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長津湖大勝不久,蘇聯顧問告彭德懷的狀,史達林:你不知天高地厚

2024-01-28歷史

「我們的戰士在這塊陣地不惜生命和流血,難道我們連上去看一眼的膽量都沒有嗎?」

這是1953年7月份,彭德懷在跟美國人簽完停戰協定後第二天,說的一句話。

當天,已是身心俱疲的他,執意要前往北韓最前沿陣地。同誌們都勸他別去,畢竟那裏離美軍陣地只有300公尺,仍十分危險。彭德懷發火了,他說了上面那句話。

是的。自1950年10月19日,52歲的他帶著他的兵,來到異國他鄉後,他有過打勝仗的喜悅、有也過受委屈甚至不被理解的時候。

期間,他發過火,拍過桌子,不變的是他愛兵如子的「本能」、對祖國的忠誠,以及超強的軍事素養。而當這3點結合起來時,一個橫刀立馬的中國元帥足以令世界軍界震動。

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彭德懷在1951年1月份,也就是長津湖大勝後不久,經歷的一次不被理解。

當時,不止是很多戰士一開始不明白他,蘇聯的的顧問、包括北韓領袖金日成,其實都不太懂他的用意。蘇聯顧問,甚至把「狀」告到了史達林那邊。

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史達林和毛主席,又將如何定奪呢?

一:長津湖戰役後,誌願軍迎來了一個真正「可怕」的對手

毫無疑問,1950年11月7日到12月24日的長津湖戰役,成了「五星上將」麥克亞瑟人生的最大恥辱之一。彭德懷及他的兵,讓麥克亞瑟鼓吹的「感恩節攻勢」、「聖誕節攻勢」,都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話。

但正當美陸軍一師由水門橋灰溜溜逃走時,另一個美軍將領「粉墨登場」了。

他叫李奇微。

在北韓戰場結束後,很多中國軍史學者們,都普遍有這樣一個觀點:在輪番上陣的美軍將領裏,李奇微是「最可怕」的對手,是讓誌願軍及彭老總最頭疼的對手。

與一般的美軍將領相比,李奇微的特點是極為明顯的:

其一,他18歲進西點軍校,在學校裏還當過橄欖球隊長,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體能,都是一流的。

其二,與麥克亞瑟相比,李奇微性格更為低調,但出手極為狠辣。

其三,他與美國底層士兵走得很近,雖沒有麥克亞瑟的光環,卻有著極強的號召力。

如果說麥克亞瑟說是猛虎的話,那李奇微就像一條毒蛇,而毒蛇往往是最可怕的。

李奇微踏入前線是在12月31日,也就是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的第7天,職務為: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

臨行時,頗為自信的他,曾問過麥克亞瑟:「將軍,如果我到了那兒後,發現局勢有利於我,您是否反對我發起反攻?」

被打得不太自信的麥克亞瑟,聽到麾下還有人敢說這樣的話,直接哈哈大笑起來。他對李奇微說:「好好幹吧!」

都說新官上任3把火,李奇微燒的「火」似乎挺有效:

首先,他一到前線,就往自己肩膀上掛上了一枚手榴彈。因此,後來有人稱他為「肩上掛手雷的四星上將」。

那他為何要這麽做呢?毫無疑問,就是為了重振美軍士氣。咱們都知道,麥克亞瑟喜歡叼著一根大煙鬥,走到哪裏都愛跟士兵們幽默一把。

但李奇微不一樣。他從一個普通士兵松開的鞋帶抓起,告訴所有士兵:「我不希望看到接到了行動電話還坐在那裏發呆,甚至還抽上支煙的軍官」。

接著,李奇微又坐著他的專機,數次前往一線。甚至,他還曾冒險駛進危險區域,在那裏觀察誌願軍的一舉一動。

最後,此人還極善於總結教訓。他曾徹夜不眠地研究戰報、戰況,試圖發現誌願軍的軟肋。事實上,後來也確實被他發現了不少誌願軍的不足之處。幸虧,咱們彭老總預判了他的預判。

