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我們曾經要求孩子聽話,人老了,我們要聽孩子的話

2024-08-17育兒

我大女兒經常教育我:

老爸你老了,不吸煙了,

咱這「九」也得戒了,

吃東西不能吃涼了,

不能饑一頓飽一頓,

每天都要刷牙,不能偷懶,

另外你跟我媽有什麽事,跟我說,不要悶在心裏。

你們老了,身體不如往年了,都要聽話。

…………

人老了,記住著名文學家曹操說的人生總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

我們有什麽理由不——

把快樂置頂?

把不快樂刪除?

人的一生,經歷各種事情,苦辣酸甜,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我們含辛茹苦,把兒女拉扯大了,給他們成家立業,結婚生子。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可以說,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堅強的後盾和最溫暖的港灣。

很多父母在帶大自己的孩子後,還會繼續幫忙照顧孫輩,這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尤其是當奶奶,和當姥姥,不僅要付出體力和精力,還要不斷學習育兒知識。

比想當年伺候我們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心,和細心。

飯菜涼了熱了,衣服厚了薄了,都要面面俱到。

而且,照顧孫輩也需要我們和子女之間的及時交流和相互理解。

不能認為自己,當年拉扯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成績有多大,功勞有多高。

所以我們老了,閑事少管,只管悉心照料晚輩,打理家務,做一個聽話懂事的老人。

還有一位古代的書法家說過: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要常想一二」。

其實生活中,除了生老病死,相見和別離,婚喪嫁娶之外,90%的事情,都是「中性」的,不會直接讓我們快樂與不快樂。

比如——

生活中的一日三餐。

社會上的人情往來。

工作上的迴圈往復。

等等幾乎所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平時在這些「中性」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任由不愉快的情緒,滋生蔓延,帶來更多不愉快。

我們會把這些「中性」的事情,辦壞,辦砸,事情會向不愉快的方向發展。

相反,在做事以前,調整好的心態,平復心情,我們反而會把許多「中性」的事情,辦好,辦妙,辦的順利,從而使我們的心情向好,持續向好。

甚至,即便是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們控制情緒,平復心情,調整好心態,積極處理,事情會最大機率的,向好的方向轉換,發展。

因此,既然我們生存在紅塵中,既然我們不能做到天天快樂,也無法保證所有事情都一帆風順,但是我們要允許一切發生,從容淡定的面對生活中的不愉快,註意及時調整心態。

我們老了,麻煩孩子們的時候,就要到了,所以我們應該註意自己的身體,日常我們要做到——

把生活的不快樂,刪除,

或者無限期的縮短,

把生活中的快樂,置頂,

或者無限期的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