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80歲老局長感言:退休幫村裏修橋修路,20年後,也不知是對是錯

2024-08-06生活

文 | 月色很美

編輯 | 月色很美

關註我,讓你從此告別黴運,好運連連!點贊評論,更有機會獲得獨家好運加持哦!祝您財運亨通,心想事成!

故鄉的路通往何方?

八十年,像沂溪河的水,靜靜地流淌,帶走了歲月,也改變了我的家鄉,我叫王德勝,今年八十歲了,二十多年前從縣城的交通局退休後,就回到了老家——清溪村

回想當年,清溪村是遠近聞名的「孤島」,可不是嘛,村子三面環繞著沂溪河,只有一條窄窄的田埂路通往外界,趕集、上學、走親戚,都得靠著這條「水上之路」,河水一漲,我們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看著對岸的汽車駛過,心裏滿是羨慕

那時候,村裏人最大的願望就是修一座橋,一條能走汽車的路,我年輕時在縣城工作,每次回家,鄉親們都圍著我,說著修橋的期盼,那眼神,我至今難忘,說實在的,那時候我在縣城也只是個小幹部,哪有那麽大的能力

退休後,我回到了家鄉,看到村裏還是老樣子,心裏很不是滋味,特別是看到村裏的年輕人,因為交通不便,娶媳婦都難,更覺得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麽,於是,我下定決心,就算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幫鄉親們圓了這個夢!

說幹就幹!我召集村裏的老黨員、老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籌集資金,大家都很支持,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連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都拿著攢了一輩子的私房錢來支持修橋,看著鄉親們期盼的眼神,我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為了爭取計畫資金,我騎著破舊的自由車,跑遍了縣城、市裏的各個部門,磨破了嘴皮,遞交了無數份申請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計畫終於得到了批準,那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仿佛看到了橋梁建成、汽車駛入村莊的那一天

2001年的冬天,大橋終於動工了!那場面,真是熱火朝天!男人們扛著鋤頭、推著獨輪車,女人們送水送飯,就連孩子們也來幫忙搬運石塊,大家齊心協力,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看著這一幕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麽是眾誌成城,什麽是血濃於水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一座跨越沂溪河的大橋巍然屹立!全村老少都來慶祝,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比過年還熱鬧!看著鄉親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我知道,我做了一件造福家鄉的好事,也算了卻了多年來的一樁心願

橋通了,路也修好了,村裏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裏人外出打工,只能肩挑背扛,現在可以坐著汽車直接到城裏,以前,村裏的農產品運不出去,現在可以賣到全國各地,村裏還建起了工廠、超市,村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看著家鄉一天天變好,我心裏充滿了欣慰,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了一些變化,讓我心裏五味雜陳

首先是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他們有的去城裏打工,有的去城裏上學,有的甚至在城萊恩了家,村裏只剩下我們這些老人和留守兒童,以前,每到過年過節,村裏都熱鬧非凡,現在卻冷冷清清,很多人家都大門緊閉

其次是村裏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以前,每逢節日,村裏都會組織各種民俗活動,比如舞龍、唱戲、扭秧歌等等,現在,這些活動已經很少有人組織了,年輕人也不感興趣,他們更喜歡玩手機、上網,對傳統文化漠不關心

我開始反思,修橋修路,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是否也讓我們失去了什麽?我們追求現代化的生活,是否也在無形中割裂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淡漠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如今,我每天都會去村口的大橋上走一走,看著橋下靜靜流淌的沂溪河水,心中充滿了感慨,這條河,見證了家鄉的發展變遷,也見證了我的人生軌跡,我不知道,未來的家鄉會是什麽樣子,但我希望,無論家鄉如何發展,都能保留住那份濃濃的鄉情,那份淳樸的民風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鄉村發展的看法你認為該如何留住鄉村的靈魂?】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