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2年,陳賡妻子傅涯赴台,十幾輛車來接,傅:都不知道該上哪輛

2024-04-16歷史

1992年,彼時陳賡的妻子傅涯已經74歲了,由於年事已高,傅涯選擇了退休,退休後的日子,傅涯想要完成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一些遺憾。

此時陳賡大將已經去世30余年了,陳賡大將剛去世的那幾年,傅涯一度萎靡不振,整日都處於悲痛之中。

但傅涯到底是個堅強的女人,很快便擺脫了這種不良情緒,決心化悲痛為力量,將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幾個兒女身上。

人生遺憾

憑借著傅涯的努力,幾個孩子都被培養成了國之棟梁,孩子們已經長大了,按理說傅涯已經了無牽掛了,但實際上傅涯心中一直有一個想要完成的願望,那便是去一趟台灣。

這個願望一直壓在傅涯的心裏,現在自己功成身退,是時候完成自己最後的遺憾了,可這個想法一說出來,就遭到了兒女們的反對。

孩子們沒有答應,他們覺得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去台灣路途遙遠,擔心母親的身體吃不消。

傅涯理解孩子們對自己的關愛,但是他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台灣的念頭,兒女們只好陪著母親一同前往。

機場外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知道傅涯要來台灣,台灣的親人早已準備好來接她,看著眼前的親人們,傅涯感覺非常親切,但看到機場上的一排高級轎車,傅涯還是吃了一驚。

原來這些車都是自己家人開過來迎接傅涯的,傅涯有些受寵若驚,不禁感慨,這麽多轎車,我都不知道該坐哪一輛車了。

傅涯為什麽要在丈夫逝世31年後執意去台灣?為何她在抵達台灣後能獲十幾輛車等待迎接呢?他去台灣又所為何事呢?這背後有什麽故事呢?

原來在1980年,傅涯失散多年的妹妹突然有了音訊,兩人不停的信件來往,傅涯的妹妹還打算乘飛機從美國回來看望傅涯。

但是礙於國際局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984年,傅涯的妹妹才達成了心願,得以回來看望自己的姐姐。

傅涯的妹妹回到大陸的時候,傅涯因為身體原因住進了醫院,傅涯當時患上了面癱,無法從臉上流露出喜悅的表情,她只能激動地握住妹妹的手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多年未見,姐妹倆自然有說不完的話,交談中,姐妹倆聊到了自己的父母,當時傅涯的父母已經去世,因此聊到這裏,兩人不禁湧上一股悲傷之情。

這次交談之後,傅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不知道他們過得怎麽樣,想趁著自己身體還行再和親人們見一見。

出生於1918年的傅涯,生活在浙江上虞這一片豐饒的水鄉,祖輩世代都是讀書人,家境不錯,也算得上是書香門第出身。

傅涯父親是一位師爺,經常為當地的一些達官顯貴出謀劃策擔任幕僚,正因為父親見多識廣,思想包容,家中的十個孩子全被他送進了學堂讀書。

因此傅涯從小便飽讀詩書,在學堂和學校裏接受了東西方的文化,在當時青年人普遍投身救國革命的影響下,傅涯也想為中國革命道路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37年,在哥哥傅森的影響下,傅涯決定跟隨哥哥前往革命聖地延安,加入革命浪潮中。

1938年,傅涯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時,他還將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也一起叫來延安,就這樣,傅家兄妹幾個都加入了中國革命的浪潮中。

結識陳賡

陳賡是新中國開國第四大將,58年的人生中擁有兩段幸福的婚姻生活,第一任妻子是抗日英烈王根英。

王根英1906年出生於上海浦東,很早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啟蒙教育,1925年積極參加了五卅運動,並且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第二年王根英就擔任了上海滬東區委女工部長,組織領導了三次上海工人的罷工和起義運動。

1927年,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湖北武漢秘密召開,王根英作為上海工人的代表也受邀參加了本次會議。

那是已經聲名遠揚的陳賡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並且在會議上對王根英一見鐘情。

浪漫熱情的陳賡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立即行動了起來,在一次工作報告會議中,陳賡悄悄寫起了小紙條,秘密地傳給了王根英。

