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軍傳奇的一個師,走出5位元帥,7位大將,兩百多位將軍

2024-04-16歷史

如今的世界,俄烏戰爭的硝煙還未停止,中東地區的戰火也在繼續,就連與我們近在咫尺的東南亞,菲律賓也有四起的武裝沖突。

而中國總體來說,人民安居樂業,呈一片祥和的狀態。

這樣的和平與安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然而,在解放軍的隊伍中,有這樣一個師,他們傳承著最優良的部隊傳統,培養最優秀的軍人,是精良之師;

他們從中國革命初開天辟地的華章走來,不離不棄近一個世紀,是忠誠之師;他們在腥風血雨中無畏沖鋒,是英雄之師!

這支軍隊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今的第43軍第127師。

圖源網路

這支隊伍,自北伐戰爭起就走出了足足五位開國元帥,七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以及兩百多位將領。

其中,朱德、陳毅、羅榮桓、彭德懷、林彪等開國元帥,均出自這支威武之師!

讓我們從故事的最開始講起,說說這支傳奇隊伍背後的那些輝煌故事……

緣起「鐵甲車隊」

20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難,也有著越來越多救亡圖存的中華兒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共產黨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在當時的形勢下,要實作理想、推動革命,就必須要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

開國十大元帥

1923年,根據中共三大的決議,黨中央確定了要推動國共合作的方針。

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一大,這次的會議非常成功,「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也被正式確立。

而這些成果的背後,是無數共產黨人努力的結果。

也正是自此,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開始了,廣州正式成為了中國革命的策源地,革命的號角自這裏吹響。

周總理在黨中央的安排下,來到廣東指導工作。

同年,周總理向孫中山先生提議建立一支隊伍,用來抵禦周邊破壞鐵路交通線的匪盜,積極保護重要人物的安全。

孫中山先生欣然應允,鐵甲車隊正式成立,這支軍隊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

而之所以被叫做「鐵甲車隊」,是因為這支隊伍有著,來自蘇聯的精良裝備與鐵甲列車,戰鬥力十分強悍。

對這支隊伍,不論是周總理,還是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都給予了厚望。

在孫中山先生的同意下,周總理等人特意從黃埔軍校的畢業生中,抽調出了一批極為優秀的黨組織成員,來作為隊伍的骨幹力量。

這支隊伍跟著國民革命軍東征平叛、支援農民運動、反擊帝國主義,戰功赫赫,既完成了保護元帥府的重要任務,並且在戰場上繳獲了敵人大量的槍支彈藥。

周總理

可以說,當時廣東地區的統一,「鐵甲車隊」是極為重要的功臣,相應的,隊伍也更加得到黨組織的重視。

當時,廣東區黨組織深感要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正規軍隊,於是便決定提出「鐵甲車隊」的一群骨幹幹部,建立新的隊伍。

1925年,周總理親自從廣東周圍省份召集了一批工人、農民,將他們吸收為黨的新生力量,成立了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4團。

廣東區委經過了深思熟慮,決定將這支隊伍設立在廣東肇慶。

周總理

34團的團部設在肇慶,主要考慮到了三個方面:一是肇慶為第四軍後勤部所在地,物資充沛;二是肇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利於往外傳遞訊息;三是西江地區的農民運動剛起步,這支隊伍的建立也意在支援西江的農民革命。

34團後來改稱獨立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葉挺獨立團」,其領導者自然也就是葉挺同誌了。

葉挺獨立團

葉挺同誌出生於廣東,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他一直有誌於革命,之後他從軍報國,加入了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粵軍。

到了1924年,葉挺正式成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同年12月入黨。

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團旗

在此後的革命歲月中,他一心一意為共產主義事業披荊斬棘,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上都有他的英勇身影。

皖南事變中,他帶領新四軍與敵人拼死戰鬥,卻不幸被捕,囚禁於重慶渣滓洞。

在獄中,他受盡了國民黨的非人折磨,寧死不屈寫下來傳揚至今的【囚歌】。

1946年,他因一場空難犧牲,在黎明前永遠閉上了雙眼。

正是在交往中看出葉挺同誌的良好品質,所以在34團成立之初,周總理和陳延年同誌才放心把帶有希望隊伍的領導權交給了他。

葉挺義無反顧地接過了重任,但他同時深知,領導黨的第一支正規軍隊,絕對不是一個輕松的擔子,這是光榮,也是沈重的責任。

葉挺

葉挺獨立團建立了,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於是,在軍隊原先「三操兩講」的基礎上,葉挺加大強度,改為了「四操三講」。

