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佑吾幼 | 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麽辦?

2024-07-04育兒

開欄語

【孟子】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童健康心系千萬家庭。廣東省中醫院兒科許尤佳、楊京華教授帶領團隊開設【佑吾幼】科普專欄,定期推播育兒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識,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近期門急診會接診一些患兒,剛生病不到1 天,就出現了39-40 ℃的高熱,服用退熱藥後體溫下降不明顯,3-4 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體溫又會再次上升。碰到這種情況,家長都會非常著急。


家長們最擔憂的莫過於體溫過高會引起驚厥,甚至會燒壞腦袋。

然而實際情況和家長的預想卻不太一樣。體溫的高低和病情嚴重程度並不成正相關。 39 ℃和 40 ℃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家長們常常因為陷入這樣或那樣的誤區,所以會非常擔憂焦慮。本期內容由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倪曉良醫生來解答家長的疑問。


高體溫會不會引起驚厥?

熱性驚厥 的發生和 體溫升高 有關系,但是和 體溫高低 沒有太大關系。


不少家長都認為高體溫才會引起驚厥。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臨床中接觸到的熱性驚厥發生時的體溫,從37.5 ℃-41 ℃的都有。熱性驚厥並非高體溫獨有。只要發熱,都有可能會誘發驚厥發生。


發熱時往往會經歷這麽一個過程,即體溫上升期- 平台期- 下降期。簡單舉個例子,當孩子開始發熱時,即進入體溫上升期,從正常體溫逐漸升高,當升高到某個溫度不再升高時,就進入平台期,在平台期維持一段時間後,體溫開始逐漸回落,就進入下降期。


熱性驚厥多發生在紅字階段


熱性驚厥,可以發生在上升期、平台期、下降期中的任何一個時間。不過臨床中所見的熱性驚厥急性發作,大多發生在體溫上升期和平台期。

及時吃退熱藥

能阻止熱性驚厥的發生?

不能

家長們寄希望於透過及時服用退熱藥能夠阻止熱性驚厥的發生。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上幾乎不可能達成。


再次強調一遍,熱性驚厥的發生,和體溫升高有關系,但是和體溫的高低沒有關系。即便服用退熱藥,也無法阻止可能發生的驚厥發作。


體溫升高後,如果沒有達到某個體溫點,即便服用退熱藥,也是降不了的。當體溫在平台期維持一小段時間後,退熱藥才能起到較為顯著的退熱效果。在體溫上升期服用退熱藥,阻止不了體溫繼續升高,更不可能在上升期將體溫「打下來」。


至於這個平台期是多少度,每個人、每次發熱都不同,無法預測,有時候可能是37.8℃,有時候可能是40℃。


高體溫會不會燒壞腦袋?

單純的發熱 不會 燒壞腦袋!

人體細胞對高溫的耐受溫度極限,大概在41.2 ℃-42 ℃,如果這個溫度持續較長時間,不光對腦細胞會失真傷,還會對其他臟器產生傷害。


什麽情況下人體會達到這種極限體溫?那就是夏季常見的重癥中暑—熱射病。在醫學上這種情況稱之為過熱,和感染引起的發熱機制不太一樣。身體產熱和散熱機制失衡,導致極高的體溫不能下降,從而引起全身臟器細胞損傷。


而一般的感染,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極限溫度。如果沒有其他異常的表現,體溫在41 ℃以下都是相對安全的,家長不必過於擔憂。


註意,是很少,不是沒有。一些重癥感染,或中樞性感染,或感染誘發的異常免疫狀態如免疫性腦炎,如果影響到體溫調節中樞,也是有可能會引起極高體溫的。而出現這些嚴重感染的情況,除了體溫異常外,還會伴隨有精神不好、口唇發白、驚厥、呼吸異常、皮膚花斑紋 等表現。 因此如果體溫超過 41 ℃,或即便體溫不高,但出現前面提到的異常表現,需要盡快就醫。

面對高體溫,家長該怎麽辦?


獲取正確的體溫

準確的體溫值一般指的是核心溫度,但是核心溫度我們是測不到的,只能透過一些途徑測量間接的反映核心溫度,例如口溫、肛溫、腋溫,臨床常用的主要是測量腋溫。


額溫和耳溫受環境、活動等情況影響較大,只能作為參考。當測量額溫或耳溫發現體溫升高時,我們應當用腋溫復測。同樣,額溫或耳溫沒有顯示發熱,也不代表就沒有發熱。


例如額溫槍測量體溫41 ℃,但腋溫只有39.5 ℃,這時候是以腋溫為準。又如一個孩子剛剛運動完,用額溫或耳溫槍測量體溫37.8 ℃,這時候應該讓孩子在室溫下休息片刻,然後用腋溫復測體溫。寒冷的冬季及炎熱的夏季,對額溫、耳溫的影響更大。


額溫或耳溫測量具有方便、快速的特點,適合在幼托機構、學校、醫院預檢分診等場合進行快速篩查。當孩子生病,需要獲取更準確的體溫用以評估病情,建議使用腋溫。只有當孩子確實難以配合腋溫測量時,才使用額溫或耳溫測量。

吃退熱藥

體溫下降不明顯怎麽辦?

