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是時候告別苦情式育兒與負疚式盡孝了

2024-08-02育兒

從前的人是真苦,而現在的孩子多半不會了解,更無法理解。

整體物質匱乏的年代和整體物質富足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普遍匱乏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和相對富足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難以產生共鳴。

在個人無法左右的布滿艱難困苦的過去,能讓孩子在極少能填飽肚子的情況下長大成人就是為人父母者的功德一件。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過早幫著父母忙生計的孩子懂事早、能吃苦、易感恩。

而今呢,已是普遍脫貧的時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物質越來越豐富,現在的人不愁溫飽,只愁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東西。

如果說從前的節儉是物盡其用,那麽現在的節儉就是不浪費東西。

在手機上刷到一則短視訊,引人深思。

短視訊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已經成年的兒子做好飯,從叫父母吃飯到整個吃飯過程,都在用以前自己未成年時父母常在飯桌上對他說的話來說父母,弄得父母非常郁悶。

換成以前,這兒子簡直是不孝的代表人物,輿論會一邊倒地予以批評,但看評論區,卻有不少人感到共鳴——老一輩人在飯桌上對孩子的種種數落以及處處體現自己養家不易的悲情訴說,帶給了未成年子女難以言表的心理壓力。

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成長歷程,發現自己出生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的父母做得還好,並沒像那則短視訊中所展現的父母那樣在飯桌上對我們說話。

不過這則短視訊的確引人深思。

首先,當兒子張嘴閉嘴說著父母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時,讓人聽著很不是滋味,作為旁觀者的我的感受是:原來一個人所說的充滿指責、抱怨的話語,帶給被數落者的是充滿郁悶的壓抑之情。

其次,這個短視訊讓我想到了迄今為止還存在的苦情式育兒與負疚式盡孝。

什麽是苦情式育兒呢?就是父母因在艱難困苦中把孩子拉扯長大而產生的悲苦愁悶化作日常的指責數落,從而催化孩子知足感恩、早日懂事,以分擔家庭重任。

苦情式育兒對於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人來說,既司空見慣又無可厚非。

畢竟,在舊社會生育無法控制,許多夫妻被動地生育孩子,難免會把孩子視作「討債鬼」予以厭棄,日常對孩子往往是以指責、數落、訓斥為主。

在物質匱乏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不但生活簡陋而且內心粗糙,為人父母者不經意間就會對孩子轉嫁生存壓力,任意對孩子進行心理蹂躪。

於是苦情式育兒風盛行,父母因養育子女而勞苦功高,子女唯有對此感恩戴德,可怎麽也還不清父母養大自己的那無法計量的恩情,由此產生了負疚式盡孝。

所謂「負疚式盡孝」,就是子女不僅要盡孝,還要懷著自己讓父母吃苦受累了的虧欠心理來盡孝,顯然為人子女者把自己置於父母的人生累贅的地位。

一代代人就這樣理所當然地在「為人父母者苦情式育兒,為人子女者負疚式盡孝」的傳承中熬了過來。

可是,當時間來到了二十一世紀,苦情式育兒與負疚式盡孝就變得有害無益。

當生育可以控制,為人父母、養育孩子就成了自主選擇,無需怨天尤人。

當社會已然進步,為人父母早就少了生產力落後時的舉步維艱萬般不易。

當認知逐步提高,為人父母者與為人子女者需要互相尊重並且彼此善待。

當今時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當是愛的關系,而非債務關系。

真愛不會因貧富逆順而變化,即使父母不富裕也可以給孩子深切的父母之愛,反過來子女對於父母也是這樣。

如今依然心懷苦情要求孩子感恩不盡的為人父母者倒沒什麽,而那些負疚式盡孝的為人子女者(以20世紀出生的60後至80後的人為主)則感覺十分痛苦,而假如當前正養育未成年子女的新一代父母繼續滿懷悲情地讓孩子心生虧欠的話,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精神出現問題。

父母與子女本來是十分美好幸福的親情關系,何必搞得那麽苦那麽累那麽慘呢?

是時候告別苦情式育兒與負疚式盡孝了,取而代之的當是愛心式育兒與愛心式盡孝——父母與子女不僅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結,還要有後天主動去培育的愛的聯結。

唯有在愛的聯結中,為人父母者育兒才育得心甘情願,為人子女者盡孝才盡得輕松愉快。

泠風思語寫於2024年7月23日,六月二十,周二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