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遼沈戰役後,何應欽問李鐵:你說老實話,衛立煌有沒有參加共產黨

2024-01-29歷史

何問李:衛是否共黨?

介紹衛立煌一生中最具有影響力、最輝煌的事件,

蔣介石調派飛機接回衛立煌,沈陽已成東北最後一站 衛立煌與蔣介石1948年10月底,遼沈戰役已經接近尾聲。

一天,由蔣介石親自調派的一架飛機從沈陽機場飛向南京呼嘯而去,這架飛機的使命是要將10個月前接替陳誠擔任「東北剿總司令」的衛立煌接回南京。

當然,這也不是因為蔣介石珍惜將領,擔心衛立煌成為解放軍的俘虜。看著被槍炮聲包圍著的沈陽離自己的視線越來越遠,衛立煌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心中感慨:這座城市也許就是自己幾十年戎馬生涯中的最後一個驛站。

20多天後,蔣介石眼看著國民黨的勢力在東北徹底土崩瓦解,怒不可遏的他在南京總裁官邸釋出了自己早已經擬定好的命令:「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猶豫不決,坐失戰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

衛立煌因想逃往香港而遭到了蔣介石的圍堵,他不得不謹慎行事。然而,即使在如此危險的境地,他仍不忘保護自己的珍貴回憶。

在一個深夜,他從箱子中拿出一包保存了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走進了衛生間。這些信件和照片記錄了他的過去,是他無法割舍的一部份。

在1948年的延安,衛立煌和毛澤東會面。這些照片是衛立煌的心頭之物,隨他經歷了無數的戰鬥。這一天晚上,他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燒掉了這些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淮海戰役接近尾聲,蔣介石的幾個精銳兵團都被消滅。國民黨高官們害怕即將到來的垮台,紛紛收拾行李逃往台灣,但衛立煌決定留在大陸。

他的妻子韓權華生病了,這成為了他拖延的理由。然而,國民黨特務開始暗殺那些不願意去台灣的軍政要員,衛立煌的生活充滿了危險。

戲劇性的是,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了一份43名國民黨戰爭罪犯名單,衛立煌名列其中,排名第三。

淮海戰役結束後,國共雙方的實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蔣介石被迫下野,退居老家奉化。李宗仁擔任代總統,試圖為國共談判創造條件。

其中的一項措施是釋放政治犯。

衛立煌在時局即將轉機的背景下,收到了好友楊傑被暗殺的訊息,深感香港並非避風港,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他年邁的母親和在大陸的家人,讓他十分牽掛。

他致信朱德,希望朱德能夠保護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老母親和家人。作為在抗戰時期和共產黨關系很好的朋友,毛澤東對衛立煌非常關心。

朱德和衛立煌收到了衛立煌從香港的來信,朱德擔心蔣介石會因此報復。毛澤東在接到信件的第二天立即發電給鄧小平等人,並轉達了衛立煌給朱德的信,並表達了保護衛立煌家屬的願望。

衛立煌,字俊如,出生於安徽合肥東郊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有三個兄弟和兩個姐妹。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家庭貧困。

為了讓他接受教育,他的母親寧氏向他人求情,讓他讀了幾年的私塾。1912年,衛立煌在安徽和縣剪掉了辮子。

他於1914年乘船前往武漢,加入了湘軍學兵營,在那裏接受了系統的軍事訓練。1916年,衛立煌南下廣州,加入了許崇智的粵軍部隊。

他憑借戰功逐漸晉升為旅長。1925年8月,廖仲愷被刺,蔣介石借此機會逼迫許崇智下台。

|衛立煌照片同時,蔣介石還改編粵軍,將擁蔣部份編為第3師由黃埔教導團擴編而成的兩個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蔣介石自任軍長,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三師第九團少將團長,這也是他進入蔣介石集團的開始。

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1927年,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占領南京後,蔣介石等國民黨反動派公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並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此時,衛立煌的第14師和顧祝同的第3師共同擔負南京衛戍任務,衛立煌任南京衛戍副司令。8月底,軍閥孫傳芳強渡長江進攻南京,衛立煌率部與之在龍潭激戰五晝夜,擊潰孫部進攻。