王根英早就聽過陳賡,對他也一直心存好感,可是王根英沒有想到,陳賡竟然會在會議過程中做這些小動作。

所以她雖然嬌羞,但是也很氣憤,就把小紙條貼在了自己旁邊的墻上,陳賡見狀,就又給王根英寫了一張小紙條傳過去,王根英又貼在了墻上。

於是陳賡就繼續寫,王根英就接著貼,如此一來二去,整場會議下來,那面墻上已經貼滿了小紙條,每一張都是陳賡寫給王根英的情書。

散會後,大家就被滿墻的小紙條吸引了過來,看見紙條上寫著,王根英同誌,我喜歡你,我陳賡再次發誓,不把你娶到手,我誓不罷休。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還調侃地說道,王根英同誌,你把陳賡同誌的情書都貼在了墻上,那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王根英也不做回答,紅著臉跑出了會場,留下身後一群人在哈哈大笑,後來這件事兒越傳越廣,竟然連周總理都聽說了。

周總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溫柔地笑了笑,一回家就與夫人鄧穎超一起商量這件事兒,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促成一段好姻緣。

沒過多久,周總理與鄧穎超就一起出面找來了陳賡和王根英兩人談話,兩人本就互有好感,再加上周總理夫妻的親自撮合,他們當下就確立了戀愛關系。

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以後,陳賡和王根英就在眾多革命同誌和各地代表的見證下,正式結為了夫妻。

他們的婚後生活非常甜蜜,但是由於戰事緊張,二人總是聚少離多,然而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反而在艱苦的革命工作中更加深厚。

1939年,王根英離開上海,在八路軍幹部學校任職,1939年3月8日,學校突然遭到了日本飛機的轟炸。

王根英本來已經平安轉移出去了,但是他突然想起來,黨內的一些機密檔還在學校,就又跑了回去,沒想到迎面就撞上了日本軍隊,最終壯烈犧牲。

王根英與陳賡度過了12年的革命歲月,為陳賡生下了一個兒子叫陳誌飛,年僅32歲的他就此離開了自己深愛的丈夫和兒子。

剛剛在前線打了勝仗的陳賡得知了妻子犧牲的噩耗以後,悲痛欲絕,大病一場,身體虛弱,精神萎靡,一下子就消瘦了很多。

那段時間,他經常在日記裏寫到,1939年3月8日,是我這一輩子最悲痛的一天,也是永生難忘的一天。

陳賡對亡妻思念成疾,立誌三年不娶,為妻子守節,陳賡作為129師386旅的旅長,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樂觀與幽默。

一向威風凜凜、神采奕奕的常勝將軍,如今卻常以愁容示人,後來抗大總政文工團的女幹事傅涯就來到了陳賡的身邊。

相識相知

當時傅涯剛參加革命工作沒幾年,而陳賡已經是戰功赫赫的大英雄了,所以他心裏很崇拜陳賡,每天做完工作就和同事們一起來找陳賡聊天。

陳賡給他們講戰場上的故事,傅涯他們這些女同誌聽的是熱血沸騰,對陳賡的崇拜之情漸漸溢於言表。

兩個誌同道合的年輕人經常在一起談論救國救民之道,時間長了,傅涯也喜歡上了陳賡。

後來陳賡得知傅涯在老家時曾經與自己的表哥互生情愫,就勸他寫信給表哥,問問他有沒有信念來延安參加革命。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政治覺悟非常重要,談戀愛也需要把這些考慮在內,傅涯在老家有個表哥,陳賡也在心裏有個亡妻王根英,所以他們雖然相互喜歡,但是還是決定給彼此三年的時間考慮清楚。

過了一段時間,傅涯就收到了表哥在重慶寄來的信,信中表示,他的科研工作很順利,他也非常喜歡這份工作,而且薪資待遇很好,他不想放棄這麽好的條件,所以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延安參加革命。

並且他還說傅涯跟著共產黨沒有前途,勸傅涯去重慶找他,傅涯看到這些話大失所望,道不同不相為謀,他與表哥徹底告別。

為此傅涯還傷心難過了好久,後來她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了以後,就專心地投入了思考與陳賡的感情中來。

在戰場上,陳賡是讓敵軍聞風喪膽的名將,而生活中,他更是重情重義,為妻子守節三年的癡心人。

傅涯經過思考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於是兩人正式確定了戀愛關系,而陳賡也在傅涯的精心照料下,逐漸走出了喪妻的痛苦中。

