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四大野戰軍中,司令與政委是前三把手,第三把交椅分別是誰

2024-01-03歷史

1948年,中央軍委為適應戰爭形勢,設立了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大野戰軍。隨著平津戰役接近尾階段,東北野戰軍入關並即將南下,軍委意識到,如果繼續以地區命名,將不符合未來軍事行動的需求。

因此,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釋出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將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大野戰軍分別改編為第一至第四野戰軍。

這一戰略戰役兵團編制一直延續到解放戰爭基本結束,直到1950年才陸續撤銷。在人民軍隊中,司令員和政委是部隊的核心領導,那麽四大野戰軍的第三把手分別是誰呢?

他們後來又晉升到了什麽軍銜?

一野的地位特殊,彭老總既是司令員又是政委,沒有副政委。張宗遜是副司令員,也是西北武裝力量的統籌者,曾被考慮過擔任一野領導。

然而,他在1947年初的一場戰役中表現不佳,導致中央決定讓彭老總接替他。當時,胡宗南率領20萬大軍,企圖圍攻延安,中國共產黨在陜北的武裝力量不到3萬人。

為了發揮最大戰鬥力,中央成立了「陜甘寧野戰集團軍」,張宗遜擔任司令員,彭老總在總部。

「我們家底子薄,一直是以戰養戰,你怎麽能一戰就損失了1000多名戰士呢?這根本就不是勝利,而是一場慘重的失敗。

」如果繼續與胡宗南這樣對抗下去,我們家底子都要被耗光。於是,彭總向中央申請讓陳賡回到延安保衛陜甘寧。但是,此時胡宗南大軍已經逼近,陳賡又有其他任務,調動已經來不及了。

最後,中央決定由彭總來指揮所有駐陜甘寧解放區的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撤銷陜甘寧野戰集團軍的番號,新成立了西北野戰兵團,由彭來擔任野戰兵團司令員。

西北野戰兵團在解放戰爭中經歷了多次改編,從陜甘寧野戰集團軍演變到第一野戰軍,顯示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卓越的戰鬥力。

雖然彭老總曾對張宗遜發脾氣,但他始終看重張宗遜的能力,讓其成為自己的副手,而甘泗淇作為政治部主任,以其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的豐富經驗,贏得了部隊的尊重和信任。

在甘泗淇的領導下,一野成功推廣「訴苦」和「三查」等新式整軍運動,提高了士氣,增強了戰鬥力。在一野的發展歷程中,彭老總、張宗遜和甘泗淇等人的共同努力,使一野從弱小逐漸壯大。

1955年,甘泗淇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是對他卓越貢獻的肯定。

劉鄧大軍,又稱第二野戰軍,其主要領導人有劉伯承和鄧小平兩位首長。那麽,誰是三把手呢?答案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

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證明:在1949年2月各大野戰軍成立前委時,二野前委名單包括鄧公、劉帥、張際春、陳賡、李達。

此外,二野第四兵團政委宋任窮也曾表示,張際春是第二野戰軍僅次於劉鄧的第三號人物。 在二野開勝利展覽會時,劉、鄧、張三人的畫像都被掛在最顯眼的位置進行宣傳,這種待遇是參謀長李達所沒有的。

然而,張際春本人非常謙虛,一看到這種情況就會讓工作人員把自己的畫像取下來,大家都了解他的脾氣,後來就只掛劉鄧的畫像了。

雖然張際春在二野的地位很高,但在1955年的授銜中,他並未參與。這是因為他已經轉入了行政系統,而二野政委也做出了表率,因此他緊隨其後。

對於這一點,張際春看得很開,他曾說:「肩上多那幾顆星少那幾顆星又會怎麽樣?做好分內工作才是最重要的。」這種高風亮節的態度令人敬佩。

三野前兩位是陳毅和粟裕,第三則是副政委譚震林。譚震林早年的職務和粟裕相似,都在淮海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三野前委的排名是陳毅、粟裕、譚震林、唐亮和劉瑞龍,而淮海戰役總前委的排名則是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

雖然譚震林有成為大將的資格,但由於轉政,他錯過了這一機會,讓人感到遺憾。

四野真正的三號人物是誰?很多人認為劉亞樓,但其實並非如此。在四野番號變更為四野時,劉亞樓已經是14兵團司令員,不在野戰軍司令部中。

即使劉亞樓仍是野戰軍參謀長,他的地位也沒有譚政高。譚政是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東北負責政治工作,包括土改、剿匪、二線兵團建設等方面。

雖然譚政的工作成績沒有前線指揮耀眼,但他的工作同樣重要。在四野前委中,譚政排名第三。

黨指揮槍,是中國共產黨在創立初期就明確過的理念。在野戰軍中,同級別的政工幹部的地位要高於軍事幹部,這一點在大授銜中就能體現出來。

例如,1955年的一野參謀長閻揆要是中將,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卻是上將;二野的參謀長李達是上將,而張際春轉政後未獲得軍銜;三野的參謀長張震是中將,而政治部主任唐亮是上將;四野的參謀長蕭克是上將,而政治部主任譚政是大將。

因此,幾大野戰軍的三號人物基本都是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優質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