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18歲還跟爸爸一起睡,正常嗎?」網友的提問毀三觀

2024-06-08育兒

在網上看到有個女孩提問,說她很信賴爸爸,從小到大都跟爸爸一起睡,現在十八歲了,奶奶說要他們分開睡,但是她覺得這不是問題,因為她很喜歡她爸爸。

看到一個18歲的女孩問出這個問題,直讓人覺得毀三觀,孩子不懂事,難道爸爸也不懂事嗎?俗話說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 ,18歲在古代都可以做孩子的媽媽了,這個年齡心理和生理都已經發育很成熟,即便再喜歡,女兒跟爸爸之間也該有男女界限了。

當然了,雖說現代社會時不時會有一些難以言喻的新聞流傳開來,但多數父母子女之間是純真的親子之愛,為什麽還是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界限呢?

這並不是因為異性父母心理會有陰暗一面,而是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知道,哪怕親密如父母,異性之間也是要保持距離!不管這個人是誰!異性就是異性,不能因為是父女或者母子就模糊界限、任意親密接觸。

試想一下,如果父女之間、母子之間都可以親密無間毫無顧忌,會不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裏認為,只要是非常親的親人,不管是不是異性都可以這樣?如果你家女兒有一個對她非常好的叔叔,那麽她跟叔叔相處時會不會認為只要對自己好就可以像對爸爸一樣?這將是多麽可怕的想法!

那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父母跟子女之間應該如何保持邊界感。

在家庭領域中,父母與異性子女的關系宛如一座復雜而精妙的大廈,而邊界感則是其中關鍵的基石。

這看似微妙的概念,卻承載著無盡的意義和影響。

身體上的邊界感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與異性子女的情感紐帶便開始編織。

最初的時光裏,父母的懷抱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親密的接觸與無盡的關愛渾然天成。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轉,孩子逐漸成長,邊界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比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身體 開始發生顯著變化。曾經那個喜歡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小女孩或小男孩,可能會對父母過度親昵的舉動感到 不自在

父親可能還像小時候那樣習慣性地去親吻已經上中學的女兒的臉頰,但這可能就會讓女兒覺得有些別扭。

同樣,母親可能會在兒子長大一些後還試圖幫他洗澡,這也會讓兒子產生 抗拒心理 。這些都是身體邊界需要調整的具體體現。

身邊有個同齡人,小時候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生活,因為害怕她從小沒有母親自卑,父親又當爹又當媽把她拉扯大,父女倆相依為命很多年。

女孩很好,長大後結婚丈夫也對她很好,可從小的經歷使她極為缺乏異性界限感,有一次竟然趁著丈夫出差,跟父親的一個朋友一起出去玩了5天,回來後跟丈夫道了歉,可丈夫執意不原諒她,非要跟她離婚。

她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自己只是跟一個叔叔一起出去玩了幾天,什麽都沒做,為什麽就要離婚呢?

她顯然沒有明白,自己是越界了。

都已經結婚了,還跟其他男性一起出去玩,即便真的沒有什麽,誰的另一半又能接受呢?

孩童時沒有邊界感,長大便與異性沒有距離感,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孩跟男性之間沒有邊界感,即便彼此之間沒發生什麽,也會影響對方和自己的感情生活,年齡小點別人可以說你不懂事,年齡大點,別人就會說你是「綠茶」。

真正有邊界感的人,一定會給自己另一半足夠的安全感,在異性朋友面前也會明確表示自己有物件的身份,絕不會讓對方誤會對你心存曖昧,這就是基本的性別邊界。

心理上的邊界感

父母跟子女之間,除了性別邊界之外,心理邊界 同樣不可忽視。

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父母 不應強行幹涉 ,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比如孩子喜歡繪畫,而父母卻覺得學音樂更有前途,於是不顧孩子的想法執意讓孩子去學音樂,這就是侵犯了孩子的心理邊界。

或者在孩子交友方面,父母過度盤問甚至禁止孩子與某些朋友交往,也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邊界感的存在 並非要削弱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系 ,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讓這份愛更加 健康 穩固持久

當父母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邊界時,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從而更願意與父母分享內心的喜怒哀樂。他們會在這種健康的關系中建立起自信和自尊,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合適的邊界。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看到邊界感模糊的情況。

有些父母可能出於對孩子過度的 關愛或控制欲 ,難以割舍對孩子生活的全面掌控。

比如,孩子已經成年,父母還總是不經過孩子同意就進入他們的房間,翻看他們的物品。

或者在孩子的戀愛問題上過度幹涉,對孩子的戀愛物件挑三揀四,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另一種情況 是父母自身缺乏邊界意識 ,在孩子面前沒有保持恰當的行為舉止。

比如父親在女兒面前穿著過於隨意,甚至只穿著內衣走來走去,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女兒的感受和認知發展階段。

或者母親在兒子面前談論一些過於 私密 的女性話題,也會讓兒子感到不適。

那麽,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父母與異性子女的邊界感呢?

對於父母來說,首先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時刻關註孩子的成長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 行為和態度

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自由探索和成長。

同時,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和心理認知水平,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和特點。

當孩子開始註重自己的私密時,父母要尊重並給予他們足夠的 私人空間。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註重方式方法,避免使用 命令式或權威性的語言 ,而是盡量采用 平等 尊重 的溝通方式。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認真傾聽並給予正向的回應

對於孩子來說,也要學會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

當感覺到邊界受到侵犯時,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想法,但要註意語氣和方式,避免傷害到父母的感情。

同時,要理解父母的出發點和擔憂,嘗試透過理性的討論來解決問題。

比如,可以心平氣和地和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尊重自己的私密,不要隨意翻看自己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一些具體的方式來強化邊界感。

可以設立家庭規則,明確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規定父母未經孩子同意不能隨意進入他們的房間。

在個人空間方面,為孩子打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房間或角落,讓他們能夠自由布置和享受獨處的時光。

在家庭活動中,也要註意言行舉止的得體性,避免出現不適當的場景或舉動。比如在家庭聚會時,父母要註意自己的穿著和言行,不要過於隨意或放縱。

總之,父母與異性子女的邊界感是一個需要認真重視的話題,它涉及到親子關系的品質、孩子的成長發展以及家庭的和諧穩定。

透過父母與孩子雙方的共同努力,不斷調整和適應,我們一定能夠找到那恰到好處的邊界,讓愛與尊重在家庭中綻放出最絢爛的花朵,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註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