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村生火做飯都用柴草,而我們那嘎達的人生火做飯都喜歡用牛糞。
有人問了,牛糞不臭嗎?一點都不臭!草原上的牛吃的都是草,曬幹以後,不但不臭,反而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用牛糞做起飯比柴禾還好用,又好點燃又耐燒,是我們嘎達家家的寶貝。
我們家在鐵路以南住,鐵路以北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主要以養牛和馬為主,平時就在草原上放養。站在高處向遠處望去。藍天白雲下,草原上移動著三五成群的牛。
草原上的草就這些牛的飼料,拉出來的牛糞曬幹以後沒有任何味道,就像把草磨碎以後,用水粘到一起,一坨一坨的。有的人家還將濕牛糞呼在墻上,做保暖。大多數人家都喜歡用晾幹的牛糞取火燒飯。
小時候一放學,我和哥哥就會挎著一個筐到草原上揀牛糞。草原廣闊無邊,我們邊走邊玩。看到幹牛糞就撿起來放在筐裏,幹牛糞輕,一筐能撿好多,而且回家不用曬幹。濕牛糞太沈了,一筐撿不了幾坨就拿不動了。
牛糞撿滿一筐滿就近放一堆,然後繼續去揀,筐滿後再倒在堆上。等牛糞堆夠大以後,我們就回家喊我爸,用自家的架子車拉回家,放到專門盛牛糞的倉房裏。
最過癮的撿牛糞方式是找牛窩子。牛白天吃飽以後,晚上就成群的在草地上反芻睡覺。早晨起來後,牛群離開,就會留下一大片牛糞,很多很多,當地人叫牛窩子。
我們都是在冬天撿牛窩子。在冬天,草原特別冷,滴水成冰。牛糞都被凍成一坨坨的。我們用叉子叉牛糞,一叉一坨。
撿牛窩子必須早晨4點多鐘起床,如果去晚了,可能就被別人撿光了,白跑一趟。有時候,還要頭天晚上到草原上尋摸,牛群在哪兒休息,記好位置,第二天早晨起早直接過去。
冬天撿牛窩子非常辛苦。天還是黑漆漆,我們正睡得香的時候,就被喊起來。我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和棉靰鞡,戴上棉帽子和棉手套,再圍上厚厚的圍巾,圍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兩只眼睛。
草原上的星星好大好亮好多,就像一顆顆晶瑩的珠子鑲在天上。沒有星星的時候,月亮就像一個銀盤子似的,又大又亮。
找到牛窩子,用叉子把一坨坨的凍牛糞揀成堆兒。然後用架子車拉到家周邊的空地上晾曬。等晾幹了以後,再拿回家放到倉房裏。一個牛窩子能拉好幾架子車。我們家倉房裏的牛糞幾乎總是滿著的。啥時候用啥時候到倉房裏取。
我們那嘎達誰家的牛糞多,意味著誰家的男人最勤快!我爸特別勤快又有心。我爸在鐵道上負責巡道。每天他一邊巡道,一邊註意那兒有牛群,記住牛群的位置。然後第二天就帶著我們去牛窩子撿牛糞。一撿就是幾架子車,晾幹以後,夠燒幾天的。
牛糞燒火非常好用,又好點燃。燃燒時又沒有煙。因為是固態的草,燃燒時間長,熱量大,我們說「火硬」。我幫我媽燒火時,我就更愛燒牛糞。
記得,我們那嘎達有很多北京,天津知青落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不習慣,覺得牛糞不衛生,都用煤燒火做飯。可是沒過多長時間,他們也覺出牛糞比煤好。於是,開始跟我們當地的人學,開始撿牛糞,曬牛糞,用牛糞燒火做飯。
我非常懷念我在草原上度過的快樂的童年!懷念我和大哥在草原上撿牛糞無憂無慮的日子!我也懷念父母在寒冷夜裏帶著我們撿牛窩子的溫馨場面!我更懷念用牛糞燒出來的飯菜,金黃的大餅子、噴香的酸菜燉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