

短劍雖然極為普遍,但對於騎兵來說,短劍本身在馬背上很難使用,至少攻擊距離極為感人,所以騎兵會使用另一種長劍,跟高盧人長期的對戰下來,高盧的騎士很常使用長劍,步兵也喜歡用長劍,長的好處在於揮砍很有利,但是結陣抗敵很難(至少對於高盧劍來說),沒有那麽多空間給你揮砍,所以高盧人的陣型要比羅馬人松散的很多,不過對於馬背上的使用者來說,其實差別就沒那麽大了,而這種劍被稱為"Spatha",或幹脆直接翻羅馬長劍,最初是一種蠻族的武器,比步兵短劍長,提供了騎在馬上方便揮舞的範圍和重量來劈砍對手,在3 世紀和4 世紀,這種長劍逐漸取代了短劍作為步兵劍,由於大量的凱爾特與日耳曼新兵入伍,這種習慣也被帶了進來,同時大量出土的羅馬長劍本身跟日耳曼長劍長得非常相似,導致出土根本不知道哪個是羅馬的、哪個是日耳曼的。

華美的羅馬長劍Spatha

(二、)羅馬短劍的來歷

劍如其名,羅馬短劍其實就是西班牙劍,而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都認為這種武器來自於伊比利亞,拜占庭百科全書"蘇達辭書Suda",則考究了一番這武器到底是哪裏來的,書中認為凱爾特比利亞人(西班牙的住民,北方塞爾提克與南方西班牙原住民的混血) 的武器構造上與其他民族大不相同,因為西班牙劍構造強固,且當地有著優良鐵礦,讓當地西班牙人的劍用雙手揮舞可以發出強有力的猛擊,羅馬人在與漢尼拔(Hannibal Barca) 的血戰中認識到迦太基軍隊中這麽多伊比利亞人武器的威力後,放棄了希臘式的劍,並采用了伊比利亞人的劍,但是問題出來了,羅馬人的鍛造技術跟周遭民族相比說不上高,所以當他們在復制伊比利亞的劍時,復制不出西班牙的高品質鍛造與鋼鐵品質,有可能也導致這武器比較短的緣故。

羅馬人與迦太基人的戰爭中,伊比利亞人長時間為漢尼拔服務,也是軍中的主力

羅馬人使用短劍既然跟迦太基戰爭有關,自然也跟實際需要有關,對於羅馬人來說,密集陣型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羅馬人是非常註重戰鬥訓練的民族,俗話訓練多流汗、打仗少流血,短劍本身是發揮羅馬人集體訓練優勢的武器,在訓練上其實也比長矛更直觀,加上一手拿盾,一手拿劍比拿矛更好使喚,歷史學家李維(Livy) 在【羅馬史】中寫道,在馬其頓人第一次面對羅馬人的戰爭機器時,短劍發揮了比長矛更有效率的戰鬥,裏頭寫道短劍對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Philip V of Macedon) 的軍隊造成了淪陷性的物理和心理影響,希臘人習慣於用長矛、標槍和弓箭進行戰鬥,簡言之與敵人保持適當距離,但羅馬人則是盡可能地緊貼敵人,用短劍廝殺,文中描述:

當馬其頓人看到友軍的屍體被短劍砍成碎片,手臂、肩膀被撕裂,頭部與屍體分離,脖子完全被切斷,這些恐怖的傷口都造成了馬其頓人的心理陰影.... ..與馬其頓人不同,羅馬人不使用長槍,矮小而強壯的羅馬人更喜歡肉搏戰,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在訓練和武器方面的優勢,羅馬軍團是一個龐大的重型步兵編隊,每一位步兵都有高效、堅固但靈活的護甲,包括金屬頭盔、鎖甲、和一面可以遮蔽身體的大盾......。

0距離近身肉搏是羅馬人的大招牌

(三、)羅馬短劍的制作與訓練

這種大殺四方的短劍有一種最受歡迎的型號,被稱為"美茵茲" 型號,大約在公元前200 年至公元前20 年使用,也是最有名的一把,剛好時間橫跨後共和內戰,這種武器劍刃的長度為60 至68 公分,全劍長為75 至85 公分,刀寬5 公分,整把拿起來大約為900 公克,差不多就是一罐奶粉的重量,這種武器型號出土於羅馬帝國在高盧東方的城市美茵茲,大約在公元前13 年,美因茲是一個名為"Moguntiacum" 的大型永久軍營,後來也成為了一個殖民城市,不少退伍老兵或鐵匠定居於此,這座城市也很快成為生產帝國武器和其他軍事裝備的中心,這種短劍的制作是以鐵匠捶打而成,可以直接拿一整塊鋼,直接敲打成型,或著將數片金屬鍛造而成,羅馬短劍的鍛造溫度差不多攝氏1000 ~ 1200 度,劍的中央含有高濃度的碳(最高約0.25%),而堅硬的劍身則由低碳鋼打造,形成結構中間堅硬、外層較軟。

