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4年,中國原子彈首爆成功後,蔣介石在台長嘆一聲,說了五個字

2023-12-21歷史

1964年10月16日,清晨的新疆大漠沈睡在寧靜的寂靜之中,無人預料到即將發生的一幕壯麗而又震撼人心的事件—— 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發。

下午3點,一聲巨響突然劃破了寂靜的大地,伴隨著巨大的震顫,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間。

蘑菇雲猛然升騰而起,如同巨大的神秘生物在天空中展開翅膀。

當晚,蔣介石獨自坐在書房,思緒萬千。他的秘書小心翼翼地遞給他一張照片,上面展現著巨大火球和蘑菇雲翻騰的壯麗景象,整個戈壁荒漠都染上了一層絢爛的色彩。

蔣介石凝視著照片,目光在火光與煙雲間穿梭, 那一刻,他內心的波瀾瞬間湧動,失聲大哭起來:世事難料啊!

多年以來,蔣介石一直潛心籌劃,致力於「反攻大陸」。他把原子彈的研發視為實作這一夢想的關鍵之一,投入了無數心血和資源。看到大陸原子彈成功爆發的那一刻,蔣介石知道自己的夢破碎了。 那麽,處心積慮發展原子彈的蔣介石為何失敗了呢?

1、蔣介石的原子彈夢想

1945年,當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下那摧毀一切的原子彈時,整個世界都為之震撼。這一剎那,戰爭史上的篇章被重新書寫,人類迎來了原子時代的到來。然而,對於蔣介石來說,這一訊息帶來的震撼更是難以言喻。

8月12日,美國公布了名為「斯密斯報告」的檔。這份報告詳細介紹了美國的原子彈研發計劃及其驚人的威力,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註。 對於蔣介石來說,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時刻。

蔣介石坐在書房裏,仔細閱讀著這份報告,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思索和震撼。中國雖然貧窮落後,但他深知自己的國家擁有豐富的人才和廣袤的土地資源。蔣介石相信,正是這些優勢使得中國有能力開始研制原子彈,以保護國家免受外國勢力的欺淩。

蔣介石放下報告,站起身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決定,要在中國開展原子彈的研制工作,不惜一切代價。

在國民黨軍政要員們也陸續提議自行研制原子彈的計劃,李宗仁呈遞了一份檔給蔣介石,其中主張有關原子彈的研究工作應由中央指派專家進行商討研究,這份檔如同一顆引爆了討論的導火索。

李宗仁在檔中清晰地指出,目前中國尚無人主持原子彈的研究工作。為了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他建議中央派遣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專門負責這一事宜的商討和研究。

而同樣支持自主研發原子彈的軍統局局長戴笠,透過一份密電力陳他的主張

他在密電中提到,美國最初研究原子彈時,起初由一、二名外國物理學家牽頭,然後成立了顧問委員會,由軍方官員和科學家組成,逐漸推進。

戴笠認為,中國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方式,先成立顧問委員會來負責研究工作,同時建議暫時隸屬於兵工署辦理,以確保機密並保持專責。

蔣介石深思熟慮後,決定采納了戴笠等人的建議,下令任命了俞大維作為負責人,組織起了一支精英團隊,成立了顧問委員會,正式展開了中國的原子彈研究計劃。

1946年的秋天,俞大維提出了一項重要方案, 該方案計劃派遣一批青年科學家到美國學習最新的原子物理科技,學成後再回國參與中國的原子彈計劃。

蔣介石對這一方案予以充分的支持,並承諾將利用美國退還的賠款,作為這些青年科技人才赴美深造所需的經費。

在蔣介石的允諾下, 吳大猷、曾昭掄和華羅庚 這三位傑出的科學家擔起了領導的重任,帶領著一批年輕學生赴美。這個前往美國學習的團隊不僅代表著國民黨原子彈計劃的起步,更是中國原子科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1947年國共內戰如火如荼,蔣介石面臨著巨大的軍費支出壓力。4月21日,國防部部長白祟禧提出了設立 "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和增加"國立物理科學所" 相關研究裝置的建議。

