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蘇聯不敢「抗美援朝」?來自史達林的「秘密電報」給出了答案

2024-07-18歷史

從何時起,蘇聯人開始信任中國人呢?從韓戰打響的那一刻起。

這句話是在毛澤東主席會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說的。很難設想,在那個時候,中蘇兩國已經密切合作多年。

在韓戰的話題上,為什麽史達林和毛澤東對於這個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曾經甚至出現了「信任危機」的情況?

當時蘇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導國,為何沒有直接派兵參與戰鬥呢?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動蕩的時代,去尋找答案。

實際上,在1950年初,蘇聯實際上向北韓提供了很多支援,包括蘇聯生產的T-34坦克。

在美國沒有幹涉之前,北韓已經占領了包括漢城在內南韓大約九成的領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幹涉,當時統一北韓半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李承晚被圍困在釜山防禦圈內,自然不會消極等待失敗發生。隨著聯合國軍的強有力介入,形勢很快發生逆轉。

現在是北韓不得不應對進攻的時候了。金日成很快請求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援,希望蘇聯能夠出兵相助。

莫斯科和北京 都收到了電 報,北京已經開始討論支援作戰行動,但莫斯科方面卻沒有任何聲音,史達林猶豫不決,給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發了一封機密電報。

史達林在發出電報時表示:「美國以侵略手段介入,這是在浪費他們的軍事聲望和道德品質。

毫無疑問,將中國卷入北韓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中,不但可以限制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還有可能削弱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並為歐洲社會主義擴張提供契機。

史達林明確表示,蘇聯要加快向西方擴張,暫時無法關註北韓的事務。要讓中國自己來處理事情。

北韓一時間感到冷落,我們國家同樣感到了冷。在抗美援朝之前,黨中央曾經進行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條重要的反對意見就是蘇聯不參戰。

這也展示了史達林冷酷無情的一面,北韓半島對中國國防至關重要,他確信中國會派軍隊前往援助北韓,因此他認為最好利用這個機會向西擴張。

毫無疑問,史達林的舉動存在明顯的矛盾。就是說,北韓在背後支持下攻打了南韓,直到美國真的介入為止。蘇聯開始不參與其中,甚至讓中國單獨面對美國。

在那個時候,即使全球普遍認為中國處境艱難,為何蘇聯還會刻意讓中國去「賠罪」呢?這麽做對史達林到底有何利益?史達林在電報中所掩藏的真實目的是什麽?

要理解史達林的矛盾,需要從二戰結束後的時期開始探討。曾經,英美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了一次會議,討論如何建立戰後世界秩序和分配戰爭利益。

對於蘇聯來說,即使西伯利亞地區遼闊廣袤,但受制於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匱乏。本身戰略重要性有限,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東北地區。

為了遏制中國的影響,史達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已經做好了安排。

他不僅策劃了外蒙古的獨立,而且在1945年以支援抗戰為名,成功擊敗了六十萬日軍,隨後占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份地區。

直到新中國建國後,在毛主席以及外交部領導的談判之下,蘇聯被迫將東北地區歸還給中國。

已經簽署了歸還協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史達林對東北地區沒有任何想法。

史達林挑選了金日成這個人選。

在美蘇對峙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德國統一問題,台灣問題,還是北韓問題。中美兩國一直保持著心有靈犀的默契。

一旦一方力量失衡,必將招致背後大國的幹涉。史達林難道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嗎?他仍然決定給予北韓資助,目的是為了引誘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

或許有些讀者已經察覺到,史達林所采取的策略,實質上就是兵法中的「引敵深入」,「以逸待勞」,「蓄勢待發」等連貫計策。

首先利用北韓半島上的活動來吸引美國的註意,為了順利向西擴張。

隨後,透過以美國對中國三八線的恐嚇為手段,迫使中國停止了對台灣的進攻。

中國出兵北韓,進一步消耗中美力量。

直到蘇聯解決了德國問題後,他們以抗美為名義進駐東北,靜觀其變。

毛主席看穿了史達林的陰謀。

在攻打釜山的時候,早已經開始準備。毛主席多次致信金日成,告誡其不可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

人類常常表現出貪婪的本性,離實作北韓半島統一只差一個釜山,金日成又怎麽可能願意放棄。

直到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迅速擊潰北韓大軍。

金日成意識到形勢已不利,驚慌失措地向史達林發出求援請求,史達林卻早已做好旁觀的準備,把自己的功績和名聲深藏心底。

局勢逐漸朝著蘇聯設下的陷阱演化。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只有依靠中國的幫助!

但僅僅守衛自己的邊界是不足夠的。

一旦北韓失敗,我們必須在東北設立臨時政府,這樣美國和蘇聯可以更容易地進出該地區。東北又會變得一團糟。

因此毛主席不同意大多數人的意見,堅決支持派遣軍隊出兵,同時我們是在抗擊美國幫助北韓,而不是幫助北韓抵抗美國。

打敗美國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根據史達林的預言,中國僅僅擋住美國的攻勢就已經相當了不起。

中國有可能遭遇重大挑戰,比如在正面擊敗美國的情況下,也有可能阻止蘇聯後續幹涉的機會。

但是 像全世界所 認為的那樣,中國怎麽可能在戰鬥中戰勝美國呢?

很遺憾,就像毛主席所講的那樣,蘇聯人不相信中國人有勝算,但事實上中國人就是能取得勝利!

中國人民誌願軍付出了沈重的代價,換取了勝利。

在距離中國出兵不到三年的時間裏,1953年7月27日,中美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

當接到了勝利的訊息後,毛主席感到欣喜異常。

不僅在公開場合唱起了一曲京劇,還開心地對周圍的人說:「可以脫掉軍裝了,我要脫,大家也一起脫!」

說完後,他又轉頭遠望北方,片刻之間保持沈默。

在北方的凱瑞姆林宮,史達林也一樣保持沈默。現在兩個人的心情肯定是迥異的。

很明顯,蘇聯在亞洲的安排並不成功。同樣地,蘇聯試圖向西擴張的目標最終以失敗收場。

1950年至1953年期間,得益於歐美的支持,西德成功推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五年內國內生產毛額翻了一番。

觀察蘇聯支持的東德,因為盲目模仿蘇聯的發展模式,整個制度非常僵化,發展也是一蹶不振。這就是許多東德人寧願舍棄故土背井離鄉也要冒險偷渡到西德的緣由。

以上政治賽局,均是筆者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推理得出,實為一家之見。

  1. 強國對抗,結果難以估計。美國和蘇聯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入侵北韓時,美國攜帶了核彈頭。

    如果美國和蘇聯直接發生沖突,可能會對北韓半島造成災難性打擊,因此蘇聯保持謹慎是明智之舉。

2. 一拔動就會牽動整個身體,美國和蘇聯是世界兩個主要陣營的核心。

如果立即爆發戰爭,必然會牽扯其他國家,最終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也是蘇聯不得不保持靜默的緣故。

3. 在二戰中,蘇聯也承受了巨大的代價,這是非常關鍵的。

蘇聯在人員傷亡數量上僅次於中國,但在經濟損失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一。蘇聯希望在遠東地區發展,但由於財政困難而無法實作。

過去的人事已經過去了,曾經風光無限的人物都已經消逝,現在還要看今天的情況。#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