不同出土型號的短劍的含碳量分布,越黑越高,不過通用款也就是美茵茲型號就是中間含碳高的款式

短劍的手柄是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短劍的手柄通常由牛的後足骨制成,盡管偶爾也使用馬骨,禁衛軍的短劍甚至會用象牙一類的高級材質來制作,這種手柄的長度通常在7 ~ 9 公分左右,而且手把上通常會有凹槽更好讓使用者抓握,羅馬手柄的構造是扁平的六邊形,讓羅馬士兵可以更自然的握持並有助於防止劍在戰鬥中滑開,比如一堆敵人的鮮血就很有可能讓你的武器飛走。這種設計讓士兵感覺這把劍是他手臂的真正延伸,而不是單手拿著長矛那樣沈重,最後短劍本身也是一種象征身分財富的方法,自從馬略(Marius) 改革以來,所有的武器裝備理論上都應該由政府提供,不過這不妨礙羅馬士兵是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武器,羅馬軍團的不少百夫長都會在劍身上面刻印上刻印自己的名字與官職,通常由鐵匠以沖壓方式完成字母的雕刻,這種技術在古羅馬被稱為"Punctim"。

短劍的劍柄

羅馬短劍的訓練在羅馬入侵迦太基的西班牙屬地就開始,當時的西庇阿學習了迦太基軍隊中伊比利亞人的作戰方式,而短劍的突擊則需由一連串的標槍開始,給敵人的前鋒殺傷與心理打擊,並減緩敵人前進的速度,當敵人只要速度減慢或著是露出空隙(羅馬標槍被設計可以彎曲,卡在敵人盾牌上讓他舍棄盾牌) ,這時寬而短的劍可以在近距離戰鬥中有效使用,在帝政時代,希臘歷史學家哈利卡納蘇斯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 of Halicarnassus) 描述了公元前4 世紀羅馬人用這種短劍對抗高盧人的戰術,他描述,「他們(羅馬軍團的士兵) 將短劍筆直地"突刺",擊中對手的腹部,用力刺穿他們的身體兩側,從他們(高盧人) 的側腹部與胸部刺入他們的要害,如果軍團兵看到有敵人集中保護著這些身體部位,他們就會用短劍砍斷他們膝蓋或肌腱,用盾牌猛力將他們推倒在地」,搭配盾牌的短劍是致命的(所以我說為啥榮耀戰魂的百夫長TMD沒有盾牌)。

短劍的主要訓練是刺擊+砍腳

羅馬軍團的新兵必須每天訓練兩次,教官會教授新兵一對一格鬥、標槍投擲和戰鬥編隊,他們使用木劍和柳條盾牌,這些訓練裝備故意比真實裝備重一倍左右,以增加新兵的實力,短劍的訓練上,帝國新兵被訓練用劍刺而不是砍,就實際戰場上的套用來說,刺傷的威力要大得多,被砍斷手腳能活,但被刺穿內臟就下輩子註意一點吧,除了一對一的格鬥外,晚期的歷史軍事學家維吉提烏斯(Vegetius) 寫到,羅馬新兵是要使用木劍對抗粗壯的柱子進行訓練的,用來訓練攻擊對手身體的不同部位,包括剛剛狄俄尼索斯所提到的,對敵人的腿後側的切割,以及突刺殺死對手等等,短劍的訓練同時還需搭配盾牌,盾牌本身是一個"休息遮蔽物" 羅馬盾牌的文章之後會寫,不過可以了解到,士兵不但能在盾牌後歇息,短劍隱藏在盾牌之後,更能讓敵人摸不清楚你的攻擊軌跡。

(四、)羅馬長劍的興起

羅馬人是非常鄙視長劍的(因為是高盧武器),雖然從伊比利亞學到了制作劍的方式,但羅馬短劍的尺寸要比野蠻人所用的大長劍要來的短的,長劍本身的來歷可以分為三種來源,高盧、伊比利亞、日耳曼,歷史學家波利比阿(Polýbios) 指出,西班牙人和塞爾提克的盾牌非常相似,但他們的劍完全不同,西班牙人的長劍在切割時會產生致命的威力,但高盧劍沈重且長,揮砍時間較長,而日耳曼人自己的煉鐵技術算蠻族裏最差的,塔西圖斯(Tacitus)說日耳曼部落在早期幾乎只使用一種短柄矛作戰(之後會專門做一篇),但是有錢的貴族當然還是可以拿劍啦哈,因為高盧日耳曼彼此之間交融的情況很多(說實在血統根本差別不大),以高盧貴族的方式作戰也毫不奇怪,這些高盧日耳曼混血的地區提供羅馬很多最著名的輔助騎兵,包括早期皇帝的日耳曼禁衛軍(Germani corporis custodes),長劍也是他們的主要武器。