可能有些網友看到這裏,會問上一句:「你為何會花這麽多筆墨,介紹咱們的敵人,這不是長他人誌氣嗎?」

關於這一點,筆者必須跟大家解釋清楚:在討論抗美援朝的問題上,只有正視和承認美軍不是傻子,才是對所有誌願軍戰士最大的尊重。唯有這樣,現在的年輕人才會明白當年他們有多難。

二:交鋒後,李奇微給彭德懷留了一行字

彭德懷和李奇微在北韓戰場上的首次交鋒,發生在長津湖戰役後不久,也就是第三次戰役時期。

這一仗,誌願軍在1月4日,直接拿下了漢城。

中國人民沸騰了!北韓人民沸騰了!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在一些舊報紙上,窺見當日的情形。

新華社透過廣播,向全世界播報了這一訊息。【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用大號字刊登了這一訊息。

無數北韓百姓走上街頭,奔走相告。甚至,很多北韓老百姓還喊出了「美軍要完蛋了」、「美軍要撤退了」。在他們看來,只要彭德懷繼續向前推進,那敵軍將「一推就完」。

當然,北韓老百姓會有這樣的感慨,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此時逃離漢城的美軍,確實很是狼狽:

出城的大街上,隨處可見被「堵成串」的美國汽車;灰頭土臉的美國大兵,甚至來不及帶走價格高昂的裝備和他們的軍帽,就匆匆離去。後來,很多美國老兵回憶:「那是我從軍生涯裏,最無奈的一天。」

這一切,彭德懷自然看在眼裏。而且,一向洞若觀火的他,還發現了幾個不尋常之處:

其一,好不容易向前推進了這麽多公裏,漢城都給拿下來了,但最後統計殲敵數量時,卻發現:只有區區1.9萬人。這顯然不太合理,難道美軍主力是不戰而退?

其二,彭德懷發現了李奇微留下的一行字,即: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向中共軍指揮官致敬。關於這行字寫在哪裏,目前有多種說法:有說是寫在一件睡衣上的,有說是寫在辦公桌上的軍毯上的。

不管是寫在哪裏,憑以上兩點彭德懷當時就判斷:美國人肯定有其它考慮。他們不但不會就此撤出北韓戰場,而且對後面的戰事非常有信心。

我誌願軍想速勝?恐怕沒那麽簡單。

基於這種判斷,彭德懷在1月7日,連夜在誌願軍總部召開了一次中朝聯軍領導幹部會議。

彭老總性格直率,在會上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一喜一憂:

他喜的是:誌願軍沒有讓祖國人民失望,用一個大大的勝利給全國人民送上了新年禮物;憂的是,這場勝利背後還有種種陰影,如果不控制速度,可能會上美國人的當!

在這件事上,彭老總的原話是:

祖國人民只知道我們的戰果,往往不了解真情,不了解我們誌願軍面臨的困境和嚴重的困難……我的心不踏實,敵人不是傻瓜。

聽完彭德懷的分析,負責供給的洪學智副司令員,也說了一些掏心窩子的話:再往前沖,後勤真的就跟不上了。

而參謀長解方將軍,則帶了一則最新訊息:華盛頓當局可能會從美國本土再補充4個師的力量過來。同時,後方休整多日的美軍其它部隊,也蠢蠢欲動。

討論完這些,彭德懷在地圖上指了指三七線,作出了最後的分析:必須先停止追擊,經過補充休整後,才能繼續再戰!

對於彭德懷的這一決定,其實當時將士都不太理解,但最後咱們內部最終還是達成了統一意見。為何他們會被說服?因為彭老總告訴他們:「戰士們把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要珍惜。」