白祟禧請求撥款140余萬美元,並額外申請第一年100萬美元的裝置費,總計達到240余萬美元。

然而,這份建議落到了蔣介石手中,他在批復的簽呈上表現出一絲猶豫:目前國庫負擔繁重,對於設立研究所的提案,或許應該延緩一下。

蔣介石的筆跡透露出他對國民黨的財政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認為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的提議需要先行擱置。

2、退守台灣仍然不忘原子彈夢

1949年,時年63歲的蔣介石退守台灣,身處一個孤立的島嶼,國民黨政府岌岌可危,當年派遣去美國的科學家們也都因為戰亂而四處分散。

吳大猷選擇留在美國,對他來說,這是一個能夠繼續深造和發展的機會。

曾昭掄因與俞大維的關系,於1949年前往台灣,在台灣肥料公司短暫任職後,他找到一個借口,悄悄經過香港返回了大陸。

而華羅庚則堅定地選擇留在大陸,他對祖國的科技進步充滿了希望和使命感,他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他相信在大陸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兩彈一星的功臣錢學森,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和火箭專家,也經歷了與美國當局層層刁難的艱辛。 最終於1955年之後經由香港返回了大陸。

退守台灣後,蔣介石懷揣著效法越王勾踐的雄心,希望透過臥薪嘗膽的方式,幻想著實作"反攻大陸"的壯舉。

然而,台灣作為一個孤立的島嶼,其資源、人力和物力都十分有限,反攻大陸可謂困難重重,談何容易。

1956年2月18日,國民黨軍陸軍中將艾叆等人帶著一份重要報告來到蔣介石面前,這份報告名為 【原子武器之戰術運用】 。報告中詳細闡述了幾個關鍵觀點,引起了蔣介石的高度重視。

首先,報告指出自1945年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使用原子彈以來,原子彈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種類和數量都大幅增加,可供戰術層面上的各種運用,今後使用將更加普遍。 這一點表明原子彈在戰場上的套用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廣泛。

其次,報告提到蘇聯已經擁有原子彈,未來台軍在反攻大陸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面臨原子彈的威脅。

這個觀點強調了對於原子彈的威懾力和戰略意義,使蔣介石認識到在反攻大陸的戰略中,原子彈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最後,盡管台軍目前尚未擁有原子武器, 但報告提出研究和準備工作應該加緊,期望能夠追趕技術進展,發揚戰鬥力,以減少損害。

這表明國民黨軍方在意識到原子彈的重要性後,決心投入研究和發展工作,以期在戰場上取得優勢。

這份報告對於蔣介石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示了原子彈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能的威脅, 同時重新激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方對於研制原子武器的渴望。

1956年的2月28日,一封來自美國的密電抵達了台灣,它直截了當地向台灣當局傳達了一個重要資訊。

這封密電讓台灣當局震驚不已,其中清楚地表明了美國願意將原子科技傳授給台灣,並將這一行動美化為 "原子和平使用合作"

蔣介石立刻下令首要任務是進行核武器研發,用來對抗大陸,於是,國民黨全野上下都積極投入了核武器的研發計畫中。

1962年1月13日,國民黨當局派遣間諜偵察機對大陸進行了一次秘密偵察任務。這架間諜偵察機悄悄飛過大陸上空,進行了詳細的照相偵察。 在新疆地區,偵察機的攝影鏡頭記錄下了一處飛彈試驗場的存在。

訊息傳回後,震驚了國民黨軍方。

1962年2月21日,大陸首次成功試射了一枚名為「東風二型」的飛彈,進一步證實了偵察機的發現。

不久之後,美國的間諜偵察機也陸續獲得了相關情報,顯示大陸正積極研制原子彈,並即將進入正式試爆階段。

這些發現讓蔣介石感到憂心忡忡。他意識到,大陸正在迅速發展核武器,這對於國民黨政權的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與此同時,美國甘迺迪政府也感到背脊發涼, 他們一度考慮采取突襲手段炸毀大陸的原子彈基地,以阻止中國的核武器發展。

