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難以置信的歷史

2024-01-01歷史

(紫禁城 養心殿)

清朝的第十位皇帝,是同治。

同治駕崩的時候,只有十九歲。

英年早逝也就算了,這哥們還一個兒子也沒留下,相當於說是同治這一脈的子嗣,直接就絕了戶了。

而且,同治上邊的皇帝,是鹹豐,而鹹豐也就同治這麽一個兒子,同治一絕戶,就代表著鹹豐皇帝也絕戶了。

兩位皇帝接連絕戶,那麽大清王朝繼承人的問題就變得尤為尖銳,所以同治皇帝大行不過倆小時,一場選定新帝的會議,就在紫禁城養心殿的西暖閣裏開上了。

主持會議的,是鹹豐的老婆,同治的生母,也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慈禧太後。

當然,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後,她也是帝國頭號掌權人物。

一幫大清的頭頭頭腦啊,宗親藩王啊,軍機大臣啊坐到一起,大家開始雜七雜八的推薦人選。

首先被推出的是,是溥侃和溥倫兩位。

這兩位呢,是乾隆皇帝的後代,為五世孫,說實話那和鹹豐同治的關系已經很遠了,所以慈禧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她倒不是嫌棄這是遠宗,而是因為,她認為如果未來的皇帝跟她慈禧血緣關系不太近的話,她不太方便控制。

溥侃和溥倫被否決之後,又有人提議載澂繼位。

這個載澂,他是道光的孫子,關系稍微近點,但是問題是,載澂當年曾經帶著自己的兒子同治微服私訪(其實就是嫖娼),搞不好兒子的花柳病就是他害得,這孩子輕浮孟浪,更加不好管教,所以慈禧也不同意。

選來選去,慈禧最終敲定,由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繼位,載湉,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慈禧下棋圖】 局部

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而這個載湉,則是醇親王和妻子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

諸位問,葉赫那拉·婉貞是誰?她是慈禧太後的親妹妹。

你看,把自己妹妹的兒子擁立為新皇帝,這一聽就十分靠譜。

然而,慈禧太後為了更加靠譜,她直接把載湉過繼給了自己老公鹹豐當兒子。

載湉成了鹹豐的兒子,那麽她慈禧就成了載湉的母親,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反倒成了載湉的生母。

奕譞是親王,他這一輩子的政治仕途,基本上也就這樣的了,不會再有什麽太大的變化,所以他兒子能當上皇帝這種事兒,不管怎麽看,都和普通人買彩票中了五百萬一樣幸運。

但是奇怪的是,當慈禧宣布要把載湉立為新帝的時候,列席會議的醇親王奕譞卻是哀嚎一聲,隨即栽倒在地。

這位大清王室在地上一邊撲騰一邊打滾,這可就算是哭開了。

如此嚴肅隆重的帝國高層會議,這成何體統?一幫大臣們趕緊去拉奕譞,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拉得動。

誠然,奕譞的傷心,是有著他的理由的,因為他素來知道慈禧太後的手段,同治是她的親兒子,她照樣控制的死死的,那麽自己這個兒子落到慈禧的手裏,其命運該是何其悲慘,那就可想而知了。

(愛新覺羅·奕譞)

不過,奕譞也只能是哭哭而已了。

公元1875年,正月十二日,禮花齊放,鞭炮齊鳴,鐘鼓敲響,年僅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在紫禁城太和殿登基,成為了大清王朝歷史上的第十一位皇帝。

載湉,或者說光緒登基之後,因為年齡太小,所以照舊是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

對外,慈禧對光緒十分關愛,甚至說「(皇帝)常臥我寢榻上,時其寒暖,加減衣衿。」,意思是說慈禧不放心下人伺候小皇帝,所以每天都把光緒帶到自己的床上睡,冷了就加被子,熱了就換薄衣服,又說「...書方紙課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我愛憐惟恐不至」,意思是慈禧每天都要教皇帝讀書識字,教他學習四書五經,生怕對光緒的關愛不夠。

這種話,那當然聽聽就得了,因為慈禧這個人,她不僅很忙,她的性情還十分冷漠,所以她只會把照顧光緒的工作交給她最為信任的宦官李蓮英。

慈禧找到李蓮英,表示皇帝這麽小,不能沒人管,你來替我照顧他吧。

李蓮英當然也面露難色,宦官會伺候皇帝,但是宦官不會帶孩子,因為宦官他也生不了孩子,沒有過子女,所以他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

而且,李蓮英他是內務府總管太監,他平時也很忙,所以慈禧把光緒教給李蓮英,李蓮英也只能把光緒交給他手底下的小宦官。

小宦官都是十五六歲,他們當然更不會帶孩子,所以光緒的幼年時代,在這群宦官的手底下沒少受折磨。

(李蓮英)