讓家長感到焦慮害怕的,就是體溫不降會不會燒壞腦袋、燒成驚厥,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吃退熱藥的首要目的,並不是降體溫!


你沒看錯,服用退熱藥的首要目的不是降體溫,而是讓孩子「舒服」。


現在能安全用於兒童的退熱藥有布洛芬和對乙酰胺基酚 兩種,這兩種都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其抗炎的藥理機理,具有解熱、鎮痛作用。「解熱」只是其中的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在於「鎮痛」。


當孩子出現發熱,同時伴有頭痛、關節肌肉疼痛,或周身酸痛乏力,小嬰兒不懂表達,可能會表現為哭鬧煩躁、粘人等,這時候服用退熱藥,就能用到其「鎮痛」的作用,能讓孩子舒服的度過生病的這個階段。當孩子服用退熱藥後,上述這些不適感減輕、消失,孩子的精神狀態恢復、能夠再次嬉笑玩耍,或者能夠安靜入睡,那麽服藥的目的就達到了,不必追求體溫要降到多少度以下。


所以當孩子有發熱,同時伴有不適感時,服用退熱藥後家長要關註的主要是孩子的不適主觀感受、精神狀態等有無改善,體溫能不能降、能降多少並不是主要的關註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不需要監測體溫了,發熱熱勢、對藥物的反應等,對預測病原病因有一定幫助,條件授權的話還是要監測記錄體溫。

最忌「病急亂投藥」

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有點頭疼腦熱,家長肯定會有焦慮情緒。但關心則亂,這時候家長容易對寶寶做出錯誤的選擇,例如一見發熱就自行服用抗菌藥物如頭孢。大部份的感染都是病毒引起,抗菌藥無效。而且抗菌藥沒有退熱效果,抗菌藥≠消炎藥!


有些家長為了能快速降溫,會兩種退熱藥同時聯用,這樣做風險非常大,體溫確實可能會快速下降,但也可能會導致休克。有些復方制劑也含有退熱藥成分,如果疊加使用,有可能會導致藥物過量,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衰竭。兩種不同的退熱藥可以交替使用,但不能同時使用。


合理套用退熱藥


為了退熱,家長常常會要求使用快速退熱的方法,如打退熱針或藥物滴鼻等。一些看似有快速降溫的藥物,如 安乃近、胺基比林、賴氨匹林 等,因 藥物副作用大 ,早已被禁用於兒童。像激素類藥物,具有退熱效果,但其退熱機理是抑制免疫,雖然看似體溫降了,卻可能給入侵病原體一個瘋狂繁殖擴散的機會,等藥效一過,發熱可能會以更迅猛的勢頭回歸。而像中藥羚羊角粉,性味寒涼,具有平肝熄風 、清熱解毒的功效,對熱性驚厥有一定的效果,但並非所有的發熱都適合使用,濫用寒涼可能使正氣更損,邪氣入裏更甚。

補充水份

反復發熱,尤其高熱,身體的顯性和不顯性失水都會增加。身體對水份的需求會非常大。因此需要補充充足的水份。充足的水份對退熱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補水不必講究時機,只要孩子醒著,隨時隨地都可以補充。


補水的量則視情況而定,有些孩子在發熱時口渴明顯,喝水意願強烈,那麽單次即可給予100-200ml。但有部份孩子在發熱期間消化功能減弱,伴隨惡心、不欲飲等情況,那麽就需要少量、分多次的補充。


可以選擇口服補液鹽、溫開水、涼白開、淡鹽水等。如果孩子口渴欲飲、口幹舌燥等津傷表現明顯的,可以用鮮榨果汁如蘋果汁、雪梨汁等,或椰子水替代。如果孩子有舌苔厚膩、不欲飲水等濕氣中阻的表現,可以用蘆根茯苓赤小豆煮水代茶飲。


一般透過尿量、哭鬧時有無眼淚、皮膚彈性等可判斷孩子水份是否充足。


如果孩子出現較為劇烈的嘔吐或腹瀉,無法口服或口服無法滿足液體需求,則需要到醫院靜脈補液。


小於1歲的孩子,尤其小於6月齡的孩子,如果出現發熱,同樣可以補水,但補水量不可過大,要根據孩子的需求、尿量、眼淚等情況決定,可采取少量、分次餵服,母乳餵養者可繼續餵養無需中斷,奶粉餵養則要考慮減量、沖稀。

比起降溫,尋找原因更重要!

