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賀老總說:你是軍長你來指揮,軍長推脫不幹,結果讓旅長指揮

2024-04-10歷史

賀老總說:你是軍長你來指揮,軍長推脫不幹,結果讓旅長指揮

1937年,日軍入侵中國的步伐加快,山西局勢日益緊張。

在這關鍵時刻,賀老總與國民黨高級將領舉行會談,共同商議應對日寇。

在會談中,賀老總表示:「你擔任軍長,我負責指揮師級部隊,我們共同協調指揮。」

賀老總為何放棄指揮權?這場戰役最終由誰擔任指揮?賀老總與該軍長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1937年,日本侵略勢頭不減,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後,開始全面侵華。

山西,因豐富礦藏成為日軍攻略目標。閻錫山和衛立煌雖然奮戰,卻無法擋住日軍。山西不僅是閻錫山的故鄉,也是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屏障。

八路軍接替國軍防守,但隨著戰局惡化,力量不斷削弱,只有賀老總的120師能抵擋日軍。

賀老總意識到單憑一師難以對抗日軍,故尋求國民黨內部支持。雖然閻錫山無暇顧及,但賀老總想到了趙承綬。

趙承綬是晉軍高級將領,他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表現突出,尤其在抵禦日軍進攻方面頗有建樹。

趙承綬不僅個人能力強,還在晉軍內部有不少影響力,與傅作義等人關系良好。賀老總認為趙承綬會支持他的計劃,於是找到了他,並成功得到了贊同。

在國家危難之際,趙承綬已對國民黨內部的局勢心生不滿。

在趙承綬看來,國家的危機迫在眉睫,個人恩怨應該置之度外。然而,國民黨內部卻陷入了你爭我鬥的局面。

在關鍵時刻,有些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不願意與他人合作,導致原本可以取得勝利的戰役卻因指揮層面的混亂而失敗。

趙承綬深感無奈,國家利益被置於次要地位,個人利益卻被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趙承綬早年信奉國民黨的三民主義,但如今他看到許多國民黨人已經偏離了孫中山的道路。

賀老總提出的合作建議對趙承綬來說是及時雨,然而在指揮權上,賀老總和趙承綬出現了分歧。

賀老總提議由趙承綬指揮,但趙承綬卻謙遜地推辭。他意識到自己的指揮水平不足以勝任這一重任。

趙承綬和賀老總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北伐戰爭時期。雖然晉軍實際上歸屬於蔣介石,但趙承綬和賀老總卻曾在北伐中共同奮鬥。

賀老總在北伐時已是頗有聲望的20軍軍長,而趙承綬則只是一名不知名的師長。盡管後來趙承綬表現出色,但賀老總在軍事才能上卻遠遠超過了他。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賀老總仍然堅持要守住山西,這種精神讓趙承綬十分敬佩。

然而,當賀老總提出讓趙承綬指揮時,趙承綬卻因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猶豫不決。

賀老總理解了趙承綬的顧慮,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不確定趙承綬手下的部隊是否會服從他的指揮,而且擔心自己的脾氣不適合指揮軍隊。

此外,他還擔心自己的行動會招致蔣介石的反感。續範亭建議推薦一個人選,賀老總和趙承綬也都表示同意。

續範亭推薦了賀老總手下的一個旅長,名叫王震。這一提議得到了趙承綬的認可。

王震是一位善於打硬仗的將領,在帶兵方面頗有造詣。他不僅是120師的一名旅長,還是軍政委員會的委員之一。

在日軍入侵山西時,王震多次率部與日軍交戰,積極削弱日軍的交通線。他的配合使得忻口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作為359旅的旅長,王震在軍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他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出色,受到了國軍的高度贊揚。他的身份既有分量,又不會讓趙承綬感到壓抑,因此他被認為是最合適的人選。

如果讓王震指揮,蔣介石也不會認為趙承綬被壓制了。因為王震的地位無法壓制趙承綬。

這樣一來,趙承綬也可以免於遭到蔣介石的責問,同時國共兩黨也能夠共同對抗敵人。趙承綬對這個決定表示非常滿意。

經過雙方的一致同意,賀老總召集了王震。在討論對日軍的反擊計劃時,王震提出了一些建議。

王震建議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以阻止他們的援軍增援。這樣一來,我軍攻城的時間就能更充裕。

賀老總決定不對王震的計劃進行幹涉,相信他的經驗和能力。王震接手指揮權後,果然表現出色。

從1938年2月開始,王震率領部隊對被日軍占領的縣城發起了反擊。他利用巧妙的策略,成功奪回了六座縣城。

在寧武的戰鬥中,王震采取了耐心的策略,只讓部隊控制交通要道,迫使日軍無法得到補給而放棄城市逃離。這使得我軍成功奪回了七座縣城,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這場戰鬥讓趙承綬深刻認識到了國共兩黨的差異,也明白了為何賀老總等人會選擇離開國民黨,投向共產黨。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趙承綬的思想逐漸轉變,最終他率領部隊投降,促成了晉軍的起義。

對於有著高尚理想的人來說,不論身處何方,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事業,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