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溜須拍馬未了時

2024-01-17歷史

溜須拍馬未了時

文/一孔

閑讀雜書,羅列了幾個段子,讀下來頗為有趣,自顧莞爾。

首提溜須典故。北宋寇準為相,某次吃飯時,湯汁濺於胡須之上,不大雅觀,其時參知政事丁謂在側,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拂袖擦拭。寇準笑道:副宰相給上司溜須,成何體統?丁謂羞愧難當,但也只能懷恨在心。「溜須」一詞由此生成,意指極盡諂媚之人。

與「溜須」一詞相伴者,另有「拍馬」。拍馬典故從何而來,尚無準確解析。網路雲來源於蒙古族,蒙古人鐘愛馬匹,一旦誇獎馬匹,主人自然歡心。打狗看主人,拍馬也是看主人。明面誇馬,實則討人歡心。

以上典故,傳承年代之廣,使用頻率之高,近乎老少皆知,並引發特定詞匯——比如,「馬屁精」。某年春晚,沈騰馬麗小品即以此為主題,諷刺官場馬屁成風,倒也大快人心。

其實馬屁年年有,何止在今朝?

北宋張師正一則短文,記錄其父所推薦之番禺太守如何依附當朝宰相王安石。太守雲:某所恨,微軀日益安健,惟願早就木,冀得丞相一埋銘。庶幾名附雄文,不磨滅於世。什麽意思?就是說,王丞相啊!您老的文章太好了,我真恨我自己,身體怎麽這麽好呢?我要是現在就掛了,丞相您老給我寫個墓誌銘,我不就和您的文章一道流傳千古嗎?

王安石不貪財,不好色,就想著工作,業余寫個文章和詩歌,幾乎刀槍不入。可是人都有軟肋,這下估計王安石必定心花怒放。至於結果如何,張師正沒說,畢竟記錄同僚的事情,不大好點名。

這是精英人士的馬屁,民間也有。明人趙南星所編【笑贊】,其中有【屁頌】一則,說一個秀才氣數已盡,去見閻王時,恰遇閻王放了一個響屁,秀才靈機一動,立獻「屁頌」一篇:「高聳金臀,弘宣寶氣,依稀乎絲竹之音,仿佛乎麝蘭之味,臣立下風,不勝馨香之至。

放屁都是香的,這馬屁堪稱登峰造極。

需要說明的是,拍馬並不是一巴掌扇到馬屁股上——如此,馬還不發瘋?拍者,拊也,撫摸之意,儼然撓癢癢,馬如何不舒服?

為什麽拍馬屁?無非是低成本換取高報酬。

拍馬屁不過靠一張嘴,最多動點手,不傷皮不傷骨,更不用付出血本,換取的報酬卻是超常的。比如,丁謂當到了參知政事,副丞相了,雖然不一定就是寇準的功勞,但我們能想象到,連寇準這樣的諍臣他都冒著羞辱的風險來拍,其他人他還不拍嗎?沒準這個副丞相多半就是靠拍來的,其實,他拍的最大領導是皇太後劉娥,最後也做到了丞相,這是實惠。張師正記錄的那個番禺太守我們不清楚他從王安石那兒得到了什麽好處,但是從張師正的記錄來看,這個太守是張師正爹推薦的,他爹應該就是被太守拍倒的;至於秀才到閻王殿拍馬屁,趙南星得記錄是:閻王一聽,大喜過望 ,隨即為其增壽十年,放回陽間。生生多活了十年!

這生意真好,劃來!可是也是有門檻,得有點技術含量。歷數以上幾人,都不是平庸之輩。丁謂是進士,太守多半也是個進士,要不然很難做到太守,最次的也還是秀才,能湊出一首歪詩的。就這種能力,天然就淘汰了很多人,你想拍還不一定有那個水平,也未必就能夠得著!行走半生,幡然醒悟:宇宙的盡頭至少有一樣,就是拍馬屁。

現在人也拍,有過之無不及,不過,就怕貨比貨,現在這些馬屁拍得實在不怎麽樣。遇到男的,帥哥、男神;遇到女的,美女、女神;遇到領導,英明,大神!套路也差不多:受益匪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天縱英才、成績卓著、縱橫捭闔、卓爾不群……起初聽著的確舒坦,可大家都這麽拍,也有免疫了,於是只能繼續挖掘新的詞匯,拓展新的吹捧。拍馬屁也開始內卷了,卷得還挺厲害。

最常見的路數是:剛才聽了某某的發言,我非常激動,無論是理論高度還是對於實踐的指導都有著不可替換的重要意義!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後,我將如何如何……他說的過癮,可回頭一看領導,人家不見得就有反應,因為大家都這麽說,都是從網上下載的。領導也知道,這哥們嘴上這麽忽悠,心裏沒準就在咒自己。

我真不是諷刺拍馬者,相反很理解並表示同情,大家都拍你不拍,行嗎?又沒有能力如張師正所記錄的那樣拍個別開生面的馬屁,就只能按照套路來,不求有功至少無過。文縐縐地說,這叫劣幣驅逐良幣。沒能拍出花樣最多只是能力問題,拍不拍是態度問題,這要拎得清。

所以,我們不要嘲諷馬屁精,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馬屁沒有市場,揣測別人拍馬屁的動機和目的,讓你拍也沒用自然也就不拍了。

鄒忌是個明白人,老婆說他比徐公美,小妾也說他比徐公美,客人還說他比徐公美。他就真覺得比徐公美,結果他和徐公一照面,差遠了。然後想明白了,老婆是愛他,小妾是怕他,客人是客氣,這才是集體拍馬屁的原因,真相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裏,不在馬屁中。

所以受馬屁者要有鄒忌這樣的思考:人家為什麽拍你馬屁?丁謂何寇準是在表忠心,借此發達;太守想死也是在和王安石套近乎,至於秀才,那就是逃命。現在官場職場拍馬屁也是有所圖的,一旦沒有利用價值,翻臉比翻書都快。丁謂馬屁沒拍成,結果背後出陰招,直接就把寇準送到雷州半島去了;太守的馬屁和王安石最後倒台有沒有關系不清楚,但是王安石用的呂惠卿之流在王安石當政時也是極盡阿諛,然後又背地給王安石下死手;至於秀才拍閻王,除了閻王和小鬼相信之外,是個人都不會相信的。馬屁有風險,沒準會燒身,前車之鑒太多了。

馬屁是傳統,一定不能變成國粹,溯本清源,還是因為人為的因素。當一個人可以決定另外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時,語言失當,動作變形,時常有之,馬屁應運而生;當一個人成天被馬屁包圍,自戀自滿,判斷有誤也是人之常情,馬屁就有了生命力。只有規範渠道,講規則守規矩,講民主重實效,公平公正,才會減少乃至於杜絕官場職場上的馬屁精,以至風清氣正。

另一方面,拍馬屁者也要謹慎,拍馬屁不是一招鮮,只能獲利於當時,搭進去清譽的名聲不說,也未必能保終身的富貴,聰明反被聰明誤司空見慣。丁謂其實也是個幹吏,能力不差,詩文都很好,只是經過歷史這麽一過濾,才學和業績沒人提起,倒是一個馬屁拍的留名千古,你說劃算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