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奪了魏國大權,魏帝曹芳的父親曹楷為何不管?

2024-07-27歷史

司馬懿殺的曹氏宗親是曹操養子曹真的後代宗親,他們其實跟曹操家沒有親屬關系,而且司馬懿做這件事的時候師出有名,曹楷沒有理由管。至於,曹楷到底是不是魏國皇帝曹芳的親生父親,這件事還有待考證。

關於這些問題,我們還需要從高平陵之變開始講起。

公元前239年,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去世了,曹叡去世前留下了一封遺詔,將皇位傳給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因為曹芳太過年幼,曹叡任命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年幼的曹芳處理國家大事。

皇帝年幼輔政大臣自然要代替皇帝處理國家大事,那麽這個時候輔政大臣就等同於掌握了皇帝的實權。

那麽曹叡為什麽會任命曹爽和司馬懿兩個同時具有軍事能力的人共同掌握輔政大權呢?

曹爽的爺爺秦邵原來是曹操手下的將軍,和曹操關系很好,後來秦邵在為曹操招兵買馬的時候,不幸被人殺害,曹操深感愧疚,於是將曹爽的父親曹真守衛養子,親自撫養。曹真長大之後,跟著曹操四處打仗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因病去世。

曹真去世後,他的兒子曹爽繼續從軍,為曹操家打仗。這樣一算,曹爽家和曹操家就是三代人的交情了。曹真爺孫三個都是魏國的將軍,軍功卓著,忠心耿耿,勞苦功勞,深得曹操家三代人的信任,曹叡自然信任曹真的能力和忠心,所以才將放心的兒子和國家大事都托付給曹爽。

而司馬懿是從曹操在世的時候就一直追隨的老臣,有勇有謀,老成持重,所以曹叡也很放心。

但是在曹叡的心裏司馬懿和曹爽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曹爽家和自己家有三代人的交情,所以在曹叡的心裏,曹爽就和自己家人一樣,相比之下,曹叡和司馬懿則是單純的君臣關系。

因為曹爽深得曹家的信任,所以在魏國朝中的地位也更高一些。

魏帝剛剛登基的時候,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還商量著來,但是時間久了曹爽和司馬懿兩人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

曹爽仗著自己在朝中更受皇帝和朝臣們的倚重,漸漸猖狂起來,而司馬懿看到曹爽漸漸膨脹,非常開心,要知道想要將一個人毀掉最好的辦法,就需要捧殺他,讓他不自覺的犯錯,才能讓他跌落雲端。

所以司馬懿決定放縱曹爽,並且對曹爽恭恭敬敬的,這樣曹爽就會認為,司馬懿怕他,這樣一來曹爽就更加猖狂了。

曹爽是怎麽膨脹的呢?

曹爽將司馬懿從太尉改封為太傅,奪取司馬懿的實權;之後又重用自己的親信和兄弟,用來維護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同時曹爽擔心年幼的皇帝受到郭太後的控制,將郭太後軟禁起來,不讓郭太後和皇帝接觸。

更猖狂的是,曹爽到了後期的時候吃喝,穿衣服,坐車經常比照著皇帝的樣子,甚至還將先帝的幾個妃子搶過來享用,飲酒作樂,非常奢靡。

在這期間司馬懿就一直隱忍著,直到八年之後,皇帝曹芳漸漸長大已經能夠明白一些道理了,司馬懿將曹爽的罪證收集在一起,告到了皇帝的面前。

這些年司馬懿雖然不掌握軍權和政權,到時司馬懿的手裏有一支先帝留給他的軍隊和司馬懿這些年自己的人馬,為了一舉幹掉曹爽,司馬懿做了萬全的準備。

這時的皇帝曹芳也受盡了曹爽的欺淩,於是同意將曹爽免職。

為了讓曹爽放松警惕,司馬懿在舉報曹爽之前特意裝病,做出一副快要死掉的樣子,迷惑曹爽。

雖然皇帝曹芳下令將曹爽免職,但是免職對於司馬懿來講,還是太輕了,要想避免死灰復燃,最好的辦法就是澆一盆水過去,將火徹底熄滅,連個火星子都不要留。

所以曹芳下了什麽命令不重要,司馬懿是一定要將曹爽置於死地的,畢竟這些年曹爽家的人盤踞在朝中各各要職,沒了曹爽,再來個曹爽的兄弟,一樣都是司馬懿的政敵。

所以,司馬懿假意遵從了皇帝曹芳的命令,派手下人通知曹爽,皇帝曹芳只是將免職,讓曹芳最好自己投降。

曹芳接到了這個命令之後信以為真,真的要投降,但是曹芳當時手底下有個機智的桓範,識破了司馬懿的緩兵之計,建議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爽不信也不敢,於是真的投降了。

司馬懿卻在曹爽投降了之後,給曹爽安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欺瞞皇帝曹芳,趁機將曹爽全族五千多人都給殺了,趕盡殺絕。

因為曹爽這些年在朝中手握大權,作威作福,得罪了以皇帝曹芳為代表的曹家人,所以曹家的皇室宗親也沒有對此提出反對意見。

而且司馬懿在除掉曹芳的同時,控制了國家的軍政大權,皇室曹家想要反抗也沒有能力。

因為先皇魏明帝去世的時候太過年輕,所以後世人猜測皇帝曹芳是過繼來的,他的父親是曹操的兒子曹楷,但是這件事只是猜測,在史書裏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而且曹楷當時早就被遷離了政治中心的洛陽,在河南做河南王,兵力不足以和司馬懿抗衡。

經過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徹底掌握了魏國政權,隨後開始在魏國培植自己的心腹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