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躺著指揮作戰的王建安,生前被單獨授上將軍銜,死後竟無人問津?

2024-07-21歷史

1955年9月,黨中央在京舉行授銜儀式,在授銜的55位上將名單中,卻沒有王建安的名字,由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紛紛猜測。

王建安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工農紅軍時期到抗美援朝,他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一步步發展壯大。至於為何沒能在55年被授上將軍銜,數年之後,他的兒子王海波給出了答案。

當年在上將評選結果出爐後,有人將名單遞給毛主席批示,毛主席仔細地看了每一位將軍的資訊,最後目光在王建安的名字上停下了。

「這個人有些驕傲,還是授中將銜為宜」。

評選組的同誌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王建安的功績大家都看在眼裏,許多資歷不及他的人都在上將之列,此事傳出去,怕是會反響強烈。可奈何主席親自提出,無奈之下只好等,最後在1956年1月,評選組再次向毛主席提出升王建安的銜,並講明原因,主席覺得有道理,遂即授予王建安上將軍銜。

而毛主席之所以說他有些驕傲,是因為當時發生的一件事情。

王建安本是軍隊出身,和許多將軍一樣,有自己獨有的氣性。在一次會議上,因為和陳毅將軍工作意見上的分歧,他一氣之下拍了桌子,後來此事傳到中央,自然也就給毛主席留下了驕傲自滿的印象。

話說回來,王建安氣性大,做事兒雷厲風行,但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就連許世友也說他:「會上拍桌罵娘,會下從不拆台」。

可是王建安一生屢立戰功,國人皆知,他的故事也極富傳奇色彩。

各位讀者,且聽且言。

1908年10月12日,王建安出生於湖北黃安。和大多數將軍的人生軌跡一樣,他自幼家境貧寒,甚至是淪落到沿街乞討。14歲時,仍在給地主家放牛割草,備受剝削,於是年幼的王建安,心中萌生了習武自保的念頭。他偷偷跑掉,提著一塊自己沒舍得吃的臘肉前去滄州,投身到八極門拳師李殿堂門下。

1924年,王建安學成歸來,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當初欺壓自己的地主,把他狠狠打了一頓,並將地主家的房屋悉數燒毀。怕地主抓自己回去,王建安一個人去了武漢當兵,此時的王建安,才17歲。

在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部隊裏,王建安整天看著軍閥體制下的士兵們渾渾噩噩、陋習嚴重,傷風敗俗之事比比皆是。待了兩年之後,王建安實在無法忍受,遂逃回家鄉,組建了一支60余人的貧民武裝。

漸漸地,他的武裝隊伍在黃安縣開始小有名氣,地方組織也與他取得聯系。在1927年,王建安帶著他的隊伍加入了共產黨,並在之後參加了黃麻起義。

自此之後,王建安在多次戰鬥中表現勇猛,自己的帶兵謀略也充分顯現,開始了一路晉升。

1933年時,時任紅三十軍第88師政委的王建安參加了宣達戰役,成功摧毀了川軍第一師的防線,可惜師長汪烈山在戰鬥中犧牲,王建安便身兼師長政委雙職。許多人都稱贊他是難得的「軍政雙全」的指揮員。

汪烈山

1934年10月,舉世聞名的長征開始,王建安在長征途中多次阻擊敵人,掩護主力部隊。1936年10月長征結束後,黨中央組織了王建安等一大批幹部前去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王建安雖是行伍出身,但好在他幼年曾偷偷識字,在大學的這段時間裏,他充分學習了黨先進的軍事指揮技術和革命思想。

1938年,王建安順利從紅軍大學畢業,奉命擔任八路軍129師津浦支隊的指戰員,前去冀魯地區展開抗日鬥爭。很快,山東的武裝隊伍規模發展到了四萬多人,為了統一抗日武裝,更好地抵抗敵人,八路軍成立了由王建安指揮的山東縱隊。

山東地區的日軍侵略活動日益艱難,日軍高層集結了大量兵力,瘋狂在山東地區掃蕩八路軍的根據地。面對數倍於己方的敵寇,王建安率部迂回作戰,打得敵軍找不著北,雙方交火二十余次,敵軍卻拿他們毫無辦法,最後不得不放棄對山東地區的掃蕩。

