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我們都是自閉癥患者」藝術作品展開展,15年關註自閉癥主題藝術創作

2024-04-03育兒

4月2日是第十七個世界自閉癥日,主題是「全生涯服務,全方位關愛」。設立世界自閉癥日,旨在強調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的重要性,以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上午,自閉癥主題藝術家楊燁炘的最新個展「我們都是自閉癥患者」在莫幹山路50號M50創意園對外免費展出。

展覽透過呈現上海藝術家楊燁炘從2010年到2024年的12件自閉癥藝術代表作,以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和油畫等表現形式,引導觀眾走進自閉癥世界,探索自閉癥的艱辛之路。

這一組三聯油畫是藝術家楊燁炘最新創作的有關自閉癥系列作品的第六組。其中,這幅是將近百個印有「今天不說話」的口罩拼成巨大的藍色五角星,另外兩幅是將口罩如同破抹布一樣扔在藍色五角星上,以此來表達對「自閉癥」的擔憂和「星星孩子」的深思。

來自上海一所大學的徐先生告訴記者,「我們沒有這個疾病,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是願意接納這些心理上包括在社會處境上處於弱勢的朋友們。相信大家能夠回歸到我們正常社會生活中來,能夠走向積極以及接納溝通的氛圍中來,也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好」。

觀眾華小姐告訴記者,「這樣一種社會參與式的藝術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去激發公眾參與到很有意義的藝術活動中來,看到一個藝術行動能夠不斷地囊括更多的人群,更加走向大眾化,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地方」。

據介紹,在中國,病理意義上的自閉癥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孩子有200多萬,並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可謂是自閉癥大國。

自閉癥最顯著特征就是與人溝通和交流障礙,表現為語言、社交、行為各個方面的全面異常。從15年前,藝術家楊燁炘開始關註「自閉癥」議題,創作了大量以自閉癥為主題的公益藝術作品,展現了不同藝術形式下個體在自我隔離狀態中的深層心理體驗,並屢獲國內外獎項。楊燁炘認為,自閉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通病,人人都有自閉癥傾向。這個創作於2010年的行為藝術作品【揚愛藝術計劃】,藝術家以一個自閉癥患者家屬被無數張密集的黑網所纏住,掙脫不了這個內心的羈絆,展現了自閉癥家屬的內心痛苦和面臨的困境。

而這個創作於2015年的行為藝術作品【背對觀眾的新聞主播】,深刻揭示了自閉癥患者的內心和現實,盡管外界五彩繽紛,但自閉癥患者好像與世隔,一切的喧囂都與己無關。楊燁炘表示,「我自己覺得我內心深處也是非常孤獨,非常自閉,所以我本質來說有一部份潛質也是自閉癥患者。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陸陸續續創作了很多自閉癥的作品,希望透過一種大眾能夠接受的、有體驗感的、有社會參與度的行為開始,我陸陸續續創作了很多自閉癥的作品,希望透過一種大眾能夠接受的、有體驗感的、有社會參與度的行為藝術,去呈現自閉癥患者的內心感受,讓他們能夠走出自閉,走出孤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有溫度」。

為了讓更多的公眾關註自閉癥,藝術家在後來的作品中,逐漸讓公眾參與到作品的創作中,從校園的大學生到書報亭的賣報人,以期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

楊燁炘曾創立並行起過壹基金最知名的公益廣告行動「今天不說話」,其後持續多年創作了一系列【今天不說話】作品,將「今天不說話」行動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參與式行為藝術計畫之一。創作主題也開始跳出原先的公益範疇,在更大的社會場景中宣揚「不說話」主張,將自閉癥的定義拓展到社會交流障礙,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概念的社會影響。

策展人布達告訴記者,其實很多時候對於自閉癥群體來說,他們本身是不說話的。如果沒有這些能夠讓公眾關註到的,並且可以參與其中的這種形式,他受關註的程度就會更低。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方面這樣的一種藝術形式本身是相對比較適合我們當下社會的一種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更能夠激發公眾對自閉癥群體的參與感,他可以切身地感受到自閉癥群體他們內心世界的這種狀況和變化,這是做這個展覽的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所在。

借由藝術家的視角深入自閉癥的內在世界,可以讓我們實作共鳴並超越現狀。楊燁炘以其獨到的視角挑戰觀念,鼓勵跨越理解的邊界,最終揭開了超越藝術表象之下的人性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