高盧的劍曾被共和國盟軍描述為只能砍一下,很快就彎曲的武器,但這實際上可能只是羅馬人的偏見,因為高盧鐵匠本身的技藝要比羅馬鐵匠來的強

前述有提到,羅馬長劍Spatha 本身就是一種騎兵武器,代表它的長度要比短劍要長上很多很多的,有一把出土於波斯邊境的長劍,其不含手柄長達60 公分(最長的長劍約100cm),但這種長劍根據波利比阿的說法,其實很容易彎曲,也導致長劍本身的品質並不太好,這有爭議,因為長劍跟短劍的制作方法幾乎一致,只不過更長,結構也更不穩,在公元1 世紀,Spatha 的刀片制造是以鋼刃直接焊接在中間鐵芯上,捶打成形,故會比短劍更容易彎曲,公元2 世紀羅馬軍隊引入新的鍛造技巧,原理是將多根鋼條焊在一起,形成了刀片的核心,並且以層層高溫捶打的方式火焊上新的鋼條,凱爾特鐵匠就很早就已經有了類似的東西,也與後世的大馬士革鋼的鍛造方法類似,總而言之這也讓長劍在帝國晚期更加堅固,而非像早期一樣容易彎曲。

(五、)長劍的使用

羅馬長劍是一種專門的騎兵武器,因為在馬上揮砍切割的動作是最自然的最直觀好學的,由於護手小,手腕只能進行有限的彎曲,以避免一不小心就滑開。這也代表Spatha 的使用方式需要整只手臂的揮舞力量,對於一個受過訓練的人來說不是特別困難,在帝國早期,長劍幾乎都只由蠻族輔助軍來使用,特別是高盧人,克拉蘇在踏上前往註定死亡的帕提亞戰役前,凱撒支援了他數千高盧騎兵,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使用這種武器的,而這種武器的使用順序實際上是第二,因為長矛在馬匹上可以實作沖鋒跟戳刺等安全又兼具威力的動作,只有在敵人潰逃時或陣行松散下,才會拔劍追擊,在羅馬時代的騎兵戰並不輕松,雖然當時已經有所謂的四角馬鞍的存在讓騎手可以安穩地騎乘,但在馬背上揮舞武器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而在這種騎兵彼此的肉搏下,劍就是首選武器。

巴丹瑞亞起事(Revolt of the Batavi) 中的羅馬與叛軍騎兵,馬匹不能靈活轉向,故沒拿盾牌的一邊會陷入被砍傷的劣勢

公元69 年的巴丹瑞亞起事(Revolt of the Batavi) 中,叛軍與忠於羅馬的敵我雙方都在使用這種長劍搏鬥,用來攻擊對方的騎手和他們的馬匹,在後世的考古中,古戰場的遺跡挖掘出大量死馬骸骨,代表這種武器也在馬背上用來攻擊敵人騎兵的坐騎,或用劍的尖端刺擊對方的人或馬匹,通常羅馬騎兵都會有盾牌,但是在握住韁繩時用盾牌格擋會很困難,在馬背上也不能交換手使用,導致騎兵肉搏非常的艱辛與血腥。但是,假如你有玩過阿提拉全軍破敵的人,會發現,西羅馬或東羅馬,軍團兵都是拿長劍的,好像跟我說是專門騎兵武器有異對吧,不過遺憾的是沒有任何資料顯示為啥長劍取代了短劍,但可以綜合一些原因來看,其一是,騎兵作戰的需求很大,也間接影響了步兵,第二則是軍隊中的蠻族習慣,第三則是戰鬥習慣的改變。

對於羅馬人來說,說不定晚期的軍隊已經開始重回希臘式的保持安全距離打法,劍身的長度以及長矛的回歸都可以看出端倪

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自從羅馬改用野戰軍(Legio Comitatenses) 開始,邊境的戍防軍+到處機動救援的野戰軍就構成了後期帝國的軍事架構,騎兵顯然是抵達戰場最快,也最容易打垮松散蠻族陣型的兵種,羅馬皇帝加利安努斯(Gallienus) 任內的米蘭之戰(Battle of Mediolanum),羅馬分隊騎兵(Vexillatio) 就淪陷了入侵的阿勒曼尼部隊,當下有30 萬人陣亡,此數包含了日耳曼人入侵帶入的家眷且有誇大,但是騎兵的地位急遽上升是不容質疑的,也間接影響到了步兵的武器,第二也很簡單啦,不過之後我在做一些文章解說(我的坑已經比月球上的坑還多了),第三則是羅馬軍團的作戰方式已經從集中刺擊,變成重視揮砍,即使是最長的長劍,也不會超過100 公分的極限值,代表軍團的作戰方式已經變成了刺砍平衡,加上蠻族著甲率感人,所以砍人的傷害也是還不錯的。

【阿提拉】裏頭的野戰軍,可以看出是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