這個所謂「折磨」,當然不是說宦官們會打罵光緒,而是指宦官們照顧光緒的方式方法,是極有問題的。

比如,光緒雖然貴為天子,但卻時常吃不好飯,也吃不飽飯。

我們知道,清朝的皇帝吃飯,那擺的都是大長條桌子,禦膳房一頓做上個幾百道在擺在桌子上,以供皇帝這吃幾口,那吃幾口。

病從口入慎言語,保身之要節飲食。

所以,人雖食五谷雜糧,但如果吃的太豐富,種類太雜,也難免會不舒服,比如吃這個過敏啊,吃那個胃痛啊之類的。

在宦官們眼裏,照顧光緒的第一要務,是不能讓皇帝生病,所以宦官們不敢讓皇帝亂吃東西,每天就是把光緒皇帝牢牢固定在椅子上,只給他夾眼前的那麽幾道菜。

眼前的是豆腐,那就天天吃豆腐,眼前的是饅頭,那就日日吃饅頭。

結果光緒長期進行這種單一飲食,身體虛弱,面黃肌瘦,長期營養不良,那氣色別提有多差了。

假使有一百道菜,光緒每天固定就吃那麽兩三道,那剩下的菜,其實就沒有必要倒掉,而是撤了上,上了撤,如此迴圈往復,所以好些時候給光緒端上來的都是發餿發臭的剩飯剩菜。

(禦膳)

不過,雖然給皇帝上的都是剩飯剩菜,但是按照成例,皇帝的每頓飯菜必須是新鮮的,所以禦膳房宦官則可以照常支取用以皇帝吃喝的銀子,然後中飽私囊。

除了在吃飯上苛責光緒之外,宦官們還固執的認為,小孩子需要多穿衣服才能免受風寒,而只要不受風寒,那就等於是不生病。

所以,無論酷暑嚴寒,宦官們給光緒準備的永遠是一套厚實的棉襖,冬天穿棉襖還行,禦寒又暖和,但大夏天室外溫度三四十,宦官們卻照舊給光緒穿厚衣。

吃飯吃不到,光緒沒辦法,因為他小,椅子他下不來,菜他也夠不著,但是天冷天熱他是知道的,所以小皇帝一熱,他自己就解棉襖,然而宦官們生怕小皇帝受風著涼,立刻就把棉襖給他套上,這把光緒給熱的啊,結果大夏天生出了一身痱子。

大概有讀者讀到這裏,認為綜上所述很不實際,很假,因為在大眾的想象裏,皇帝是萬乘之尊,尊貴無比,成為皇帝,就代表了他過得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日子,享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生活,這光緒雖然算是末代皇帝,但他畢竟也是皇帝啊,怎麽可能過這種日子?

但是,上邊的記載,卻並不是作者瞎編的,內容的可信度,可以說是比較高的。

因為這些事,是同時期一個叫做翁同龢的人記載的。

(翁同龢)

這個翁同龢,他是光緒的老師,光緒打小就是他負責教育的,他和小皇帝時常接觸,所以他寫了一本【翁同龢日記】,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記了下來。

俗話說,人生沒有白白承受的苦難,小時候多吃點苦,長大保準就能過上好日子。

然而,童年的不幸,卻還只是光緒苦難的開始。

因為,光緒皇帝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慈禧太後的嚴密控制下度過的。

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光緒主戰,慈禧就主和。

光緒想要圖強變法,慈禧不同意,大肆屠殺變法派。

光緒說那我是皇帝,別的我做不了主,談戀愛這事兒我總能自己做主吧,我喜歡珍妃,我要和她長相廝守,慈禧還是不同意,慈禧不僅不同意,還直接把珍妃給扔井裏了。

光緒生氣,光緒反抗,慈禧二話不說就把他給關了禁閉。

你幹什麽都有人阻撓你,你說什麽都有人反對你,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給你添堵,就是讓你什麽都幹不成。

您想想,這得多憋屈。

在作者看來,歷史上幸運的皇帝有很多,一生順遂的乾隆,天命風流的唐玄宗,撿大漏的趙匡胤....但如果說歷史上不幸的皇帝,恐怕當屬光緒老兄了。

(光緒皇帝坐像軸)

人生最後的階段裏,光緒還曾感嘆:

「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誌。」

那麽請問,最不幸的皇帝是什麽樣的?

不是吃不上飯,不是喝不上水,不是過得不好,不是沒有牌面,不是沒有權力,而是他徹徹底底的喪失了作為帝王的尊嚴。

帝王如此,世人亦然如此。

尊嚴那麽小,它甚至不是具象化的,不是可觸摸的,但那卻是有些人唯一所擁有的東西了。

三十八歲,光緒郁郁而終。

有意思的是,光緒死後不過二十個小時,慈禧也薨了。

這兩個晚清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想來臨死之際,他們腦海中浮現出的最終畫面,應該是不同的。

慈禧想什麽作者不知道,也不關心,但是想來,光緒皇帝會想起四歲的自己被百官伏地叩首,齊呼萬歲,而自己則被這龐大的陣仗嚇的哇哇直哭的那個,寒冷的上午。

光緒終於明白,什麽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原來命運,從登上帝位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他生命中不僅禮物,就算是命運贈與他的苦痛,都已經在暗中標好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