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解釋風格影響孩子是否樂觀

2024-03-16育兒

#積極心理學##學習#

積極心語:孩子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麽?是樂觀!樂觀的孩子才能充滿希望,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標誌之一。

研究表明,大部份兒童失敗的源頭都與習得性無助密切相關。

習得性無助是我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心理狀態,此時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而事實上並不是「真的不行」。

但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樂觀是可以習得的。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教授看來,能否形成樂觀的「積極思維」,關鍵是對孩子表現的解釋風格。

對解釋風格的判斷有三個維度:是否永久性、普遍性與個人化。以上差別對應是起因始終存在,起因影響許多情況,起因就是我。

積極的解釋風格是這樣的,當孩子某次考試失敗:

父母或老師可以這樣開導:以前你成績挺好,你是可以學好的。/你成績已經比之前進步了10分。/誰能保證不角力,吃一塹,長一智。/你不是沒腦子,而是暫時沒復習好。

這些就是積極的解釋風格,把孩子碰到的挫折解釋為暫時的、特殊的原因,並向孩子指出這是可以改變的因素。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得樂觀。

前幾天我在郊外遊玩,一個孩子奔跑時角力,結果他母親把他拉起來時,不忘罵他「笨死了」,還重復好幾次。這就是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的解釋風格,長期以往,孩子會習得悲觀而不是樂觀。

參考資料:馬丁·塞利格曼【教出樂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