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少年的獨白 | 用好網路「雙刃劍」

2024-01-01育兒

開 欄 語

抽煙、打架、盜竊……這些是他們的黑色標簽。他們被當作「有問題」的孩子,在他們的背後,都有一份愛的缺失。他們曾是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也曾努力想成為發光發熱的人。

「這個世界真的有人愛我嗎?」為進一步落實未成年人「兩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市檢察院攜手市兒童友好專班、市教育局、市婦聯創設了【少年的獨白】欄目,邀請學生走進涉未成年人案件,用同齡人的心靈去觸碰同齡人,以孩子的視角訴說案件,回答愛與不愛的話題。希望給當下迷茫、缺少關愛、想要奔跑的孩子們更多的鼓勵、希望、溫暖和力量,給家長們更多愛的方向,匯聚更多的未成年人保護力量。

2023年第五期(總第九期),在【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之際,常山縣人民檢察院未檢檢察官走進常山縣城東中學,以案例講述會的形式與同學們分享案件背後的故事,告訴大家要用好網路這把「雙刃劍」,遠離網路電信詐騙。

下為檢察官的講述——

承辦檢察官

常山縣檢察院 樊佳惠

瑞瑞很早就開始學會了抽煙、打架,他在身上刻意文上許多文身,彰顯出自己的獨立與特別,但最終因為一起網路電信詐騙案件進入了檢察機關的視野。在案件辦理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瑞瑞的父母對他寄予厚望,夫妻倆含辛茹苦經營一家小店,卻省吃儉用送瑞瑞離開家鄉到教育條件更好的城區讀書。但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青春期的瑞瑞開始不知所措,他進入了脫離原生家庭庇護後的迷茫期。漸漸地,他跟一群與他年紀相仿的「好兄弟」走到了一起,遊手好閑、吃喝玩樂,漸漸地,資金上的捉襟見肘和「好兄弟」的情義所求,讓他和「好兄弟」一起在暑假期間實施了網路電信詐騙,透過暗網聯系實施詐騙的上家,以領取薪資等話術詐騙被害人,詐騙數額高達11萬余元。

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後,我們先後透過家長面談、檢察約談、心理咨詢等途徑與瑞瑞進行了深入溝通,由內而外地去了解瑞瑞的心理需求,進而分析其違法犯罪的動機與能力,從而精準幹預,打消他的心理壁壘,幫助他真正認識到了錯誤。

「我最早的叛逆就是為了讓我爸媽多關心自己,之後的違法犯罪主要是礙於朋友情義,我真的知道錯了,爸爸媽媽,對不起!」瑞瑞最終向自己的父母道歉,訴說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真正做到了和父母和解。之後的半年裏,瑞瑞在父母經營的小店幫忙、在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聽法治講座、在敬老院當社工,這半年忙到自己都沒有時間去打遊戲了。

檢察機關也透過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等第三方機構對瑞瑞的家庭和教育環境做了全面而細致的評估,對其家庭及教育環境的改善提供了建設性意見,一方面,建議進一步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及時互通學生個人學習生活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建議瑞瑞父母參加一定的親子教育課程,為其解決親子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

在經過全面的評估之後,檢察機關最終決定,對瑞瑞作出附條件不起訴處理,並委托學校等第三方單位繼續落實幫教措施。

瑞瑞的故事告訴我們,金錢的誘惑需要我們謹慎對待,父母的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朋友的選擇更需慎重,作為網路「原住民」的未成年人,更要用好網路這把「雙刃劍」。

下為學生作品——

重來一次的機會

作者:常山城東中學 汪杭一

我的父母生育較晚,所以對我的出生是非常地高興和期盼,一直給予我充滿愛和關懷的家庭環境,由於有著大山孩子的淳樸和友善,在學校裏老師和同學們都對我贊賞有加,我也期待著迎接更多的挑戰和成就。但離開父母身邊自己去讀寄宿初中後,跟父母的溝通開始變少,父母覺得我不聽話,我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從一開始的相互關心逐漸變成爭吵最後變得不想說話,但我希望有人理解我明白我支持我,這個時候,我在學校裏結識了一個新朋友,他似乎很有魅力,總是帶著一群看起來很酷的朋友,我渴望被他們接受和認可,於是我開始和他們一起玩耍和聚會,我跟他們一起抽煙、喝酒、紋身、打遊戲,這些都是父母壓抑這我的天性,讓我在這裏得到了完全釋放。父母越不希望我做什麽我越要做什麽,也在這個階段,隨著疫情的暴發和網課的學習新模式沖擊,本身就有了網癮的我,成績一落千丈,不知所措,只能在遊戲中去尋求獲得感和成績,靠遊戲來逃避現實。