戰後,蔣介石將第1軍擴編為第1和第9兩個軍,提拔黃埔出身的劉峙和顧祝同分任軍長。

圖|衛立煌與戰士們在一起當年8月底,軍閥孫傳芳進攻南京,盡管衛立煌在龍潭戰役中立功最大,但他並非黃埔出身,又非蔣介石的同鄉,只是升為第9軍副軍長兼第14師師長。

1928年,衛立煌被保送到北平陸軍大學訓練,實質上被蔣剝奪了兵權。1930年,石友三在浦口倒戈,威脅南京。

為此,蔣介石急調衛立煌組建一支勁旅保衛南京。自1931年起,衛立煌成為蔣介石軍事反共的急先鋒,參與了對中國工農紅軍的「圍剿」。

1932年,蔣介石命衛立煌調集重兵進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他首先占領了中央蘇區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金家寨。在1933年11月的「閩變」中,衛立煌擔任圍剿軍第五路總指揮,率領五個精銳師迅速平定了福建,再次大顯身手。

同年10月,他也因此升任中將軍銜。次月,他擔任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衛立煌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曾在西安事變中與蔣介石一同被扣押,但在1937年「七七事件」爆發後,他向蔣介石致電表示堅決抗日,並請求北上作戰。

他在忻口會戰中率部殲滅兩萬多人,創下了華北戰場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戰。在1938年,他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成功阻止了日軍的進攻,掩護了兄弟部隊的安全轉移。

此外,他還率部在中條山堅守三年,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使其未能成功渡過黃河。衛立煌的英勇抗爭精神和卓越軍事才能,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中條山戰役形勢圖衛立煌長期在華北抗戰,他的堅決抗日態度對於穩定華北抗戰局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在合作期間,衛立煌多次與周恩來、朱德會面,與八路軍將領保持密切的工作接觸,共同協調軍事行動。他主張在經費和彈藥補給上公平對待八路軍,並呼籲各戰區各派軍隊團結一致,共同抗日。

在1938年,衛立煌帶領14集團軍高級將領到八路軍總部拜年。之後,他效仿八路軍的做法,成立了第二戰區總指揮部戰地工作團,接收了大量的學生在軍隊服務,宣傳抗日主張。

鄧小平曾對深入戰地采訪的記者說,張自忠和衛立煌是在抗日戰場上打過硬仗的人,他們有著堅定的決心,這非常難得。

圖|1938年4月,衛立煌抵達延安進行存取。他的到來受到了當地百姓和軍民們的熱烈歡迎。在延安的歡迎晚會上,毛澤東稱贊衛立煌是「堅持華北抗戰的領導者」,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

在延安,衛立煌見識到了全新的精神和世界,這些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他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朝氣蓬勃,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主宰中國的政治力量。

隨後,衛立煌提出了秘密加入共產黨的請求。林伯渠表示:「由於衛立煌團結抗戰的行動,蔣介石對他非常忌恨。1941年反共高潮的皖南事變後,蔣介石以他剿共不力為由,揚言要撤銷他的省主席職務。

因此,衛立煌一氣之下請假來到了峨眉山休養。同年5月,蔣介石大舉向中條山進攻,何應欽擅自改變原本的軍事部署,導致了中條山戰役的失敗。

見形勢危急,蔣介石便趕緊讓衛立煌收拾殘局。

圖|衛立煌正在部署戰鬥正當衛立煌穩定了中原抗戰局勢後,蔣介石卻將失敗的原因推到他身上,並免去了他的一級上將和省主席的職務。

1942年1月中旬,蔣介石將衛立煌調任西安行營主任,剝奪了他的兵權。直到1943年,英美決定以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為主反攻緬甸。

1944年,衛立煌率領中國遠征軍從滇西發起反攻,共出動17個師約16萬人。在盟軍的配合下,他率軍先後將松山、騰沖、芒市、龍陵、畹町等地收復。

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成功殲滅日軍56軍大部、18師團,擊潰第23軍團、2師團,保證了英印軍的勝利,極大地減輕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成功完成了打通國際交通線的戰略任務。

當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中國遠征軍總司令部將改組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魏德邁將軍向蔣介石推薦衛立煌擔任陸軍總司令,然而衛立煌以為自己有機會晉升,但當命令公布時,他只是被任命為副總司令。

衛立煌對此感到非常生氣,他拒絕就職,並未辦理交接。多年前,陳鐵曾向蔣介石告密,衛立煌邀請他加入共產黨。

何應欽在得知此事後,把陳鐵召到重慶,詢問他是否與衛立煌有過不正當的關系。陳鐵表示自己並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

