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人民日報推薦:讓孩子看這4部紀錄片,激發孩子內驅力,孩子更自律

2024-09-03育兒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

現在的孩子怎麽這麽「 費媽 」呢?

有媽媽吐槽自己的孩子: 幹啥都是和擠牙膏一樣,不催不動。

沒想到,好多媽媽對比都表示很「羨慕」: 這樣的孩子就算好的了,更要命的是你催,他也不動。

好話說盡,道理講爛,可就是不聽。

家長真是欲哭無淚。

這讓我想起蘇格拉底的一句話,他說:

育,不是無休止的說教與拉扯,而在於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力量——內驅力。

確實,有時候孩子不學習,並不是我們道理講得不夠多,也不是我們催的次數不夠多,而是沒有激發出孩子的內驅力。

內驅力就好比是發動機,它是一股源自內心的動力,它才是推動著孩子不斷前行、自我超越的關鍵。

而缺乏內驅力的孩子,常常表現的拖拉、磨蹭、對學習沒興趣。

孩子心煩,父母焦慮,「雞飛狗跳」的「費媽」生活就成了常態。

人民日報推薦:頻繁讓孩子看這6部紀錄片,輕松激發孩子內驅力,孩子更自律!

一:【翻山涉水去上學】

這是一部教會孩子堅持與夢想的力量的紀錄片。

【翻山涉水去上學】這部紀錄片,用鏡頭捕捉了這些孩子不屈不撓的求學之路。

當我們的孩子還在抱怨父母接送自己上學時,開的車不如同學家的好時,這些孩子卻連一條安全的上學之路都沒有。

他們每天需要翻越崇山峻嶺,趟過湍急河流,踏過崎嶇山路,頂著惡劣天氣,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到達學校。

就像這位網友的評論中所說:

「有的孩子僅上學的路上,就花光了所有的力氣。

我們討厭讀書,而他們為了讀書每天獨自面對死亡。」

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

影片中的每一幀畫面,都能讓孩子深刻體會到「 為什麽而學習 」?

除了分數和名次,學習更是為了實作夢想,為了改變命運。

作為同齡人,相信孩子看到這一幕幕的畫面後,內心會被深深的觸動,內驅力也會被悄悄激發出來。

二:【18歲的流水線】

這是一部能夠喚醒孩子教育的價值與意義的紀錄片。

職業不分貴賤,但我們仍舊要努力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

【18歲的流水線】這部紀錄片,透過對比同齡孩子的不同生活狀態,引發大家對於教育價值和人生選擇的深刻思考。

每天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機械的工作的孩子,他們似乎已經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單調且乏味。

而與之同齡的大學生,他們或許暫時還沒有工作,但因為有夢想,他們的生活每天都充滿鬥誌。

人總是在失去了之後,才會意識到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麽。

【18歲的流水線】激勵著孩子們珍惜青春,讓孩子們知道,教育不是一紙文憑。

讀書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完成老師的要求。

它是為了自己過上更舒適、更有價值感的人生。

它是讓你未來擁有更多選擇機會的奠基石。

三:【高考】

高考不能決定命運,但它卻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好走的路。

無論你對高考有多少「怨言」,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對於出身普通的孩子來說,唯一能覆寫命運的,就是這場相對公平的考試。

在【高考】這部記錄片中,開頭就用鏡頭對準了號稱「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

一位女孩兒的話讓人淚目,她說:

不考,會‘死’得更慘,考了還有希望呢 」。

為什麽他們日復一日地做題做到崩潰都不曾放棄?

為什麽父母砸禍賣鐵也要供他們上學?

因為他們知道, 想要走出大山,想要擺脫貧困,只有高考這一條路。

相信孩子們在看完這部紀錄片後,都會讀書、學習的意義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

四:【出路】

這部紀錄片讓孩子們意識到,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重要性。

導演鄭瓊歷時6年,跟蹤了三個階層,農村、小鎮、一線城市的三個孩子,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了他們的成長歷程。

命運的不公平我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這部紀錄片真實得幾乎有些殘酷了,社會階層決定了父母自己的價值觀,這又進一步決定了孩子最後能成為什麽樣的人。

可是,它同時讓孩子們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無論出身如何,無論生活有多艱難,只要心中有夢想,只要咬牙不放棄,終會到達屬於自己的那座高峰。

正所謂: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