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情深深雨蒙蒙】有關陸振華的疑問,到上海的他為何變成光桿司令

2024-07-18歷史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抗戰的硝煙正濃,中華大地上發生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一幕便是工農紅軍在歷史潮流的洗禮下,逐漸轉變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那是 1937年的八月,一場大規模的軍隊重組就在此開啟。

老蔣的財政部經過幾番細致的商討和計算,最終與八路軍達成了每月撥款 63萬法幣的軍餉協定。然而,這個數位在八路軍4.5萬人的龐大隊伍面前,分攤到每個步兵師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即使這樣,面對八路軍的壯大,有些勢力仍然感到恐懼,導致軍餉的撥付經常存在拖欠的情況。有時候,那些原本應該到達士兵手中的錢款,甚至只能達到紙面上的三分之一。

這樣的軍餉困境迫使八路軍走上了自籌資金的艱難道路,以解決軍隊的基本生存問題。一句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就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窘迫局面。這其中充滿了自給自足的勇氣和決心。

而此時,讓我們跨越歷史的畫面,看看另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曾經叱咤風雲的東北黑豹子陸振華,在九一八事變後流離失所,逃往關內。當他在上海重新出現時,他仍是一方巨富。他的財富如何呢?

首先,他將自己的數十萬存款交給了他的九姨太王雪琴來保管。此外,他還在自己的保險櫃中收藏了無數金銀珠寶和法幣,這些都是他的寶貴資產。再則,他在上海擁有的一套價值數萬大洋的二層洋房和他的汽車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僅僅是陸振華的部份財產。即便是在那艱苦卓絕的年代,這樣的身家仍然令人矚目。

然而,當我們將陸振華的財產與八路軍的軍餉耗費進行對比時,我們會發現即使他擁有如此巨大的家底,卻依然難以支持起一個師或更大的部隊的開銷。在那個動蕩的時代裏,維持一支軍隊的日常開支、裝備采購以及戰爭所需的彈藥物資消耗是難以想象的龐大數位。沒有足夠的地盤和資源支持,即使是陸振華這樣的巨富也難以維持一支軍隊的運轉。

因此,我們更能理解那些在抗戰中英勇奮鬥的軍隊和士兵們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挑戰。他們為了民族的存亡和國家的獨立而奮鬥著,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在入關後的歲月裏,陸振華所率領的東北軍,即便在拖欠軍餉、缺槍少彈的困境中,依然顯得格外特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那些昔日緊緊跟隨他的忠勇士兵們,此刻都仿佛是一盤散沙,面臨散夥的境地。這不僅僅是因為戰備物資的匱乏,更多的是一種看不見卻又根深蒂固的勢力微弱和忠誠考驗。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時期,軍閥對地盤的渴望如同尋寶者對寶藏的追求。地盤不僅是權力的象征,更是源源不斷生錢的 「聚寶盆」。沒有源源不斷的資源供給,即便是家底再豐厚的軍閥也難以承受這樣的巨大消耗。

回溯歷史,陸振華曾是清軍的一名將領。在清朝末年的動蕩時期,他帶領著一支反清起義的隊伍,後因局勢變遷,搖身一變成為了奉系東北軍的一員。然而,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陸振華的地位顯然不能與張作霖的嫡系相提並論。

張作霖在掌控東北的過程中,除了依靠實力強大的奉軍嫡系外,還憑借其個人威望和地位,透過結拜兄弟的方式將眾多地方軍閥納入麾下。這些小軍閥往往擁有自己的地盤和資源,能夠自給自足。而陸振華正因擁有一方天下,才無需擔心軍餉問題。

然而,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切。陸振華失去了他賴以生存的地盤,盡管他成功帶領部下逃入關內,但失去了 「聚寶盆」的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沒有了地盤的供養,陸振華的軍隊開始面臨解散的危機。

事變之後,即便小張也經歷了慘重的損失,但得益於之前的地盤爭奪戰果,東北軍仍然占領了熱河、察哈爾、平津等地。盡管地盤大幅縮水,但勉強可以維持供養 20萬余嫡系東北軍的開銷。然而,對於像陸振華這樣的非嫡系人物,小張是不可能將自身實控區域的軍餉提供給他的。如果僅靠陸振華自己的資源,不出一年他就會變得一無所有。權衡利弊之下,他只能無奈地選擇解散手下或者任由手下被其他軍閥收編。

失去了槍支的陸振華,自然也失去了他的勢力範圍。面對像魏光雄和秦五爺這樣的有錢有勢的人物,他昔日的威風和地位都不復存在了。現在的他只剩下了被欺淩的命運和無處安身的處境。而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他失去了地盤這一重要的 「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