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6年老蔣曾表示:張學良若同意我3條件,便可自由,張為何拒絕?

2024-04-11歷史

「他蔣介石想讓我當冤大頭,讓我答應他的三個條件,可是,我張學良絕不做對歷史不負責任的事!」

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身處囹圄的張學良毅然決然拒絕了蔣介石的三個條件,哪怕張學良只要願意承認並向他低頭,便可獲得渴望已久的自由。

張學良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外人看來,蔣介石提出的條件實在苛刻,也有人稱贊少帥張學良的氣節和大局觀,那麽,蔣介石究竟提出了什麽條件會惹得張學良如何憤怒,寧可不要自由也不答應?

1928年12月,隨著張學良宣布東北軍接受國民政府管轄,蔣介石與張學良之間便已經形成了實際上的從屬關系,只是,兩人之間的「蜜月期」並沒能持續太久。

在對待共產黨人一事上,兩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在張學良看來,東三省業已淪陷的情況下,共產黨人的力量應當利用起來一起抗日,對此,蔣介石卻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一提出使得張學良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張學良非常同情共產黨人的遭遇;另一方面,面對頂頭上司的命令,他又不得不貫徹執行。眼看日本人入侵加劇而蔣介石「剿共」政策依然沒有停止的意思,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學良做出了一件令後世刮目相看的大事。

從1935年開始,已經漸漸看清楚了蔣介石真面目的張學良開始逐步接觸共產黨,暗中聯絡楊虎城並積極籌劃組建「工農紅軍——東北軍——第17路軍」的西北抗日組裝聯軍。

張學良的想法在1936年被共產黨人獲悉,在當年年初,張學良與中共主要領導人在洛川會晤,達成了初步共識,張學良的加入也帶動了另一個人——愛國將領楊虎城,後者早已不滿於蔣介石對共產黨人的方針。

然而,好景不長,張學良與楊虎城的秘密活動引起了蔣介石的懷疑,1936年10月,後者親自來到西安督戰,指示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第17路軍加緊對陜北紅軍的圍剿,為了逼迫二人就範,蔣介石甚至不惜對曾經的愛將以武力威脅恫嚇。

正如周總理後來評價說:「西安事變的發生有其必然性,是被蔣介石逼出來的。」進退兩難的張學良與楊虎城二人,實在不願意對秉持大義的共產黨人刀兵相向,然而,想要改變蔣介石的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而接下來的一則訊息,則徹底打消了二人對蔣介石最後一絲希望。

其實,蔣介石此次之所以突然出現在西安除了監視張、楊二人以及其麾下部隊動向外,還有一項重大任務,即:以西安為中心,展開對紅軍的第六次「圍剿」作戰,企圖將這股陜北的紅軍主力徹底消滅在一片狹小的地域。

蔣介石對此野心勃勃,堅信第六次「圍剿」作戰必將取得不俗的成果,當他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張學良和楊虎城時,兩人著實捏了一把汗,兩人不但不同意繼續對共產黨人作戰,甚至還要求蔣介石放棄以往的敵對態度,聯合一切力量北上抗日。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自然而然地引來了蔣介石及其黨羽的駁斥和反感,眼看自己的意見被擱置,蔣介石鐵了心要讓東北軍和第17路軍去和紅軍作戰,隨後,郁悶不已的張學良找到楊虎城,兩人展開了長時間的談話。

交談過程中,楊虎城的態度很是激進,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會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楊虎城的反應在張學良的意料之中,可是,張學良本人對蔣介石的感情更加真摯一些,這一點與楊虎城是截然不同的。

蔣介石不僅駁斥了張學良多次要求「北上抗日」的意見,甚至還對張、楊二人冷嘲熱諷。此舉徹底激怒了張學良,在西安當面提出抗日主張再次被頑固不化的蔣介石嚴詞拒絕之後,兩人開始采取行動。

1936年12月12日淩晨,張學良和楊虎城按照原定計劃,秘密逮捕了蔣介石並很快控制了全城,行動出人意料的順利。軍事上的成功帶來的是政治上的影響,張、楊二人立刻通電全國,已經控制了蔣介石,要求聯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後,作為事件主謀之一的張學良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和壓力,期間也有人要求其斬殺蔣介石以泄憤,都被張學良一一駁回,在他看來,蔣介石還不能就這樣死在西安。

