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5年日本投降,蘇聯猝不及防出兵,讓日本恨到咬牙切齒

2024-07-20歷史

1949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這條訊息一經釋出,各國人民奔走相告,大家等這一天都等得太久了。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的時候,蘇聯突然對日本動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北方四島,這一件事也讓日本至今都耿耿於懷。

那麽蘇聯為什麽要在日本投降的時候動手呢?北方四島又有什麽重要之處,讓日本人至今都無法忘懷呢?

俄羅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島上的爭奪由來已久,北方四島的總面積約為5038平方千米,對於領土遼闊的俄羅斯來說,這點地方並不算什麽。

雖說北方四島的面積並不大,但上面的資源豐富,其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所以俄羅斯一直想把這塊地點歸入囊中。

俄羅斯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就是,北方四島上很早就有日本人居住,所以當時世界上都公認為這塊版圖歸日本所有。

但後來,俄羅斯一直想辦法奪取北方四島,在1970年更是直接在北方四島上進行開發,並且威逼利誘在島上住的日本人加入俄羅斯國籍。

當時在島上居住的日本人技術很落後,連火器都不會用,俄羅斯人教會了他們使用各種工具,並且還教他們種植蔬菜等,他們很信奉俄羅斯人,甚至開始學習俄羅斯的文化。

剛開始,日本預設讓俄羅斯在北方四島上開發,但後來島上的日本人都紛紛加入俄羅斯國籍,這讓日本感覺到了恐慌,他們也十分生氣。

所以18世紀起,日本也開始派人在北方四島進行開發,還在這裏設定的守備衙門,來應對兩國可能會發生的沖突。

不出日本所料,兩國很快就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問題進行了各種沖突,為了避免發生大規模的武裝沖突,兩國進行友好協商。

在漫長的談判時間過後,兩國正式簽署了【日俄和親友好條約】,這份條約規定了兩國在北方四島所開發的界限,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國相安無事。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專註開發北海道,不在北方四島內跟俄羅斯纏結,所以兩國又簽署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

所以到那個時候,北方四島還是屬於日本所有。

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讓德日意國內的經濟蕭條,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決定擴張版圖,公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有60個多國家被卷入這次戰爭,20億人口受影響。

1942年,受到影響的國家聯合起來,透過【聯合國家宣言】,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在各國的聯合抵禦下,法西斯很快就節節敗退,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日本突然偷襲美國珍珠港,致使美國受到了損害。

其實這次大戰中,美國並沒有真心想要參加,但日本的做法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挑戰,於是立即宣布對日本開戰。

美國是當時世界強國,他們的加入使局面頓時反轉,義大利和德國相繼宣布投降,但日本依然不願意放棄。

在各國的聯合攻擊下,日本很快就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國土四面環海,易守難攻,在和美軍的作戰中勝利了好幾次,美軍的損失慘重。

當時美國是世界的頭號強國,面對一個小小的日本竟然久攻不下,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直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上空投下原子彈。

在原子彈的威力下,日本的長崎和廣島頓時成為一片廢墟,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的時候,裕仁天皇就有了退縮之心,他不想看到國內生靈塗炭,所以在猶豫要不要投降。

在裕仁天皇跟國內各位將軍商量的時候,很多人誓死不投降,他們表示已經深入到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不能就此投降,日本天皇也決定再賦予頑抗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突然公開對日作戰,並且出兵到中國的東北地區,幫助我軍對抗日本。

蘇聯的這一舉動,讓日本很驚訝,因為在1949年的時候,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還跟他們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

這份條約保證蘇日雙方維護和平,在二戰期間始終保持中立,條約有效期為五年。

當時這份條約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讓中國抗戰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而有了蘇聯的保證,日軍加大力量侵略中國。

所以在蘇聯宣布對日作戰的時候,日本才會那麽驚訝,其實蘇聯之所以撕毀原因,也有著他們的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節節敗退,蘇聯抓住了這次好機會,一舉打敗國內的德軍,還趁機把戰局推到了德國境內。

這場勝利讓蘇聯一雪前恥,他們自然想到了之前的北方四島,此時日軍算是孤軍奮戰,正是拿回北方四島的最好機會。

並且日軍這次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本來就是為各國所不齒,如果在此宣布對抗日軍的話,還可以為自己贏得好名聲。

在這樣的前提下,蘇聯準備宣布對日作戰,他們本來的計劃是,先出兵支援中國東北地區,把日軍打退,然後再占領北方四島。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由於美軍的兩枚原子彈,讓日軍徹底沒了負隅頑抗的想法,直接宣布投降,而這個時候蘇聯還沒來得及占領北方四島。

蘇聯領導人明白這次是最好的機會,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再想對日軍發起戰爭的話,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

如果到時候再有國家出兵幫助日本的話,對蘇聯來說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不可以在日軍投降以後再對他們動手。

在深思熟慮之下,蘇聯決定在日本投降的當天對他們動手,這樣一來,還可以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1945年8月15日,日軍正陷入失敗的絕望中,沒想到蘇聯突然就對他們出手了。