1941年,日軍集結了五萬余的兵力,大舉進攻沂蒙山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找回在山東的根據地,王建安率軍反攻,在與日軍大戰20多天之後,最終殲滅日軍千余人,拿下了敵方據點14處。

同年8月,黨中央設立山東軍區,王建安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說是副司令,可黨中央卻沒配司令員,整個軍區的軍政工作全都落到了王建安的肩上。

1942年的一天,王建安的部隊突遭8000日偽軍合圍。突如其來的圍攻讓他始料未及,但他仍舊臨危不亂,果斷發出指示:「先堅守陣地!再伺機突圍!切記不要慌張!」,緊接著帶著警衛營前去山頂檢視地形。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四點,王建安親自上戰場與日偽軍廝殺。

終於堅持到天黑,王建安命令營長帶隊阻擊,自己帶著機關骨幹撤退。臨走時,王建安對戰士們囑咐道:「一定要靈活應變,我們撤走半小時後,你們務必撤退,不要與敵軍纏結......」。

在一整個營的奮力阻擊下,王建安率部順利撤退,日軍的圍剿計劃再一次落空。只是在撤退途中,王建安不慎摔下山下受傷,調養了好幾個月才有所好轉。

1943年3月,王建安奉命擔任魯中軍區司令員。任職期間,他常常親自率隊抗擊日寇,當時魯中軍區的百姓都說:「是王建安保護了我們!」

1944年,根據黨中央指示,為了將山東地區的日偽軍據點連根拔除,王建安親自率領六個團的兵力,攻打山東偽軍主力吳化文部,雙方激戰20多天,成功將偽軍殲滅。之後王建安率部轉戰多地,攻下多處據點。至此,山東5個解放區成功連成了一片。

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國共兩黨再一次坐上了談判桌,不久後,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協定,解放戰爭的序幕自此拉開。

王建安接到任務,參與指揮津浦鐵路戰役,成功打破了蔣介石想要分割華中解放區和山東的企圖。同年12月,華東野戰軍團發起了魯南戰役。王建安一接到命令就坐車奔赴戰場,為了搶奪先機,他讓司機加快速度,結果把車子給開翻了,王建安也受了重傷。

姬鵬飛讓他先去醫院治療,可他卻連連擺手。

「我不要緊!戰事要緊!」

王建安就這樣忍著劇痛走進了指揮所,躺在床上指揮作戰。

後來王建安的老部下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都說:「王建安的骨頭像是鐵做的,他簡直太拼命了!」

1947年2月15日,王建安和許世友接到命令伏擊國民黨的王牌師,李仙洲的部隊。

上午十一點,王建安和許世友各自率部發起進攻,李仙洲的77師在與我方激戰5小時之後,其大部份士兵被殲滅。在緊接著的戰鬥中,李仙洲被俘,國民黨軍隊56000余人共計七個師的兵力被殲滅,魯中、膠東、渤海三處解放區,成功連成一片。

1948年,解放太原已迫在眉睫,毛主席在西柏坡會見了時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的王建安。

見到王建安,毛主席拖著尚未調養好的身體站起來說道:「建安同誌,黨中央經過討論,決定先解放濟南,為了打好這至關重要的一仗,你改去山東軍團任副司令員,許世友同誌任司令,攻打濟南的兵基本都是山東人,許世友在山東有威信,你在魯中魯南地區有名氣,你們同心協力一同作戰是最好不過的,你看有什麽意見,可以提出來。」

王建安聽後忙說:「主席我沒意見!一切行動聽指揮!我和許世友是老搭檔,這一仗請主席放心,一定能打好!」

緊接著王建安找到周恩來,一同協商作戰計劃。

「攻破濟南,半個月的時間足夠嗎?」周恩來問道。

「如果連續作戰,沒有什麽問題。」

聽到王建安胸有成竹的回應,周恩來心裏有了底。

老實說,攻破濟南,王建安還是有壓力的,畢竟濟南的城防是出了名的堅固,加之重兵把守,短時間內攻破實在不易。就連當時國民黨的將領王耀武也吹噓:「光是濟南城的外圍城墻,就能拖住共軍三個月!」