獨立團的士兵,每天的訓練行程安排極為滿當:早晨是部隊高強度的長跑訓練,接著上午一節軍事操練或政治課,下午還是一節軍事操練或政治課,晚上組織健身操,熄燈前還要列隊講評。

在獨立團中,不僅士兵需要高強度的訓練,軍官們也是同樣有專項的操練內容,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下,戰鬥成果十分喜人。

僅一個月後,整個團的二十公裏越野急行軍就沒有一個士兵掉隊,速度更是提升了整整一個半小時!

鐵甲車隊——葉挺獨立團前身。圖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71282部隊提供。

軍隊戰鬥力顯著增強的同時,軍風軍紀的整頓也迫在眉睫,葉挺很快著手了這一方面的工作。

舊軍隊的惡習不少,有貪汙腐敗、有欺壓霸淩、有紀律松散,各種諸如報假賬、軍官打罵下級、苛刻體罰等層出不窮。

針對那些陋習、惡習,葉挺制定了三條軍紀:經濟公開、禁止體罰、軍官不允許特殊化。

對待違反軍紀的人員,不論是何官職一律嚴懲,特別是部隊內的幹部,更是要抓出來作為典型批評。

為此,葉挺還專門成立了督察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獨立團儼然成為了一支鐵打紀律的隊伍,這也成了中國共產黨在後來的軍隊領導中一貫發揚的優良傳統。

葉挺將軍像

中共廣東區委同樣萬分緊盯著葉挺獨立團的成長,特別是周總理,作為這支隊伍的締造者之一,給予了最殷切的期盼。

在葉挺獨立團中,連級以上的幹部,全部由周總理一個個精挑細選,他們都是黨組織成員,更是黨組織中篩選出的優秀黨員幹部。

甚至團內的黨員戰士,也是由周總理親自簽寫派往。

獨立團的2000多名戰士中,最初只有20名黨員,後來一下子翻了五倍,成立了六個黨小組。

後來周總理有了新的工作任務,他雖然不在獨立團所在的肇慶,卻時刻記掛著獨立團的發展。

他時常派遣同誌前往獨立團的團部,殷切關心獨立團的發展、戰士們的生活,事無巨細地指揮安排。

周總理

獨立團成立時,將士們手中的武器都十分老舊,整整一個團,卻只有兩挺重機槍。

為了裝備這支隊伍,黨組織努力籌措資金,終於購入了一批槍支彈藥,為戰士們更新裝備。

葉挺獨立團也絕未辜負黨組織的期望,很快在北伐戰場上打出了響亮的名聲。

北伐的第一戰,作為先鋒的獨立團就直奔湖南,取得了大捷,迎來了湖南人民的敬佩和愛戴,親切地稱呼他們為「鐵人」。

接下來攻醴陵、破平江、奪汀泗、占賀勝、克武昌,獨立團一直所向披靡!

當時,國民革命第四軍,因為絕對輝煌的戰績和累累的戰功,被授予了「鐵軍」稱號,是當之無愧的軍隊之首,許許多多的戰役更是轟動一時,為人們津津樂道。

葉挺獨立團在前線

而第四軍中的開路先鋒——葉挺獨立團,更是憑著絕對的戰鬥力,勢不可擋沖在第四軍的最前方成,是這支「鐵軍」當之無愧的「鐵拳頭」。

1927年的武昌,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被光榮授予了一面鐵盾牌,這面盾牌由第四軍派出的代表葉挺同誌親手接過。

自此,葉挺獨立團的名聲更是越來越大,而獨創了「鐵軍精神」的葉挺,更是被譽為「鐵將軍」!

但鐵軍的榮譽是戰士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鐵軍精神」背後的慘烈,是人們難以想象的,獨立團的將士們,人人都是不懼犧牲的英雄。

戰鬥前,官兵戰士都紛紛寫下遺書,他們是帶著無懼捐軀的勇氣上的戰場!

