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不是不聽話,是他做不到」——ADHD兒童家長在困惑中找到答案

2024-07-27育兒

央廣網合肥7月26日訊息(記者周然 見習記者張琳琳)「我是想來找一個答案。」

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負責人徐桂鳳的診斷解答了李玲心中的困惑。

從上小學起,兒子曉天上課愛講話,聽著課突然發呆,老師提問,一臉茫然,「壓根不知道老師剛問了什麽。」作業寫得很慢,坐不住,手上小動作不斷,「摸橡皮,玩筆,面前如果沒東西,甚至會拽根頭發玩兒。」

吼過、罵過甚至打過,做作業時,坐在曉天跟前看著,都管不住他拖延磨蹭、做小動作。「心力交瘁,曾經焦慮到失眠,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麽這樣。」李玲說,直到拿到了孩子的診斷,一切都有了答案:曉天患有ADHD。

那一天,她大哭了一場,哭過後又愧疚不已,「孩子不是不聽話,是他做不到。」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家長的認知變了

ADHD,中文全稱為:註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癥,是一種易發於兒童時期的神經發育障礙。其核心癥狀是活動過度、註意力集中困難、情緒不穩、沖動任性。

據徐桂鳳介紹,ADHD患者是神經傳導物質存在失衡,大腦功能尤其是執行功能異常,「患兒想要集中註意力,但是因為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往往出現‘心裏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困境。」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約有2300萬兒童青少年患者,患病率約為6.2%-10%。

進入暑期,氣溫攀升,與兒童、青少年相關的門診就診量也一路上升。記者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了解到,暑期來就診、測評的孩子也更多了,其中不乏外地家長,「今天還有一位海南患者來就診。」7月25日下午,徐桂鳳介紹道。

7月初,抱著尋求一個答案的目的,李玲帶著10歲的曉天來到了這裏,經過篩查量表、診間觀察、註意力執行功能測評等一系列診斷後,孩子被確診為ADHD。

與李玲一樣,來自湖北的張鑫也帶孩子來到了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據張鑫講述,女兒圓圓從小就表現出了健忘、走神的特性,生活上比較淩亂,「跟她說好多遍,洗澡換下的衣服放在臟衣簍裏,她總是亂丟。」上課開小差、喜歡講話、錯別字多等特點也很明顯,不光如此,孩子還易怒,容易沖動,「學習成績很不理想。」張鑫說,她與丈夫是湖北一所地級市醫院裏的醫生,身邊很多同事家的孩子都比較優秀,讓她壓力很大,「陪伴她閱讀、做作業,有時間就帶出去玩,我和愛人對她關愛備至,真的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我的孩子是這樣?」

直到二寶的出生,張鑫發現了孩子之間的差異,「二寶一歲半時,告訴他回到家換鞋,要把鞋子擺放整齊,喝完奶,把奶瓶放好,他都能做到。」

近年來,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關於「ADHD」的話題討論度逐漸升高,在尋求專業醫學診斷和治療之前,絕大部份家長選擇了上網去搜尋、並互相交流印證。張鑫也不例外,她關註了許多母嬰公眾號,用孩子的行為一條條對照ADHD患者的表現。然而網上搜尋交流結果並沒有在實質上降低她內心的焦慮,「一方面是沒有專業診斷,不願意承認,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去年冬天,在一則關於ADHD科普文章的評論區,張鑫看到一位網友提到了徐桂鳳,「說她是這方面的專家。」2023年12月,張鑫帶著圓圓第一次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今年3月,圓圓最終被確診為ADHD。

「那一刻我反而松了一口氣。」張鑫說,得知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後,她嘗試著去理解她,「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但是之前的她是讓人抓狂的,現在覺得孩子很可憐,她不具備那些執行功能,卻得不到幫助和理解,反而是被埋怨,甚至是嫌棄。」

孩子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孩子被確診為ADHD,該如何應對?

一部份家長選擇了用藥。「根據診斷和孩子相關功能的受損嚴重程度,達到用藥標準的孩子,經過養育方式和行為管理未見明顯效果的孩子,我們會推薦用藥。」徐桂鳳介紹,藥物治療需要長期服用,未到用藥標準的孩子,徐桂鳳團隊則采用家長課堂的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在生活中的養育事項,解決家庭幹預困境。

家庭幹預方法(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供圖)

據徐桂鳳介紹,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非週期性開展家長課堂,「門診時間太短,資訊科普、實際問題的討論沒辦法實作。」家長課堂會設定一些課程,比如ADHD兒童用藥指導、行為問題及應對、執行功能訓練、情緒管理、家校應對等,「有足夠的時間面對面互動,為家長答疑解惑。」

張鑫和丈夫都參加了7月20日—21日的家長課堂。與他們一起聽課的,還有來自北京、天津、江西、四川以及安徽等地的家長。

兩天的時間,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6點,家長們密集地學習了很多養育知識,下課後,大家還激烈的討論,圍著醫生問詢心中疑惑。「了解的越多,越心疼孩子,我重新建立了對孩子的認知,並時刻提醒自己。」張鑫說。

課程結束後,張鑫開始學著用醫生所教的方法去養育孩子,「當她不寫作業時,我不再用懲罰、責怪的方式,而正視她的意見。」當然,理解不是一味的順從,「充分了解她啟動的困難,幫助她一步步分解,先從簡單的做起,總之要溫柔的堅持。」

讓所學的知識變為生活中執行的方法當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困難,張鑫也坦言,這些方法不是神藥,不可能立竿見影,自己也沒有全部掌握,需要慢慢消化,「現在我與丈夫已經達成了共識:孩子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曉天確診後,李玲也學著接受現實,她慢慢相信,確診ADHD不意味著一輩子就「完了」,「我孩子社交能力強,樂觀,很有愛心,也擅長運動,接受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允許多元化的存在,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

李玲和丈夫一直記得孩子確診時,徐桂鳳所說的那段話,「很多人提到木桶原理,都認為盛水量是被短板決定的,但是你換個思路,如果木桶是傾斜的呢?裝水的多少是不是由長板決定的?」

如今,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時,李玲不再逼著他坐在書桌前,而是帶他出去運動,緩解孩子的焦躁。

這個月,李玲還時常翻閱以前的育兒日記,重溫孩子剛出生時自己的期待。在一篇關於母親節的日記裏,李玲寫到,「看著你熟睡的小臉,我真的覺得自己擁有了全世界,希望你一輩子快快樂樂。」

(李玲、曉天、張鑫、圓圓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