王建安分析了戰局之後,當即下令,從偵查通訊到指揮,每一步都不能出現失誤。

當時的許世友正在養傷,當他傷情好轉回到指揮所的時候,王建安急忙匯報工作,笑著打趣道:「許司令來啦,我來向你匯報工作!」

許世友笑著回應說:「建安兄,我剛來不熟悉戰情,這主角的戲,還得你來唱!」

許世友上將

不久後,濟南戰役打響,王建安怕出現紕漏,冒著炮火親自到戰場指揮。在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國民黨整編第96軍的軍長吳化文率領兩萬部眾起義,撤離了戰場。

雖說吳化文起義給我軍減輕了不少壓力,但王耀武率領的守城士兵仍舊在頑強抵抗,我軍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指揮室都在糾結,到底是繼續強攻還是停下修整。

這時王建安說話了。

「雖說傷亡大,困難重重,但是仗已經打到這個地步,王耀武的困難比我們還多,這個時候不能停下!」

許世友當即同意了這個建議,命令戰士們一鼓作氣,持續進攻。

雙方激戰不止,直至24日,終於全殲守軍,攻破濟南城,僅僅用時8天。

就連當時的西方媒體也報道說:「連濟南這樣的城市都被解放軍攻破,他們的戰鬥力已經足以奪取長江以北的任何一個城市了。」

濟南戰役結束後,王建安又陸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王建安基本是指哪打哪,沒有半刻停歇。

1950年,韓戰爆發,王建安做好了準備赴朝參戰,可黨中央並沒有指派他作戰,直至1952年,他才以誌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身份入朝指揮作戰。

常年作戰,擊垮了他的身體,1954年,王建安因為過度勞累,不得已回國進行治療。

1955年,黨中央對解放軍的授銜儀式如期舉行。可因為文章開頭的那件小插曲,王建安等到1956年1月才被單獨授上將銜。

此後,王建安先後擔任沈陽軍區副司令、濟南軍區副司令、福州軍區副司令,雖說他一直擔任的都是副職,卻從未有過任何怨言。

葉劍英都對他欽佩有加,說:「建安同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總是擔任副軍職,卻毫不計較任勞任怨,很不容易啊。」

晚年的王建安,一年之中有小半年都在四處做調研。他給人的印象總是一身正氣坦蕩耿直,批評人也不分場合,以至於總是有人到葉劍英那裏告狀。

葉劍英調侃他說:「你看,又有人告你狀了。」

「肯定是那些我批評過的人嘛!」

「哈哈哈,工作問題不容兒戲,你批評得是!」

那些告狀的人,自然也是沒得到任何回應。在外界而言,王建安的風評相當好,正如中央對他的評價:「他是一位極具軍事才能的指戰員,是黨的忠實擁護者,是正大光明的無產階級戰士,是黨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幹部。」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可他的追悼會上竟無一人前來吊唁,這又是怎麽回事兒呢?

原來在王建安去世前不久,他和妻子牛玉清一起看電視,偶然看到國外領導人的葬禮儀式,他當場就表明:「假如哪天我死了,一定不要給我開追悼會,不要讓人給我送花圈,把我的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上,肥肥莊稼。」

後來在病重時,他還不忘強調,不要忘記他的囑咐,按他的要求辦。

當時因為病情很重,牛玉清想著四個孩子怎麽也要調回兩個在身邊陪著,可王建安堅決不同意,說道:「子女要報效國家,只要我還活著,他們一個也別想回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王建安去世時,沒有一個兒子陪在身邊,都是在得知訊息後才匆匆趕回,沒多久牛玉清去世,四個兒子同樣也是聞訊趕回。

王建安簡樸的作風感動了許多人,按照生前的遺囑,去世後他的遺體被送往醫院作為醫學研究,兒子王海波總說:「父親生前從沒去過301醫院看病,沒想到死後卻進了301醫院。」

王建安去世一個多月之後,許多老戰友和老下屬才得知死訊,這也就是追悼會上無一人前來吊唁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的開國上將,坦坦蕩蕩轟轟烈烈的一代偉人,王建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