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明日小暑,入伏在即!安「心」度夏,五大誤區要避免

2024-07-06養生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隨著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的到來(7月6日小暑節氣),馬上要進入盛夏,三伏天將至,一年中最悶熱的日子來臨了。

氣溫變化是心腦血管的「勁敵」。研究顯示,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會明顯上升。溫度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的總體風險增加2.1%,其中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風險最高,65歲以上人群是高風險人群。

因此,在「小暑」至「三伏」這一階段,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提高警惕,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度過一個安心舒適的夏季。

夏季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

高溫導致心血管負擔加重

高溫環境下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迴圈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會給心臟帶來嚴重的負擔。

同時,熱應激還會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從而大幅提高心肌的耗氧量。這種過度的心肌耗氧也可能最終導致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心臟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損傷,再加上高溫的影響,會使心臟承擔更大的工作量,心肌缺血、心衰等癥狀可能加重。

出汗導致電解質紊亂,血液黏稠度增加

夏季高溫環境容易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這會使機體遺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特別是鉀、鈣、鎂等。這些電解質的紊亂會直接影響心臟的正常收縮和節奏,引發心律不整等癥狀。

此外出汗增多還可導致失水和脫水,伴隨而來的血漿容量減少、紅血球和其他血液成分濃度增加,再加上血液黏度增加和膽固醇濃度升高,可能導致血栓栓塞,導致缺血性卒中和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情緒波動給心臟帶來額外壓力

炎熱的天氣、悶熱的環境,都容易影響人的情緒狀態,導致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波動會引發交感神經亢奮,使心率、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

此外夏季白天較長、夜晚較短,天氣炎熱,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造成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平衡,使血管收縮和擴張失去協調引發血壓波動。

保護自己,不「踩坑」,安「心」度夏

01

夏天熱得睡不著,熬夜玩手機也沒關系( ❌ )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應避免過度勞累,每天盡量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睡前避免刺激性飲品和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此外還要學會調節情緒,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要懂得釋放自己的精神壓力,可以多與家人朋友聊天,參與一些休閑娛樂活動,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平胡的心態。

02

天氣熱沒胃口,需要甜味辣味等美食刺激味蕾( ❌ )

夏季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多吃蔬菜、水果。

提倡「四低一高」:即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喝水補充水分,夏季每天飲水量一般不少於2000毫升。要註意高溫天氣下,尤其是運動後,最好不要喝冰水,盡量選擇常溫的淡鹽水、白開水。

03

一運動就一身汗,天氣熱需要「多靜」( ❌ )

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適度的運動非常有益,有助於改善心功能、調節血壓等。可以選擇遊泳、慢跑、快走等低負荷的運動計畫,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當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長。

需要註意的是,夏季白天氣溫較高,盡量將戶外活動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時間段,避開正午高溫時段,以免給心臟帶來額外負擔。

04

高血壓「正常」,可以自行減藥停藥( ❌ )

夏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往往不平穩,需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決定是否需要停藥或者減藥。

患者若擅自停藥、減藥,會導致血壓波動振幅加大,加重血管損傷,增加心、腦、腎等並行癥的風險,甚至導致中風和心肌梗死、心絞痛等血管意外事件。

05

老年人不怕熱,不用防暑( ❌ )

適當增加家中通風裝置的使用,在外出時選擇遮陽防曬的衣服,盡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下的逗留時間。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並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等更需要高度警惕並采取防暑降溫措施。

如果出現明顯的心血管異常情況,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生的指導。

編輯/譚衛平

(北京市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