「我要對幾十萬士兵的生命負責」,自踏上北韓戰場的第一天起 ,彭德懷就來回強調這句話。

在絕境中打出魄力的本事,很多世界名將都有。但在旁人被勝利沖昏頭腦時,還能保持絕對的冷靜,則沒幾個人能做到。

彭德懷,以上兩點皆有。

這,是誌願軍之幸,亦是國人之幸。

三:蘇聯顧問說「我要告到史達林那裏去」

雖然誌願軍內部的將士們,理解了彭德懷。但其他人卻有話說,蘇聯顧問拉佐瓦耶夫,就是其中之一。

入朝後不久,彭德懷和金日成就中朝兩軍指揮權該交給誰,有過數次討論。最後,蘇聯領袖史達林致電金日成,很明確地告訴他:應該交權給彭德懷。

此後,金日成在長津湖戰役打到第7天時,面見毛主席,非常真誠和服氣地表示:北韓人民軍指揮權也交給彭德懷。

至此,中朝便成立了聯合司令部,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但同時,蘇聯及北韓人民軍也派出了要員,進駐到司令部。

在這裏,筆者必須強調一點:聯合司令部內部所有的爭論,都是就戰術打法本身進行的。爭論的存在是有必要,而且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所有人的目標都只有一個:取得最後的勝利。

彭德懷停止追擊的命令一下,蘇聯顧問拉佐瓦耶夫就氣沖沖地找上門來了。

他沖進總部大門,大喊著要跟彭德懷談話。彭德懷趕緊上前去跟他握手,但對方卻氣不打一處來,他質問道:「世上哪有打了勝仗不追的總司令!」

彭老總對於他的到來,似乎早就有所準備。他也很清楚,蘇聯的同誌也是求勝心切,屬於一片好心,於是趕緊讓他坐下來慢慢說。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拉佐瓦耶夫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提到了:蘇聯的衛國戰爭。拉佐瓦耶夫表示:

德國占領了蘇聯大半領土,後來我們進行反擊,一直打到德國的柏林。請問,如果不反擊,不打到柏林,希特勒的軍隊能消滅嗎?

蘇聯的衛國戰爭,是值得全人類都記住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蘇聯士兵在衛國戰爭中,為全人類做出的偉大貢獻,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忘記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換一個戰場,成功的經驗就該一一照搬。很顯然,彭德懷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跟拉佐瓦耶夫提到了兩點:

其一,蘇聯人和誌願軍使用的武器不一樣。

當年,蘇聯人有大量衝鋒槍投入戰鬥,至於飛機大炮也是不少,而咱們誌願軍只有「小米加步槍」。這就意味著,咱們的士兵需要每隔兩三天就補充一次子彈。

其二,咱們的後勤力量是有限的。

北韓人民很友好,多少北韓百姓省出自己的吃的,送給誌願軍,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自10月19日入朝後,多少戰士們從未得到過一次充足的休息、沒吃過一頓飽飯。

一番討論過後,彭德懷給出了自己對戰爭時間的判斷:這場戰爭不是幾個月的事,甚至不是半年的事,起碼要打個兩三年。

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看彭德懷的判斷,仍不得不佩服其前瞻性。

然而,雖然彭德懷說得很有道理,但在當時大勝的情況下,拉佐瓦耶夫並沒被說服。一氣之下,拉佐瓦耶夫做了一個決定:要去史達林那裏告彭德懷的狀。

就這樣,離開司令部的拉佐瓦耶夫回到住處,「洋洋灑灑」寫了一篇5000來字的長文,遞給了在蘇聯的史達林。

當然,這件事彭德懷也必須跟在北京的毛主席匯報。於是,他也發了一封電報給毛主席。

四:史達林和毛主席的抉擇

兩封電報發出後,大家都在等待回復。毛主席何等高瞻遠矚,他立馬同意了彭老總的意見。而史達林的回信,因為大雪封山等原因,到要晚一些。

而就在這個等待過程中,另一個不贊同彭德懷的人也找上門來,他就是:金日成同誌。

作為北韓領袖,金日成希望彭德懷乘勝追擊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我誌願軍還未入朝前,北韓人民軍經歷過由「天上跌到地上」的無奈。

