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窮人家庭的打壓式教育,越罵越蠢,甚至把孩子逼瘋

2024-09-27育兒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你在家裏,經歷過「打壓式教育」嗎?

2022年,【中國青年報】隨機挑選了2000多名年輕人,並詢問了他們在家中承受父母「打壓式教育」的情況,最終,竟有90%的年輕人都遭受過父母的言語暴力。

而這一比例,恰好跟中國社會的家庭收入結構暗暗相合。

在中國,「窮人」家庭的比例接近90%;在「打壓式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恰好占到了90%。

這一現象,反映了什麽樣的問題?

「打壓式教育」有多普遍

之前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少年說】裏,有一期的一個小女孩,尤為讓人記憶深刻。

這位小女孩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回到家以後家務全包,但卻始終沒有得到過母親的認可。母親對她的教育,永遠都是:「xxx比你厲害,xxx比你更強。」

女孩崩潰,失聲大喊:「可為什麽你總是看不到我的努力!」,說完,她淚水決堤,崩潰大哭。

可面對如此崩潰的女兒,這位媽媽卻表現得十分平靜,她說:「我不打擊你的話,你就可能會有點飄。」

女孩控制好了情緒,耐心地跟媽媽說:「可我不適合激將法,你一直打擊我,只會讓我覺得自己很差,沒自信。」

但小女孩的媽媽仍然固執地說:「你很強的時候,我當然要拍你一下,這有錯嗎?」

聽了媽媽的回答,小女孩最終絕望了,她心如死灰,轉身離去。

這位小女孩的處境,是多少中國孩子曾經經歷過,甚至在成年以後仍然在經歷的?

前幾年,美國一所高校做了這樣一項調查:在美國,每個兒童平均每天會從家長那裏得到四百多句負面評價,而正面評價卻少得可憐,不足20句。

可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願意誇獎孩子的家長都占少數,更多的家長,喜歡用一種批評式的、打壓式的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教育。

在中國,許多家長往往會將打壓孩子的行為稱作「激將法」,認為這有利於孩子知錯改錯,不斷進步。

此外,中國家長普遍認為「謙虛」是一種美德。受這種觀念影響,家長們往往覺得表揚孩子會讓孩子「驕傲自滿」。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家長可能會說「別驕傲,這沒什麽了不起的」,或者「別驕傲,下次再進步」,而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鼓勵的家長卻少之又少。

另外,還有一批家長相信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之類的理論,往往會用十分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

對於這些,中國孩子們早已司空見慣,甚至麻木不仁。可為什麽喜歡「打壓式教育」的,往往是「窮人」家庭呢?

「窮父母」為何更喜歡打壓孩子

教育品質跟經濟條件正相關,這是教育學中的著名理論之一。即便是在家庭教育中,這一理論也能得以適用。

經濟條件的限制,讓這些父母難以接觸更加科學的教育理論,也難以借鑒身邊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相比之下,經濟條件較為富裕的家長,顯然有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接觸到各種教育資源和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能夠嘗試不同的教育方法,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這種經濟條件的限制,在另一個方面的影響是:讓孩子沒有太多的機會選擇。

窮人家庭通常缺乏足夠的資源來支持孩子的發展,如優質的教育資源、豐富的課外活動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成長機會顯然更少,而對於家長來說,這種機會稀少的狀況,也會讓他們形成焦慮心態,從而采取極端的方式來「逼迫」孩子努力爭取。

一個最常見的例子,便是窮人家長和富人家長,在面對高考時的不同態度。

許多窮人家長會告訴孩子:「你考不上好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或者「考不上大學,你就去工地搬磚,去飯店當服務員!」

而富人家長,則會勸自己的孩子別有太大壓力,考不上也沒關系。就算真的考不上好大學,他們也有足夠的能力送孩子留學,也有足夠的財力保證孩子的生活。

這種對於孩子前途的不同態度,導致窮人家庭的環境長久以來處在一種「焦慮」之中。

窮人家長會覺得,認為只有透過不斷地打壓和督促,才能讓孩子更加刻苦,憑借自身的努力去爭取有限的機會。

如此一來,當孩子在學習上稍有松懈時,家長就會嚴厲批評,希望孩子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努力提升自己。卻全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批評給孩子造成了多重的心理負擔。

另一方面,窮人家長自身在社會上的失意,很有可能轉嫁到孩子身上。在教育心理學上,這是一種控制欲的體現。

被「打壓」的孩子,是什麽樣的

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在自己的著作【原生家庭】裏寫過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打擊對孩子的傷害會穿越時空,像一根針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刺痛孩子的心。」

在打壓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有哪些性格特點?

前面說到,長期的打壓式教育,會讓整個家庭彌漫在一種焦慮中。這種焦慮似乎有著一種遺傳性,會隨著家庭教育,融進孩子的性格裏。

長期的打壓,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容易焦慮,還十分容易產生抑郁等負面情緒。成年後,他們可能會經常性地感到緊張、不安、無助,對未來充滿擔憂。

另外,在「打壓式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十分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不斷地打壓、否定,很容易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在極端情況下,他們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上,一旦得不到認可,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渦。

成年之後,他們很可能會為了獲得他人的贊揚而不斷努力。但即使取得了成績,也無法真正感受到快樂和滿足,因為小時候的陰影,他們內心會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

此外,這些孩子們往往呈現敏感自卑、社交能力差、自信心差等性格特點。

可見,「打壓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

結語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也並不是有意而為之。更多情況下,是一種自己以往受到教育的「慣性」使然。

很多父母可能會說,「我以前就是這麽過來的,怎麽到了你就不行?」

但這種教育方式的輪回,只會讓孩子再受一遍自己受過的苦,再嘗一遍「打壓式教育」結出的「惡果」。

既然知道了打壓的壞處,那為什麽不從自己開始改變?

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位家長的共同心願。但草木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少不了鼓勵和贊美。

摒棄「打壓式教育」,應該從每個家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