在進入高中後,隨著心理和生理的逐漸成長,我認為我不應該再被父母管束,為了證明我的獨立,我想讓他們知道我已經是一個大人了,我的朋友我的選擇都是正確的。就這樣,在好友的「利誘」下,以「提供電話卡、手機給詐騙分子,幫詐騙分子打電話」的方式,協助朋友開展「網路銷售」。雖然知道這可能是犯罪,但我覺得17歲的我其實是在養活自己,甚至很快就可以賺大錢,殊不知已經一步步踏入涉嫌犯罪的深淵。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犯罪行為終於被發現,我被指控刑事犯罪。父親的責怪和母親的眼淚讓我感到深深恐懼和絕望,那一段時間我的世界都是黑暗的,所幸我還是遇到了一束光,檢察官並沒有對我施以嚴厲的懲罰,而是給予我幫助和關懷。她了解了我的背景和動機,認識到我是一個迷失而又渴望改變的未成年人,不厭其煩地找我談心跟我釋法說理,為我聯系心理咨詢師讓我接受心理輔導和教育。

從犯罪被發現直到現在,我一直在後悔,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不會跟父母爭吵,跟朋友鬼混,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每天都在祈禱我的人生可以重來一次,好在檢察官給了我獲得了重來一次的機會,有了這一次難忘的經歷,我一定會珍惜家人,重拾信心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下為教育工作者案例隨想——

常山縣春泥公益協會會長

林曉劍

在本案中,主人公瑞瑞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淳樸善良的孩子,最後 卻以身試法、觸犯了法律的底線。究其原因,主要包含個人、家庭、社會等以下幾點:

個人方面,一是交友不慎,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和分析能力。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就是在逐步培養孩子適應社會,步入社會的各種能力和知識。身邊的事物、人物均會對孩子產生重大的影響。培養未成年人對事物的是非觀、價值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沈迷網路,失去對未來的憧憬和奮鬥精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得不到成就感,不以吃苦奮鬥努力學習為目標,也就意味著他在距離期待不勞而獲的路上越來越近。靠著在網路世界去尋找獲得感,以為網路就是法外之地可以為所欲為,也就為後期迷失人生方向埋下了伏筆;三是意識淡薄,缺乏對法律的敬畏和學習能力。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法律規定,秉承對未成年人「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給了未成年人一定的容錯機會,但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特別是在預防網路詐騙領域、青少年校園犯罪領域,目前仍有很多像雷瑞瑞一樣的孩子,對於相關法律常識的認知還是非常薄弱。

家庭方面,該案例中的家庭還是相對比較完整,孩子從小就深受寵愛,在家庭教育當中,不同親人的教育理念不同,產生的教育偏差碰撞,也使得家長教育的原則和權威受到質疑與挑戰。過分地保護,使得孩子對社會的自我判斷能力減弱,降低了對於自我的嚴格要求,養成了隨意任性的習慣,也為誤入歧途埋下了伏筆。

社會方面,三年疫情,對於孩子的學習和交際能力都是嚴峻的考驗,既是挑戰亦是機遇。但是很多孩子在疫情時期,沒能合理地控制好支配網路的時間,從而迷失在網路的世界,成為間接受影響的群體之一。也是疫情時期新興了非常多的網路交友平台和新型網路詐騙手段,使得很多青少年防不勝防誤入歧途。

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本案例中,檢察機關始終以挽救每一個未成年的使命感對案件當事人進行幫扶和教育,為迷途的孩子重新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可謂用心良苦。雷瑞瑞也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糾正自己的「偏航路線」,重新投入學習生活,慢慢回歸正軌,正是體現了「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司法原則,有效地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彰顯了新時代檢察工作的使命擔當。

供稿:第六檢察部

編輯:占恬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