一開始,他們把南韓打得落花流水,也曾一度打下漢城。但美國人來了後,他們就節節敗退,10萬人民軍被打得只剩下幾萬殘軍。

金日成和美國人有國仇,北韓百姓跟美國人有家恨。如今誌願軍的到來給了他們報仇血恨的機會,他們當然希望能一舉殲滅所有美軍。

於是,金日成在這件事上,跟彭德懷爭論了將近3個小時。最後,金將軍非常真誠地表示:「南下如果不能殲滅敵人,能解放一些城鎮鄉村也是好事啊!」

說這話時,金日成多少有些懇求的語氣。

眼見也說服不了金日成,彭德懷只能拿出毛主席給自己的回復,只見毛主席的電文中寫道:

如朝方同誌認為不必休整補充就可前進,則亦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北韓政府自己直接指揮。

毛主席都這麽說了,金日成還能怎麽辦呢?

而此後,史達林那邊給過來的反應,也證明:蘇聯方面在這件事上,也站在了彭德懷這邊。

史達林在接到「告狀信」後,非常生氣。他生的不是彭德懷的氣,而是自家顧問拉佐瓦耶夫的氣,他對身邊人說了這樣一番話:

彭德懷按照毛澤東的方針,在北韓打得十分出色,彭德懷是少見的軍事家。但是,我們這個拉佐瓦耶夫卻在彭德懷面前指手劃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史達林的意見,很快就傳到了北韓前線。顧問拉佐瓦耶夫,被調回了蘇聯國內。

而金日成在了解了所有情況,在前線做了一系列調查後,也非常真誠地向彭德懷道歉。

這件事,到這裏算是徹底統一了意見。

那麽問題來了?為何不管是毛主席還是史達林,都最終會選擇力挺彭德懷?甚至,史達林還會說出那句「真不知天高地厚」呢?

除了兩位領袖對北韓戰場的明智分析外,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他們認彭德懷這個人!

一個將軍,要想讓世人服氣,只有一個理由:他曾經的表現,足以證明其實力。

而彭德懷的軍事謀略,早在國內戰場上,就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1928年,他聲東擊西、欺敵誤敵,指揮紅5軍一路南下,走上井岡山;

1947年,他逆境反擊、後發制人,取得蟠龍攻堅戰大勝;

1948年,在西北戰場上,他圍城打援、一舉兩得,取得宜川大捷;

都說彭德懷最擅打「苦戰」,幾十年戎馬,他一次次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史達林力挺彭德懷,或許只是久聞他的大名。

而毛主席,對彭德懷早年的這一場場勝仗,卻是歷歷在目: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正是毛主席對彭德懷的肯定。

五:尾聲

事實證明彭德懷的判斷是沒錯的:這就是李奇微和麥克亞瑟的誘敵之計。

1月25日,美軍對我誌願軍進行大規模反攻。此時,我誌願軍已經休了17天,咱們以空間換取時間,為下一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後的第五次戰役,誌願軍終於讓美國人進入戰略防禦,並開始接受停戰談判。

如今,不少軍史學者都在討論:如果當時不是彭德懷那般冷靜,犧牲會有多大?

世上沒有如果。但在經歷長津湖戰役等幾次大戰役後,為了保護他的兵,彭德懷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這一點,是筆者希望大家不要忽略的。

1951年2月20日,他冒險帶著警衛員趕到北韓安東機場,回北京面見毛主席。下午一點多,他來不及休息、來不及喝口水,就趕到了中南海。

當時,為前線戰事經常夜不能寐的毛主席正在臥室休息,彭德懷根本等不及。後來,主席一邊穿衣,一邊跟他開玩笑說:「只有你彭老總才會在人家睡覺的時候闖進來提意見!」

此後,彭德懷把在前線遇到的後勤補給問題,都一一跟毛主席匯報。此次匯報後,毛主席和周總理事無巨細的統籌安排。一切,都好起來了。

1953年7月份,美國人簽下停戰協定。立國之戰,誌願軍打出了國威。

當所有人都在慶祝時,彭德懷又默默地離開了,他驅車去了前線陣地。步行至高地,他朝著遠方張望:青山處處埋忠骨,那裏有他的兵。

晚年的李奇微寫過不少回憶錄,點評他國將士們皆不太客氣,唯有對誌願軍不敢有任何貶低。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