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針刺對心率變異性影響的臨床研究概況,以及治療效果如何

2023-12-25養生

發現在針刺通裏穴時,反映迷走神經活動情況的RMSSD及HFnorm指標較針刺前均增高,撚針時持續高位,女性高於男性,由此可推論針刺通裏穴對迷走神經功能失調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且女性優於男性, 故在治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時(尤其是女性患者),建議優先選擇通裏穴。

將20名健康誌願者隨機分組為針刺穴位組合假針刺非穴位組,並進行HRV監測,結果顯示:針刺合谷穴後HF值明顯升高, 後HF值逐漸降低,即交感神經活性在針刺時増強,出刺後仍存在延遲效應。

LF/HF值在短時間內有明顯增加,而假針刺組LF/HF值則相對減小。由此可以推測,針刺調整了自主神經的整合功能, 為以後研究針刺治療疼痛提供了可能性分析依據。將29名健康男性隨機分為三組:

A組一針刺&疲勞組,B組一假針刺&疲勞組,C組一針刺&非疲勞組, 觀察針刺合谷、內關穴,疲勞狀態與非疲勞狀態下健康人的HRV的影響。

結果顯示:疲勞狀態下,針刺組的HRV頻域指標中的TP、LF、LF/HF值顯著降低,HF顯著提高; 非疲勞狀態下,針刺組的LF、HF值顯著增加;假針刺組,LF、HF值無顯著變化。

這說明針刺能加強迷走神經功能,抑制交感神經活性。但是在壓力和疲勞狀態下,針刺對自主神經的調節作用分別是相反的,在疲勞狀態下,針刺能緩解疲勞。 由此可知,針刺對HRV的調節作用不僅取決於針刺的穴位和手法,也與機體所處的狀態有關。

觀察針刺對急性腦卒中患者HRV的影響99例,研究發現急性腦卒中不論是腦梗塞還是腦出血均可導致HRV降低,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而腦梗塞與腦出血患者的HRV無顯著性差異。

針刺後急性腦卒中患者HRV各項指標均顯著降低, 而正常對照組僅有SDNN、SDANN較治療前有改善。

結果表明:針灸組LF、HF、LF/HF3項指標均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觀察前比較, 對照組則下降振幅也略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同時點比較,LF、LF/HF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針灸能夠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提高HRV,預防心率失常的發生。 針刺左手和右手合谷穴,HRV值略有不同,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LF/HF值沒有顯著變化。說明針刺對高血壓患者HRV有良性調節作用,且在針刺結束後仍存在後遺效應。 對10位高血壓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進行血壓及HRV監測。

結果部份患者在治療過程中HRV值增加,同時伴隨血壓的下降。部份患者在治療結束後的幾周甚至幾個月後仍有HRV值的增加。 這可能提示:針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最佳化壓力水平。

一項有關針刺30例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雙側內關穴的研究顯示。 其中,LF變化以針後lOmin最明顯,20?30min內恢復到針前水平,無反跳現象。

由此推測可能有體液因素的參與。 HF段無顯著性意義。對照組(不針刺)各段均無顯著變化。

觀察33例抑郁癥患者針刺百會穴後在不同時段的HRV的改變,結果顯示:HRmean值在針刺後相對減小, 由此可推斷針刺百會穴可增加抑郁癥患者迷走神經興奮性,提高抑郁癥患者HRV,且後遺作用明顯。

反映交感神經功能狀態的VLF有顯著增高,LF、LFnorm、LF/HF、VLF/HF及(LF+VLF)/HF亦出現增高趨勢; 反映副交感神經功能狀態的HFnorm出現一定程度降低,PNN50有顯著增高。

對照組雖然也有HRV指標的變化,但是無顯著差異。綜上可知針刺治療後機體自主神經調控作用得到明顯加強, 可推測宣肺健脾益腎針刺法治療哮喘透過增強機體自主神經調節作用,改善肺功能,並對心臟及整個機體都產生良性調節作用。

觀察38例原發性痛經患者在針刺雙側合谷、三陰交穴的針刺前中後的HRV變化。 結果針刺組LF/HF比率明顯降低。

HF值升高,而假針刺對照組只有HF值升高,這可能證實了針刺可以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 總之,針刺在原發性痛經患者自主神經功能調節中發揮了作用。

針刺治療40例無心臟疾患的各類患者,其中包括失眠、胃痛、腹瀉、眩暈、頸椎病、腰痛、膝關節炎、周圍性面神經炎、腦外傷後遺癥、尿瀦留。 說明針刺可以調整自主神經功能。

頻域指標LF、HF在留針和針刺後均較針刺前的顯著降低,提示針刺能同時抑制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張力, 但LF/HF比值較針刺前降低,說明針刺的良性調整作用是以抑制交感神經張力為主的。

進而改善了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均衡性。竇房結是心臟的主要起搏點,它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 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經興奮心率減慢,但兩者綜合的作用則取決於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張力的平衡。

心率變異性主要是神經體液因素對心臟竇房結自律活動精細調節的結果,體現了自主神經調節變化的程度, 是目前國內外公認一種的評估自主神經活動的常用的無創性定量指標M。

健康人的心率是有波動的(即使是在安靜狀態下),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不論年齡、體位、活動、情緒和營養狀況如何, 竇性心率搏動的周期都恒定不變或者變化很小,即HRV較低,則是一種不良的生理現象。

近年來研究發現,針刺對HRV的影響,是具有雙相調節作用的, 可以協調交感與迷走神經的平衡作用,有利於提高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整合功能。

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治療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相關的疾病,或改善疾病的預後。 目前,針刺對心率變異性影響的研究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大多缺乏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的科研設計方案,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欠規範, 因此有待我們運用循證醫學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客觀評價針刺良性調節HRV的科學性。

在針刺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對手針及電針方面,而有關手針與電針對HRV的調節是否存在差異, 電針的不同頻率與不同波形對HRV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等問題的研究較少。

目前有關針刺對HRV影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健康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對其他與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相關的疾病,如抑郁,焦慮,失眠等疾病也有研究,但相對較少。

今後可針對痛癥等針灸優勢病種方面開展更加廣泛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HRV的檢測方法目前多以短時程的頻域指標為主,觀察針刺對HRV的瞬時效應。

透過對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客觀地評價針刺對HRV的影響,並有可能為研究針刺的作用機理提供思路。 已有研究表明,針刺對HRV變化是否有影響除與針刺方法有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