在共產黨人和宋美齡的奔走下,被張學良打入地牢的蔣介石很快恢復了人身自由,但是,後者一回到南京便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為,張學良頂著巨大壓力保全了蔣介石的生命換來的卻是長達54年的監獄時光。

不過,相比於家破人亡,慘死的楊虎城,張學良已經算是幸運的。狡猾的蔣介石以軍事法庭的名義對張學良實施了囚禁,從最初的「10年期限」到後來的「嚴加管束」,蔣介石取消了對張學良的關押期限,目的就是讓後者生不如死。

可是,蔣介石千算萬算,卻沒想到自己在戰場上一敗塗地,雖然抗日戰爭最後以勝利結束,自己一手主導的內戰卻以慘敗收場。張學良也被迫四處輾轉關押,從南京到重慶,最後到台灣,這其中的個中滋味,只有張學良自己最能理解。

在已經公布的歷史文件裏,一則1946年兩人的相處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也讓人們了解到了許多此前不甚明了的細節,這一年,外界要求「釋放張學良」的聲音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潮,面對這樣的輿論壓力,蔣介石束手無策。

但是,多年在政壇上的經驗告訴他,既然無法壓制外界的聲音,就從主角張學良身上尋找機會,從而扭轉頹勢。那麽,蔣介石打算怎麽做呢?

首先,蔣介石表示了自己願意釋放張學良的訊號,暗中則向張學良提出了三點條件,分別是:

1.承認西安事變是「上了共產黨的當」。

2.交還「九一八」時蔣介石發給他的「不抵抗」電報。

3.自由之後必須出國。

面對蔣介石苛刻的條件,張學良表示除了最後一條可以考慮,前面兩條是「無法接受」的。在張學良看來,一旦自己全盤接受了蔣介石的三點條件,無異於正中蔣介石下懷,將讓自己和共產黨人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

張學良拒絕了蔣介石的條件,這一行為讓蔣介石很是吃驚,他沒想到,張學良竟然如此有骨氣到了這種地步。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蔣介石後來又自己寫了一本名為【蘇俄在中國】的書,其中與中國共產黨交涉的部份,蔣介石試圖讓張學良參與進來。

後者當然知道蔣介石的陰謀詭計,但是,為了配合蔣介石演戲,張學良出版了【自我檢討報告】,其中詳細介紹了蔣介石是如何一步步將共產黨人逼入絕境,完全不顧民族大義,面對日寇侵略加劇而置若罔聞以及自己被蔣介石陰謀關押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結果張學良的著作一出,讓蔣介石顏面掃地,後者本希望張學良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當初發動「西安事變」是受到了共產黨人的蠱惑和操縱,結果張學良不但沒有根據自己的計劃走,反而讓自己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

惱羞成怒的蔣介石當即要求媒體以及官方徹底審查這部張學良的著作,刪除了大量對台灣當局不利的言論和觀點,張學良不肯合作的態度讓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也無可奈何,想讓張學良就範,承擔下歷史的責任實在是不切實際。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蔣介石和蔣經國始終不敢放張學良出來,畢竟後者態度堅決而且掌握了太多對國民黨和蔣氏家族的秘密,一旦還給他自由,後果不堪設想。

蔣介石原本只是想借寫書的名義試探張學良的想法,結果卻得到了如此一篇「鴻篇巨制」。

歷史上,張學良曾經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人們對他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他前期的種種行為,尤其是在1928年「東北易幟」之後,面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消極抗日」、「攘外必先安內」等一系列違背民族根本利益的口號和舉措,不得不說,張學良醒悟的太晚。

即便如此,我們不能忘記,張學良雖然迷信蔣介石並積極參與剿滅共產黨人的行動中,但是,在民族利益和國家大義面前,張學良與一般的國民黨將領不同,此人深知自己是在為何而戰鬥,當背著蔣介石暗中與共產黨人握手言和並積極拉攏楊虎城那一刻開始,他在政治領域上的變化就顯而易見。

面對蠻橫無理、全然不顧大局的蔣介石,也難怪張學良會在獄中悲憤地發出如此喟嘆:「張學良絕不會做對歷史不負責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