後來,何應欽告訴陳鐵,蔣介石打算讓他去徐州指揮軍隊對抗共產黨,如果他參加了共產黨,問題就會很大。1946年8月,衛立煌奉命出國考察。

盡管他在國外,但他的心依然在國內,他甚至讓親友透過法國共產黨人與延安聯系,表達了他願意為早日結束內戰、實作和平而努力的意願。

圖|陳誠照片遼沈戰役開始後,蔣介石將心腹陳誠調任東北行轅主任,以期在東北戰場上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陳誠在東北的主政期間並未有所建樹,反而損兵折將。

1947年,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國民黨的精銳部隊被新五軍消滅。陳誠和廖耀湘相互推卸責任,軍心渙散,局勢無法挽回。

面對解放軍的攻勢,陳誠自知無法扭轉乾坤,於是稱病請辭。 隨後,蔣介石不得不尋找新的人選。1949年10月1日,中國領袖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衛立煌從收音機中聽到毛澤東激昂的聲音,感到興奮無比。

他深知北平已經成為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那裏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對新中國充滿了好奇和希望。

西江電悉,我非常感謝。謹此奉復。毛澤東1949年10月15日,收到毛澤東發來的復電,衛立煌心中激動萬分,不禁想起多年前與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一同合作抗日的經歷,還有在延安與毛澤東見面的場景……

毛澤東宴請衛立煌,而逃到台灣的蔣介石卻唯恐衛立煌與新中國融合。衛立煌對蔣介石極度失望,他不再相信甜言蜜語。

他深知,如果不去台灣,可能會引起蔣介石的不滿,重演楊傑的悲劇。但他絕不會因此屈服,只會更加謹慎和警惕。

1955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發表【關於美國政府幹涉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聲明】。盡管衛立煌在香港,但他一直關註內地的政治動態。

他從報紙上看到張治中等人的公開講話後,深表贊同。他私下對朋友說:「是非自有真理在,我在香港也要發表這樣的聲明。

我的話完全出自一個中國人的內心話,愛國的中國人就應該這麽說,解放台灣,完成統一大業,有什麽不好?」

在得知衛立煌對祖國的熱愛和支持後,中共地下工作人員為了支持他的行動,鼓勵他公開表明立場。他們認為這將對解放台灣產生積極的影響。

為了確保他的安全,地下工作人員建議他在公開表明立場後考慮回到大陸。不久後,鄧穎超身邊的侄女韓德莊回信邀請衛立煌回大陸。

他立刻明白這位朋友就是周恩來。在1937年忻口戰役前後,他和周恩來在太原多次接觸,周恩來對戰局的分析使他受益匪淺。

盡管後來國共分裂,但周恩來的人格一直使他感到敬重。現在,作為人民共和國的總理,他邀請衛立煌回國,使他感到振奮和激動。

盡管韓權華認為衛立煌現在的身份比較尷尬,但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衛立煌終於下定決心回國,與夫人經澳門前往廣州。

衛立煌在廣州受到熱情歡迎,他的歸來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和朱德副主席的熱烈歡迎。次日,衛立煌立即向他們報告了他的歸來,並將他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交給了新華社發表。

在這份檔中,衛立煌揭示了美國和台灣之間的勾結,贊揚了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並呼籲台灣同胞盡早醒悟,回到祖國懷抱。

毛澤東主席指示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要對衛立煌提供良好的接待和護關,如果他願意去廣州、長沙、武漢、關、州等地看看建設情況,各處都應該表示熱情的歡迎態度。

1955年4月5日,衛立煌一行抵達北京,開始了他的新生活。回國後的衛立煌,先後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並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務委員。

他還曾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並在空閑時間為海內外報紙撰寫文章,宣揚新中國的各項偉大成就。然而,1958年在「五一」觀禮活動中,衛立煌突然感到身體不適。

1960年1月17日,他因心肌梗死和胃炎等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4歲。在他去世的那天,周恩來總理在中山公園中山堂主持追悼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陳雲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誌送了花圈,表達對他的深深哀悼。

衛立煌的骨灰盒在公祭儀式結束後,被安放在八寶山烈士公墓,緊鄰著林伯渠、陳賡等高級領導幹部的陵墓,終於找到了他的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