1963年,蔣經國向美國表達了台灣方面承擔摧毀大陸核設施的責任的意願。他提議派遣特種突擊隊員,透過空降方式進攻大陸的核武器設施。甘迺迪政府也曾考慮與蘇聯合作,采取軍事或外交手段迫使中國停止核武器的發展,但這一提議遭到了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拒絕。

其實,甘迺迪面臨著困擾。他一方面渴望突襲摧毀大陸的核設施,以阻止中國的核武器發展,但另一方面又憂慮可能引發更加積極介入越南戰爭的後果, 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猶豫不決。

甘迺迪遇刺後,繼任的強森總統更加擔心過度幹預中國核武器發展可能激怒大陸,導致其更積極地介入越南戰爭,因此,他不得不采取更為謹慎的政策,取消了之前的極端方案。

與此同時,蔣介石下令加快研究原子彈行程。

3、中國大陸原子彈爆發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整個中國被一聲巨響所驚醒,原子彈在西北上空成功爆炸。這一訊息立刻傳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引起了軒然大波。

中國政府迅速發表聲明,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並鄭重宣布進行核試驗和核武器的發展是出於被迫而為,絕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個突如其來的成功核爆炸訊息讓蔣介石等國民黨高層陷入了恐慌和不知所措的狀態。他們面對這個意想不到的事實,完全無法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中低層的黨政官員和軍人更是陷入了恐懼之中,日夜不安,心驚膽戰。

直到19日,蔣介石才在驚魂未定中召集"行政院院長"嚴家淦代表官方,向外界發表了一份重要談話,以安定人心。

嚴家淦急忙找來幾名駐台的美國記者,準備在這個特殊的場合發表談話。

面對外國記者的提問,嚴家淦小心翼翼,畢恭畢敬地回答每一個問題。他深知這個時刻的重要性,言辭謹慎而又短促,不敢多言。

10月25日,台灣省政府主席黃傑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在台灣光復19周年的重要日子發表了一份談話。蔣介石在電話中告知黃傑,大陸核武器的成功爆炸對台灣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民心士氣。他指示黃傑在談話中要「反事正說」,以振奮台灣人民的士氣。 黃傑聽從蔣介石的安排,並表示會照總統的指示說話。

在10月25日的談話中,黃傑表示,盡管大陸的原子彈爆炸似乎對他們不利,但實際上並沒有不利的影響。相反,這一事件給「光復大陸」帶來了新的轉機,增強了人們的信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準備著大規模反攻的行動。

10月30日,逃亡到台灣的國民黨籍「國大代表」聯名給蔣介石上書,表達了他們的觀點。

他們表示,盡管大陸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但由於缺乏投射工具,無法立即用於實戰。然而,他們認為現在是「反攻大陸」的最佳時機,不能錯過。

他們要求蔣介石立即指揮「國軍」強力反攻,他們還表示,一旦「國軍」開始攻擊,所有在台的「國大代表」將義不容辭地全力支持、配合「國軍」的反攻行動,早日完成「復國」的大業。

這份聯名信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嘲笑。

他們認為這是蔣介石與「國大代表」合謀的一出荒唐鬧劇,是一種空談,同時也暴露了蔣介石集團對大陸核武器的恐懼已經到了失態亂語的地步。

1978年,中美建交的重大事件震撼了整個世界。美國正式承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就在中美建交前夕,幾名美國核武技術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抵達台灣。

這群專家的任務是前往「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拆除核子裝備和一批已經精煉完成的濃縮鈾。 這個行動堪稱浩浩蕩蕩,車隊行駛在台北的街道上,引起了人們的註目和議論

這一天,蔣介石多年來耗資30億台幣的原子夢徹底破碎。

結語

多年前,蔣介石心懷著巨大的野心,夢想著研制原子彈,將其作為提升國民黨地位的關鍵。盡管他很早就命人著手進行研究,他始終沒有能夠取得成功。

後來他寄希望於美國的援助,幻想著能夠透過外國專家的幫助來實作這個壯舉。研制原子彈是一個極其復雜和龐大的工程,需要深厚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實力,更重要的是真正願意為中國人著想的愛國之心, 依靠外人來完成這一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