蘇聯在行動之前,就以最快的速度調兵前往北方四島,力求一招制敵,所以毫無準備的日軍就遭受了猛烈的打擊。

蘇聯不想讓這次持續的時間過長,那樣的話國際上肯定會有人不滿,到時候自己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為了迅速結束戰鬥,蘇聯還專門調出了轟炸機等先進武器,對北方四島上的日軍圍追堵截,在這樣重兵器的加持下,蘇聯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占領了北方四島。

自己已經投降了,但蘇聯還趁此機會搶奪他們的領地,日軍自然是很不滿,但他們無可奈何。

這一次的戰敗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向蘇聯討回公道。

況且,日本作為戰敗國,之前挑起戰爭的時候,有很多戰犯都要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接受審判,其中肯定包括那些比較有能力的將領。

自然沒辦法公然對蘇聯宣戰,所以日軍這一次只能忍下了這口氣。

蘇聯的這次行動讓其他國家也是猝不及防,但反應過來之後,大家都知道了蘇聯的意圖。

自然會有人不滿,但他們還沒來得及表示,蘇聯就迅速結束了戰鬥,把北方四島歸入囊中,所以其他國家也沒有再追究這件事。

另外一方面,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也處於世界頂尖,並且在之前的二戰中,蘇聯的貢獻很多,大家自然選擇了視而不見。

其他國家對北方四島都沒有興趣,這些年來只有蘇聯跟日本在爭,日本又是這次的戰敗國,大家都不想跟日軍扯上關系,自然不會譴責蘇聯的行為。

在日軍的無可奈何和其他國家的視而不見下,蘇聯順理成章地把北方四島劃入自己的版圖之下。

日本的版圖本來就不多,此時又失去了北方四島,他們自然懷恨在心,但那個時候他們只能蟄伏起來。

日本戰敗之後,積極發展自己的實力,想要一雪前恥。

後來日本又投靠了美國,美國對他們鼎力相助,所以日本很快就恢復過來了,經濟,軍事實力都上升了一大截,此時他們又跟蘇聯談判,想要收回北方四島。

但這些年一來,蘇聯的實力也一直在增強,所以蘇聯根本不接受日本的建議。

史達林曾經表示:這裏是無數蘇聯軍人用鮮血換來的戰利品,誰也沒有權利把他們奪走,他們還把這裏視為「四艘不沈的航空母艦」。

由此可見,蘇聯肯定不會隨隨便便的就接受日本的談判,但日本也一直不想放棄,試圖想要收回這裏。

讓日本記恨蘇聯的另外一個重大原因就是,蘇聯把二戰中俘虜的日軍都送往了西伯利亞,讓他們在這裏工作。

西伯利亞的環境十分惡劣,氣候嚴寒,導致土地都是凍土層,蘇聯原生的一些工人都不願意在這裏搞建設,所以這裏的建設一直很不好。

日軍被蘇聯俘虜之後,蘇聯領導人就想出了一個利用戰俘的好方法,他們把這些戰俘送到西伯利亞,讓他們在這裏搞建設。

因為他們是戰俘,所以生活條件很不好,蘇聯準備的禦寒衣很薄,根本無法抵禦這裏的寒冷。

並且兩國的飲食條件有很大的差異,日本戰俘吃不慣這裏的食物,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病倒。

但他們也得不到同情,沒有按時完成本日的工作量就會受到嚴重的懲罰,所以很多日本戰俘都死於饑寒交迫。

對於他們的遭遇,日本也很清楚,所以一直跟蘇聯談判,希望蘇聯能夠把剩余的戰俘。

有了這麽多免費的勞動力,蘇聯也是不願意放手的,但國際上一直有善待俘虜的政策,若把日軍逼急,到時候也是得不償失,所以蘇聯也只能把戰俘都放回去。

這些戰俘回國以後,心裏都很痛恨蘇聯,其他人得知了他們的遭遇後,也都很同情他們,所以日本把這一筆賬也記在了蘇聯身上。

基於這兩個重要因素,直到今天,日本一直對蘇聯很仇恨。

日本在努力增強自身實力的時候,蘇聯出了變故,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因為各種原因解體,軍事實力大不如從前。

這個時候,日本抓住機會,逼迫俄羅斯把北方四島全部還給他們。

俄羅斯不想跟日本正面沖突,所以他們在2004年表示,他們表示願意把北方四島的其中兩個小島歸還給日本,但這兩個島嶼非常小,日本拒絕了他們的提議。

面對纏結不休的日本,俄羅斯也覺得很煩躁,他們在北方四島開發了這麽多年,肯定不願意直接放棄,所以俄羅斯連這兩座島嶼也不願意放手了。

雖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如以往的強大,但他們也不容小覷,日本不敢與他們公開宣戰,所以就一直想跟俄羅斯談判。

但俄羅斯根本不再理會日本的叫囂,而是直接加強了這裏的巡邏。

而隨著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日益強大,普亭也是直接表示:「我們不做領土交易。」

對於安倍的抗議,普亭也發言說:「如果我們與日本之間達到了像與中國那樣的高度互信,那我我們能夠找到某種妥協方法。」普亭的意思也讓安倍無話可說。

兩國對於北方群島的糾紛一直持續到現在,兩國的關系也一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