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是兒童接觸最早的文學樣式之一,集「詩、樂、舞」於一身,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那麽,應該如何利用童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
「讀」童謠,發現創造之美。童謠總是用一些口語化、生活化、兒童化的語言闡釋一些常見、有趣的現象,語言淺顯易懂,而且句子短、篇幅小,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在反復朗讀、吟唱中感受童謠的創造之美、品味童謠的語言之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內容、不同節奏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幫助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比如,讀【小老鼠上燈台】時,要讓學生像念打油詩一樣唱讀,然後想象畫面,當學生想到小老鼠咕嚕咕嚕滾下來的樣子時,一定會忍不住哈哈大笑。又如,讀張繼樓的【做手影】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邊讀一邊在投影前表演兔子、狼、螃蟹等動物的樣子,學生先是一個個模仿,然後隨心所欲地創造,真真切切體驗創造的樂趣。童謠形式多樣,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讀、唱,循序漸進地讓學生發現童謠裏的趣味。
「玩」童謠,體驗創造之樂。童謠不僅可以讀、可以唱,還可以玩,許多傳統童謠都是在一邊吟唱一邊遊戲中傳誦的,比如【丟手絹】【拍西瓜】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間將傳統遊戲與童謠相結合,當學生沈浸在童謠的律動中、做與童謠相關的手工、改編童謠歌詞時,便不知不覺開啟了創造力的大門。
「仿」童謠,學習創造之技。童謠一般比較短小,語句規律性強且有許多重復之處,學生很容易模仿。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反復吟誦,發現童謠的規律並根據規律再創造,就可以極大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比如,教學童謠【誰和誰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我問你答」「男女生對讀」等形式朗讀,讓學生在問答間發現童謠的趣味和童謠的內部密碼,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進行仿寫。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寫出了許多有趣的句子:「誰和誰好,北風和雪花好,北風往哪裏刮,雪花往哪裏飄;誰和誰好,鉛筆和橡皮好,鉛筆寫錯字,橡皮全擦掉。」
「畫」童謠,打造創造之基。許多優秀的童謠作品都是以兒童原始的眼光看待事物、描繪事物,本身就充滿了想象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讀童謠、想畫面、繪情境」的方式,讓童謠聯系生活、還原畫面,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打好基礎。比如,讀張秋生的【敏督利】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敏督利隨風飄揚、隨處安家的樣子,然後將想象的畫面畫出來;讀金子美玲的【春天的早晨】時,學生可以想象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熱鬧和小主人公半睡半醒的樣子,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嘗試畫一畫。
「編」童謠,培養創造之能。創編童謠是童謠教學的高級階段,通常需要綜合運用聯想、替換、組合等多種思維方法。比如,我曾嘗試使用教師余誌君「畫滴眼淚流下來」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創造力。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滴大大的眼淚,讓學生猜猜是什麽。「茄子、露珠、寶石……」千奇百怪的答案說明學生正在無邊無際的想象中發散思維;然後,我告訴學生那是一滴眼淚,再讓他們想象眼淚太多會怎麽樣。有的學生馬上想到【愛麗絲漫遊仙境】中的故事,於是「眼淚成湖揚帆起航」「眼淚成災淹沒村莊」等各種各樣的誇張想象脫口而出。最後,我將一些優秀的文章讀給學生聽,他們很快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一句句精妙的語言也就水到渠成了。經常做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想象、思維自由馳騁,學生的創造力自然能夠得到培育和提升。
童謠對於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激發兒童的想象能力、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這些能力也正是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可見,引導學生讀童謠、玩童謠、仿童謠、畫童謠、編童謠,不僅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系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五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12月06日第5版
作者:廖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