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想跟兒女搞好關系,老人要撬開3把鎖

2024-03-12育兒

文/越越爸育兒

能困住你的,從不是高山險阻,而是身上背負的鎖鏈。

對於兒女,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被百般刁難時,明明準備好了有力反擊,卻還是在種種善意中偃旗息鼓;

常忍氣吞聲時,明明盤算好了立即翻臉,卻還是在百般顧慮中搖擺不定;

已痛不可當時,明明做好了決裂的籌劃,卻還是在各類心軟中敗下陣來;

老人和兒女,本是這世間最親密的關系之一,卻在是非與紛爭的持續沖刷下,情分早已蕩然無存,僅剩血緣紐帶來苦苦支撐著所有。靜心想想,這樣的結局,在雙方身上更直觀反映出一種極其的可悲。

很難想通的是,親子關系為何會發展至此呢?

有人說,是因為老人一葉蔽目;

有人說,是因為老人認知局限;

有人說,是因為老人心有所困。

其實,在越越爸看來,這些都可以通通歸納為被自我鎖住。是自己束縛了雙手雙腳的前行,也是自己桎梏了身體與靈魂的交融,最終在無可奈何下陷入寸步難行的局面。

這一切,就像盧梭所說: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自己的枷鎖之中。」

那麽,老人怎樣才能和兒女搞好關系呢?

個人以為,唯有向內突破,才能向外生長,要想打破親子關系的僵局,就從撬開下面這3把鎖開始。

01 撬開眼中的鎖,看見自己。

做人,看透一切後依然痛苦,只因沒看見自己。

余華在【活著】一書中曾寫道: 「生命,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他人的看法和期待。」

為自己而活,看似非常淺顯的道理。

可現實中,對許多老人來說,這卻成為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求。在和兒女相處的大半輩子裏,她們的眼睛,能看到俯首甘為孺子牛,也能看到蠟炬成灰淚始幹,卻唯獨看不到自己。

於是:

操勞一生,從沒想過盡頭;

犧牲一生,從沒想過中斷;

忍耐一生,從沒想過遏止。

此時,老人的眼睛就像一把鎖,早已銹死在了兒女身上,也正是從這刻開始,把自己的命運拱手讓與他人,隨波逐流的邁向不幸或淒涼。

別不信,當一個老人的眼裏全是兒女之時,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最容易縱容的是人性。那些不感恩也好,那些被欺負也罷,皆是眼睛被鎖住的代價。

而要想從中解脫,老人唯有撬開眼中的鎖,竭力去看見自己。

屆時,可能依然會痛,但你的喜怒哀樂會更貼切,你的悲歡離合會更真實,而不至於活得那麽扭曲與卑微。

楊絳先生就曾說過: 「我們都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所以,到了晚年,只有那些撬開眼中之鎖的老人,才會明白活著的物件與價值並非兒女,而是看見自己。縱使這世界再薄涼,卻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真正摧毀那些能看見並堅持愛自己的人。

02 撬開腦裏的鎖,提升認知。

人生如修行,一面修的是自我認知,一面修的是破除固執。

曾聽過一句話: 「遭受的所有痛苦,並非世界處處與你為敵,而是自己的高度不夠或認知尚淺。」

的確,人總是被認知以外的事物降維打擊……

就像對兒女的認知,許多老人或沈浸在過往中自欺欺人,又或者深陷於傳統裏欲蓋彌彰,真被現實打到措手不及之時,依然一副不願接受和不可理解的神情。

關系為啥變成這樣呢?

傷害真是兒女故意為之的嗎?

血緣支撐起的親情真會不堪一擊嗎?

讓一個思維被鎖住的老人來回答這些問題,答案往往是固執與偏激的。只因在認知根深蒂固的驅使下,他們既找不到舊有觀念的支撐點,又不願打破阻擋在前的圍墻。

最後,就只能在親手鎖死的牢籠中,周而復始的跌跌撞撞,苦了就勸慰自己忍忍就好,痛了就說服自己保持麻木。

其實,老人要想徹底解脫,只需撬開腦中的鎖,讓思維遠離固化,讓認知跟上節奏與得到昇華。

屆時,現有的格局和境界,會讓你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和真相,更輕松擺脫過往那些無謂的纏結。

莊子在【逍遙遊】中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夏蟲不可語於冰,井蛙不可語於海」,不同的認知與格局,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所以,到了晚年,老人只有主動撬開腦裏的鎖,才能在認知上保持快人一步。否則,你在兒女身上經歷的所有苦難,都不過是為自己買單罷了。

03 撬開心上的鎖,停止內耗。

在生活中總是喊累的人,大多都是被自己耗幹。

稻盛和夫曾說: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內耗,別人說的話會反復咀嚼,別人做的事會過度分析,別人的評價會否定自我。」

身處內耗的人,看似放不下他人,實則放不過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部份兒女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早已把老人那顆心紮的千瘡百孔,就連每次呼吸,都會伴隨著致命的疼痛。

可即便如此,她們中相當一部份人,要麽把責任歸於己身,要麽把苦痛藏於心底。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反復煎熬。

其中,有糾結難忘的過往;

其中,有無可奈何的當下;

其中,有難以預知的未來。

所有憋屈的情緒,被緊緊鎖在心裏,形成一種閉環,既不能被自我消化,又找不到出口釋放,最後只能在無限的內耗中飲鴆止渴。

其實,老人要想跳出其中,只需撬開心上的鎖,讓情緒流出,讓自己強大就好。

屆時,你會看淡得失與輸贏,會看清功過與冷暖,在沈浸化做自己的過程中,收獲以往無可比擬的輕松。

楊絳先生曾說過: 「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不是所有東西都配占有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請你接納。」

所以,到了晚年,老人要積極撬開心上的鎖,別在情緒中拼命折騰,別在精神裏反復內耗。不管身處何種階段,成長的第一要義都是跟自己釋然與和解。

04 我想說的是。

塔勒布在【黑天鵝】中曾說: 「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老了以後,我們之所以容易被束縛或困住,並非兒女強加了多少苦難,而是自己背負了太多沈重的枷鎖,反之作用在關系上,自是剪不斷、理還亂。

撬開眼中的鎖,是為了回歸自己;

撬開腦裏的鎖,是為了提升認知;

撬開心上的鎖,是為了遠離內耗。

人老了,撬開身上的3把鎖,我們不是為了超越高山,也不是為了征服大海,而是為了戰勝那個過往的自己。為自己解鎖的人,才有資格自渡並超然一切。

看到這裏,你撬開自己身上的鎖了嗎?

歡迎關註【越越爸育兒】,一個專註為帶娃老人理智發聲的原創陣地,為你深度解析各類家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