不久,陳賡決定與傅涯結婚,根據規定是要送出結婚報告的,可沒想到,在最後的審批環節竟然出了問題,這份報告沒有透過。

原來,黨組織對陳賡的婚姻大事也非常重視,經過嚴密調查後發現,傅涯出身有資產階級的嫌疑,並且父親和國民黨部份人有說不清的關系。

但陳賡在認真翻看傅涯的檔案後,並沒有發現什麽問題,他表示,如果一個進步青年因家庭出身而被冠上反動的嫌疑,這是不公平的。

但由於陳賡身居高位,黨性原則強,他並未出面幹預組織的調查結果,於是他將對傅涯的愛放在了心底。

傅涯對此並不知情,得知事情的經過,鄧小平同誌十分心疼陳賡的遭遇,親自向黨中央提出建議。

心中不忍的他又親自找到129師師長劉伯承元帥求情,最終在鄧小平的勸說和擔保下,劉伯承親自審批透過了陳賡上交的結婚報告,這對有情人終於得償所願,結為革命伉儷。

1943年2月,陳賡和傅涯舉行了簡單的結婚儀式,婚後,兩人便因工作分隔兩地,陳賡奉命奔赴前線參加戰鬥,而傅涯則到了基層隨隊開展農村工作。

再後來,傅涯談起自己的這段經歷時曾感嘆,在基層工作的這幾年得到的鍛煉讓自己受益無窮。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兩人一直處於聚少離多的狀態,即使到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兩人的狀況也並未好轉。

但傅涯十分理解陳賡,她明白自己的丈夫是在為國家而戰,她覺得十分自豪,從未有過任何怨言。

在外人看來,兩人的感情十分好,但是有一件事情讓傅涯覺得十分遺憾,那就是自己結婚的訊息沒能告訴自己的親人。

了卻心願

由於日本侵略軍濫殺無辜,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傅涯的父母在當地就住不下去了,無奈之下只能背井離鄉另謀出路。

最終,為保住性命,傅涯的父親決定帶著全家逃往台灣,但誰都沒想到,蔣介石在國內戰爭失敗後竟逃到了台灣,使得兩岸民眾長時間處於無法往來的狀態。

1955年授銜時,陳賡功勛卓著,被授為開國第四大將,擔任軍隊要職,可惜的是,由於戰爭年代留下的病痛,加之事務繁重,超負荷工作。

1961年,陳賡突發心肌梗塞,在上海病逝,年僅58歲,是新中國開國大將中最早離世的。

陳賡的突然離世對傅涯來說是一個沈重的打擊,但為了家中的孩子們,她強忍悲痛,將孩子們拉扯長大,並將他們撫養成國家的棟梁之材。

1980年,傅涯年事已高,這一年她收到了自己妹妹的來信,竟是從遙遠的美國寄來的。

從信中,傅涯得知自己的妹妹選擇了定居美國,除此之外,妹妹還告訴傅涯,幾年前父母離開了人世。

傅涯十分悲傷,自己當初離開家報效祖國,便沒有精力分給自己的小家,誰知現在竟天人永隔,自己終究沒能盡孝。

妹妹還提到了傅涯父母的遺願,父母是中國人,想要在死後落葉歸根葬回大陸,傅涯決心一定要幫父母完成最後心願。

強忍住內心的悲痛,傅涯給自己的妹妹回了一封信,同時表示想見妹妹一面。

1992年,兩岸經貿往來和各項交流更加密切,已經74歲高齡的傅涯不顧兒女的勸阻,決定前往台灣,這時的她已經離休,也完成了丈夫的囑托,整理了陳賡的手稿和日記,並主持編輯出版。

已經古稀之年的傅涯心中只剩下的一個心願,那就是看看自己遠在台灣的親人們。

下飛機之後,十幾輛車在機場上一字排開,讓傅涯大為震撼,原來,傅涯的眾多兄弟姐妹們早就在台灣落地生根,發展得非常不錯。

在台灣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裏,傅涯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她與親人談起了小時候的趣事,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生活情況,還在親人的陪伴下遊覽了台灣的許多風景名勝。

兩個月後,傅涯回到大陸,算是了卻了自己余生的一個心願。

在之後的歲月裏,她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去台灣探親,或者邀請家人來大陸暫助,她不僅僅是在維系自己家人的血脈聯系,更重要的是維系兩岸同伴血濃於水的感情。

她一輩子都在詮釋自己的革命情懷和愛國之心,但是對外從不誇耀自己的付出,也不放大自己的辛苦。

2010年1月4日,傅涯在北京逝世,結束了她燦爛卻又樸素的一生,回顧傅涯同誌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奉獻的一生,她本可以濃墨重彩的書寫春秋,但卻偏偏雲淡風輕的一筆帶過。

如此風骨的老一代革命家,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