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老公和孩子是女人的【自己人】,而不是「敵人」

2024-08-06育兒

真的是男人們善於在婚姻內做甩手掌櫃嗎?難道不是女人強勢導致的?我對面就有這麽一個女人,經常深夜怒吼孩子、責罵老公。

然後在視訊號看到一個視訊和眾多留言。

對孩子摔摔打打,對老公手指戳戳,嘴巴還罵罵咧咧,就算再有道理、再辛苦、也是失去了基本教養和理性的。沒有給孩子們做好榜樣。

如果我是男人,也不想回這樣一個家裏去。

有的女人教育孩子、尤其是輔導孩子作業,很容易開啟「猝死模式」,非常暴躁。但是放開手讓孩子爸爸來吧,她是不願意的,認為男人教不好孩子——「就你那德行,就你們家那種家教,別把孩子教壞了」!

咦!這不是你自己選擇的男人嗎?德行不好的男人,你幹嘛要跟他結婚還生娃?生了一個還生一個?甚至還要依靠他生活和撐門面呢?

既然是值得你嫁的男人,那就必有可取之處,能把孩子教壞到什麽程度?

是的,你曾經是個溫柔嬌俏的小姑娘,那你老公也曾經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呢。

況且,中國99%的父母,就根本不會教育自己的兒子「不負責任」,反而是要求兒子不管任何時候都「要有個男人樣」。可為什麽跟你結婚了,他怎麽反而沒有男人樣了呢?

【當父母】這件事,其實一點都不偉大,不要給自己畫一個金光閃閃的圈⭕️然後使勁往裏鉆。【當父母】其實是給了一對心智並沒有真正成熟的男女,繼續修行的機會,兩個人應該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沒有用武之地的男人,怎麽能成為英雄?

求求這種姐妹,會想一些好嗎?善待自己一些好嗎?

我們女人,比男人更渴望安全感。但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男人其實比女人更渴望安全感。

因為,女人天生比男人更在乎【社會關系】,所以熱衷於攀比,習慣於在小範圍內進行【資源存量競爭】。

而男人天生比女人更在乎【個體認同】,希望在家庭和事業上讓他人看到自己的成就,所以他們必須要在外面進行【資源增量競爭】。

如果夫妻雙方都理解了這一點,就自然會分工合作好了。

男人呢,也應該要多自省,有了家庭矛盾,不要一味責怪或者疏遠妻子,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老家的川渝地區盛產「耙耳朵」,是川渝男人沒有血性嗎?當然不是,而是遷就寵溺自己的女人,這本來是【尊重和愛】的表現。

但過頭了,就是縱容,養成了女人強勢的個性,在家裏唯我獨尊了,時間一長,任何道理都是講不進去的。

你看很多人從管理崗位和幹部職位上下來了,心裏自在不自在?

再說說孩子。

如果了解一點腦科學,就會發現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某些批評打罵,說是一種莫名的傷害,都不為過。

因為未成年人腦子,真的還沒有發育好,讓他們集中註意力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真的有些強人所難!尤其當他們的難點和訴求被無視、情緒又不允許釋放的時候。

前額葉皮質,負責思維、計劃、分析、判斷、專註、社交、記憶、自控……這是靈長類生物前進演化中變化最大的部份,人類的體感知覺和應對環境的處理,需要前額葉皮質來完成。

作為地球上的最高等生物,人類其實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三重大腦並非同時發育成熟:1.本能腦在嬰兒時期(約2歲)就比較完善了。

2.情緒腦則要等到青春期早期(12歲左右)才趨於完善。

3.理智腦要等到成年早期(22歲左右)才基本發育成熟。

所以一個孩子,在他生命的前20年,都顯得有點兒虎,心智幼稚不成熟,這太正常了!因為他腦子真的還沒長好呀。

成年人腦子雖然長好了,也常常做不好一些事,還控制不好情緒,父母又何必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與立場,去要求孩子必須要做到什麽和做好什麽?細想想,不覺得是過分?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

在孩子能量很低、狀態不佳的時候,對他的任何事都不要強求,不要指責、貶低更不要打罵,也不要遷怒於伴侶,而是給孩子【看見 ➕ 愛】,去給他理解與接納。夫妻和睦相處,凡事都理性溫和地溝通商量,做孩子的榜樣,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孩子如果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了,作業做不做或者做得好不好,真有那麽重要嗎?如果你在公司上班一天了,老板還讓你把其他工作帶回家做,而且還要做好,你會不會有厭煩情緒和抵觸情緒?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哪有什麽十拿九穩的事?尤其是在已經到來的智慧時代,確定性越來越小了,我們父母應該教孩子怎麽去坦然面對失敗,而不是不斷地給他描繪成功的美好。

進入智慧社會,一些傳統形態的企業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平台化組織與個人化企業共生,生產主體趨於多元化、微粒化,甚至於「人人都是企業」。

那些善於運用人工智慧的個體,比如設計師、藝術家和創意人,將輔助性工作交給人工智慧,主要精力聚焦於原創環節,其工作效率與輸出能力將獲得極大提高。

在人工智慧助力下,未來個體創業的機會大增,超級個體將崛起為未來的新勢力。新質生產力造就「新質的人」,也源於「新質的人」。

再死死盯著孩子死板冰冷的作業,還要因此大動肝火,傷害孩子與伴侶的自尊,破壞家庭親密關系,值不值得?

玩,是孩子的天性。追求快感和快樂,是人類的本能。無論好到什麽程度的社會,只要這個社會的孩子本身缺乏「幸福快樂」這一項,一代人就有一代人的娛樂方式,就會有寄托孩子旺盛精力的娛樂產品。

這個時代,會玩的孩子才會有創意,從而擁有創新能力。

做父母的,不能死盯著孩子的學習和成績,不要忘記了最容易讓我們的孩子受害的是什麽:是毒教材、是家庭暴力、是校園霸淩、是預制菜走進校園……

這些才是真正影響孩子三觀甚至一生的問題,我們父母更應該註重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總是激動易怒,是因為常常感受到了「敵意」。可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哪來的敵意?

想要真正活得從容,關鍵並不在於壓制情緒,而在於學會辨識和化解敵意。這種所謂的「敵意」,其實往往是我們臆想的「你要和我對著幹」,感覺自己被輕視、不被尊重、不被信任、沒有被關愛著。

孩子不聽你的話,甚至跟你作對,並不是他有多討厭你或者仇恨你,而是他發現無法和你溝通,你無法看見他和感受他,於是他只能開啟本能的防禦機制。

丈夫不愛回家,不願與你親近,不願幫你分擔事務,也並不是他有多嫌棄你或者憎恨你,而是他無論怎麽做,恐怕都得不到你的認同,他在家裏、在你身邊,感受不到積極、輕松且和諧的氣場。

不要因為小事而激動、憤怒,更不要胡思亂想去誤讀出了「敵意」——交待伴侶事情但對方沒做到,立馬暴怒,是認為對方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裏;因為伴侶無意的一句不同意見而展開罵戰,是把對方的話理解為對自己的否認……

換位思考,才容易有同理心。

對於脫離了原生家庭進入婚姻的女人來說,老公和孩子,是生活上的朋友,精神上的依托,是【自己人】,而不是爭鋒相對的「敵人」。

人活著,要豁達,接受自己無法掌控的。要勇敢,去改變自己可以掌控的。同時還要有智慧,能夠分辨【無法掌控】和【可以掌控】的區別。

無法掌控的:命運、時代、大勢。

可以掌控的:提升認知,練習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