這支兩千余人的隊伍中,傷亡達到半數,其中又有六百戰士犧牲,也包括許多優秀軍官。

因為軍官的損失慘重,黨組織在後來只能從黃埔軍校的畢業黨員,中再挑選一批優秀幹部補充進來。

這就是那時共產黨人悲壯的無畏,他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了、補上去,前赴後繼。

1927年,此時的獨立團已經擴張至七個團的規模。

改編後,他們黨的領導,成為了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圖源網路

一路高歌

南昌起義後,獨立團在南下時遭遇了敵人的打擊,由原獨立團擴編的25師在朱德、陳毅等同誌的帶領下轉移。

而毛主席則帶領著包括武昌警衛團(原獨立團骨幹組成)在內的5000人,在湘贛邊界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秋收起義。

1928年,朱德、陳毅領導隊伍到達江西與毛主席會師,合並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也稱「朱毛紅軍」。

此後,這支隊伍便處於毛主席等中央領袖的長期領導下。

1933年,紅四軍再次改編為紅一軍團第二師,開啟了長征路上的激蕩歲月。

毛主席

1935年的5月,剛渡過金沙江的紅二師第四團,接到了命令——他們要在一夜之內趕到二百四十多裏外的大渡河,奪取瀘定橋。

他們的身後是緊跟不放的國民黨軍,前面是飛速趕來要攔截他們的軍閥大部隊,他們知道,只有過了大渡河,才能贏得一線生機。

而這一線生機的最關鍵,取決於紅四團的開路是否成功。

奇跡一般,戰士們一晚急行了二百四十裏路,站在了瀘定橋前。

對面是猖狂叫囂的敵人,眼前是泛著刺目寒光的十三條鐵索。

22名勇士被挑選了出來,他們義無反顧,雙手抓住冰冷的鐵索,面對迎頭而來的炮火槍彈,拼命向著橋對面前進。

他們背上背著槍,胳膊夾著木板,一路走、一路鋪,身下是洶湧怒吼的江水,一個不慎,就將是萬劫不復。

橋的那頭,敵人開始潑汽油放火,企圖截斷他們的前路。

無畏的戰士迎著火墻猛沖,火焰舔舐著全身,疼痛也無法讓他們退縮!

這樣的卓越功勛,這樣的英勇無畏,千百年也永不褪色、熠熠生輝!

紅二師的輝煌,是長征史上最耀眼的存在。

強渡烏江的壯舉、飛奪瀘定橋的無畏、翻雪山、過草地,這是一支打不倒的隊伍、也是一支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所向披靡的隊伍!

七七事變後,紅二師被改編為八路軍第 115師第 685團。

同年9月,685團與686、687團一道,在平型關埋伏,給予日軍迎頭痛擊。

平型關大捷,打出了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第一個漂亮仗。

1941年,蔣介石背信棄義,不顧抗日戰線,以一己私欲發動皖南事變,調轉槍口對準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

事後,中央軍委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八路軍115師被編入新四軍,原來的685團也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

1943年,在江蘇淮安,一場無比慘烈的戰役在此發生,也就是劉老莊戰役。

部隊為了掩護黨組織與劉老莊群眾的成功轉移,拼盡全力牽制一千余日軍十個小時,19團四連的八十二名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

蔣介石

1945年11月,全軍統一編制,新四軍第三師成為解放軍第43軍第127師。

1950年,43軍乘著最簡陋的木船、迎著波濤洶湧的海浪、跨過海峽、解放了海南島。

此後,43軍雄踞海南島,打破了對海南虎視眈眈的蔣介石的陰謀企圖,直到1960年回師大陸。

新時代的中國,也處處有這支「鐵軍」的身影。

1998年的長江抗洪搶險、1999與2019年的五十、六十周年國慶大閱兵、2008年的汶川救災,還有各種大型涉外軍演與聯合軍演,他們仍在我們的身後。

127師的發展史,幾乎是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

圖源網路

它是當之無愧的「將軍搖籃」,中央軍委審議透過的三十六位開國軍事家中,有十三位都曾出自這支隊伍,他們更是為中國共產黨我軍留下了在珍貴的歷史記憶!

「鐵軍精神」永不熄滅,他們將高舉戰旗、繼續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