體溫就像一個警報鈴,警鈴響起,代表出現問題,但如果只是把警鈴按掉,問題沒有解決,沒多久警報還會再響。得把問題找到,處理掉問題,警報最終才能解除。

能引起高熱的病因很多,有感染性的,有非感染性的。就以最常見的感染舉幾個例子:


流感病毒

這是最常見能引起高熱的病原了,起病即可高熱,退熱藥效果不佳,高熱可以持續2-3 天,第四天開始好轉,如果沒有並行癥,一般發熱在第5-6 天就結束了。抗流感藥及對癥的中藥都能起到不錯的縮短病程的效果。抗生素無效 。


腺病毒

近期常見的另一種病毒,發熱特點和流感相似,但相對緩和,一些病例表現為扁桃體炎,血常規類似細菌感染血象,如果不做病原學檢測,就會被當做細菌感染治療,但青黴素類、頭孢類等抗生素對腺病毒沒有作用 。和流感一樣,為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並行癥,自然病程4-6 天左右就好了。


合胞病毒

歌神張學友,近期就是因為感染合胞病毒導致演唱會延期。在成人可能會引起重感冒癥狀,如失音、鼻塞等,而在兒童,合胞病毒可以引起更為嚴重的癥狀,如喘息。相對流感、腺病毒這類「毒王」來說,合胞的發熱勢頭比較緩和,可能一天只有1-2 次熱峰,一般在第2-4 天會出現高熱。如果沒有並行癥,整個病程大概7-9 天不等。抗生素無效 。


手足口/ 皰疹性咽峽炎

最近多發的一類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發熱一般不超過3 天,每個人的發熱程度不同,有些類似流感,持續高熱,有些則低熱,甚至無熱,但發熱一般不超過3 天,口腔或手足皰疹一般一周左右可緩解,為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無效 。


猩紅熱

為A 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有化膿性扁桃體炎 、皮疹等表現,發熱勢頭不如流感、腺病毒一類的猛烈,如不經處理,熱勢會逐日升高,有些孩子可以僅有咽炎、皮疹的表現而沒有發熱。如果確診,需要規範使用抗生素10 日。


……

有時候治療方案可能很簡單,價格很便宜,但尋找發熱原因的過程卻可能會比較曲折。像上面提到的這些病原,要確診需要完善一些檢查,如抗原、核酸,而這些檢查陽性率又和發病時間、病毒載量、采樣環節等息息相關,有時單次檢查並不能得到真實的結果。

如果出現以下表現,要盡早就醫:
持續高熱難退,特別是體溫有超過41℃的超高熱;

持續低熱,超過3天;

小於3月齡的患兒發熱,無論體溫多少;

合並較為劇烈的咳嗽、吐瀉等癥狀;
出現不能用寒顫解釋的肢體抖動;
出現驚厥抽搐;
出現精神狀態不好、嗜睡,小嬰兒不醒不吃不喝;
出現四肢冰冷、皮膚花斑紋,面唇色發白;
出現劇烈持續的頭痛、頻繁的和進食無關的嘔吐;
呼吸明顯增快、呼吸節律不齊等。

高熱傷津:

表現為口渴、飲水需求大,口幹舌燥,唇紅幹,無汗少汗,尿少尿黃等。

選用食藥材:西瓜皮適量,蘆根、赤小豆各10克,一小把大米。

煮法:將赤小豆、大米先煮(可用料理袋裝),大火煮開後加入西瓜皮、蘆根,水再次沸騰後關小火,再煮20分鐘即可。最後可加入少許食鹽。

也可用大家熟悉的竹蔗、馬蹄或三豆飲 (黃豆、黑豆、綠豆)代替。


濕氣中阻:

表現為口渴或不渴,但不欲飲,飲如惡心,飲水量少等表現。

選用食藥材:蘆根、茯苓、赤小豆各10克。

煮法:將藥材放入水中,大火煮開後關小火,再煮20分鐘。

也可用大家熟悉的三豆飲加赤小豆代替。


6月齡以上即可服用。如果合並有咳嗽、吐瀉等癥狀,請咨詢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羅笑容、許尤佳名醫工作室

嶺南兒科杜明昭、 文子源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兒科佑吾幼誌願服務隊

供稿:「佑吾幼育兒科普」微訊號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 倪曉良

執行編輯:王軍飛

稽核校對:張靚雯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