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尊重式養育」讓孩子幸福一生

2024-06-16育兒

參考訊息網6月14日報道 據阿根辛布宜諾斯伊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2日報道,幼年時期在愛裏成長,會為余生帶來情感轉變。

經常親吻、擁抱、愛撫和遊戲,還有一起分享歡笑、歌曲、甜蜜眼神……這些舉動和態度營造出一種安全、信任和愛的氛圍,對兒童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雖然尊重、愛護、耐心、積極傾聽和換位思考是為人父母的重要品質,但在有些家庭中,這些重要因素卻無法得到保證。因此,近年來出現「尊重式養育」這一概念,這是一種與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建立健康關系的思維方式。

什麽是「尊重式養育」

那麽,什麽是「尊重式養育」?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定義,這是一種「基於在教育中尊重對待孩子的方式,更有可能成為有效、健康、適合的養育方式,不僅能促進必要的學習,還能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

「尊重式養育是避免暴力的養育方式,因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會損害身心健康、認知發展、自尊,並削弱和阻礙人際關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阿根廷辦事處的權益保護專家亞歷杭德羅·莫拉切蒂解釋說。

「母親、父親和其他養育者所履行的職責數不勝數,因為它們會根據每個女孩或男孩的年齡、特征和需求而有所不同。」莫拉切蒂補充說。

他還指出,將「尊重式養育」付諸實踐的關鍵日常行動是:愛撫、擁抱、唱歌和親熱;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在自己家裏或廣場等公共空間進行遊戲;設定基於愛和尊重的限制;創造共處空間,如一起閱讀故事、穿衣打扮,以及全家共享美食、共同參與家務勞動等。

在這方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剛剛推出「細心養育」網站,為那些養育和照顧0至7歲兒童的人們提供理念、建議和可靠資訊。與此同時,該倡議還提供可免費下載的指南,指導人們從三方面著手:語言、遊戲和親子關系。

「尊重孩子的養育方式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應有的地位,把他們當作人來對待。」【用愛養育】一書的作者、兒科醫生希梅娜·勒貝洛告訴記者。

萊斯莉·比利安桑特·薩爾塞多是一名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以人本主義方式為未成年人和家長提供幫助。她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用愛養育孩子的根本支柱是用心,即真正關愛孩子,而不僅僅是為了履行撫養職責。愛,意味著要欣賞孩子的獨特性,希望他們過得幸福。這需要溝通、積極傾聽的能力,以及尊重和高品質的共處。」

「以尊重為本的養育方式要求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做法,反思養育孩子的各個方面、階段和挑戰。」莫拉切蒂說。

「尊重式養育」有何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生命的最初幾年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依戀和健康關系的最重要時機之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支持人們以關愛和敏感的方式養育和照顧子女,可以促進預防虐待和忽視行為,以及避免這些行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對身心健康造成的代價高昂的影響」。

莫拉切蒂提供了令人震驚的數據:「在阿根廷,每10個未成年人中就有6個遭受過母親、父親或主要養育者的身體和/或言語暴力,而他們遭受暴力始於生命的最初幾年,並且就在自己的家庭中。」這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專家補充說,各種型別的暴力都會對兒童的人生造成嚴重後果。

「從尊重孩子出發,我們就能幫助他們安全、快樂地成長和發展。這將使他們有足夠的自尊和力量面對生活,應對他們將要面臨的各種境遇。」莫拉切蒂說。從這個意義上說,旨在促進積極養育行為的幹預措施也可以減輕社群暴力和其他負面因素的影響。

勒貝洛認為,「基於尊重的養育方式在生命的最初幾年裏極為重要」。她解釋說:「有多項研究表明,在愛、擁抱和親情中成長(當他哭泣或有需要時,他的呼喚會得到親切回應)的孩子的情感和大腦發育更好,這與沒有得到愛和關註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這位兒科醫生解釋說,忽視孩子(不給予愛)「會使他們體內產生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對大腦發育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促使他們傾向於逃避,並對學習和社交產生負面影響」。

薩爾塞多說:「用愛養育孩子就像用好的材料打下良好的地基,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指出了這些簡單而有力的行動在生命最初幾年產生的影響:「一個充滿愛和尊重的成長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因為家庭,處於成長環境的核心,是孩子學習社交的首要環境。」

薩爾塞多補充道:「這還會影響他們與他人的關系、安全感、自信心和性格構建,以及設定限制、表現出興趣的能力。」

付諸實踐的六點建議

通常情況下,住在一起、過重的養育任務和經濟擔憂會產生壓力、不適和痛苦。這些情況可能會導致家庭內部出現爭吵、憤怒甚至虐待行為,而家庭成員不知道如何阻止緊張態勢升級。那麽,我們該如何應對日常生活帶來的挑戰呢?

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並將「尊重式養育」付諸實踐,莫拉切蒂提出了一些建議:

1.辨識那些導致我們疲勞、不適和憤怒的情況。問問我們自己: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改變它們嗎?一家人能就此聊聊嗎?

2.我們要盡可能避免積累緊張情緒,以免將其傳遞給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

3.相互指責只會制造更多的壓力和憤怒。透過交談和交換意見,別人更容易了解我們的想法和需要。

4.如果我們感到生氣,在大喊大叫之前,讓我們暫停一下,然後嘗試以更平靜的方式作出回應。

5.如果遇到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情況,可以向家人、朋友或鄰居求助,讓他們傾聽我們的心聲,勸慰我們,幫助我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6.讓我們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麽,他們的感受如何。傾訴可以緩解某些緊張情緒。(編譯/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