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藥店大多都稱「堂」而不叫「店」,這個稱呼究竟從何而來?

2024-04-24養生

舊時,經營中草藥的店鋪大多稱為「堂」,如: 同仁堂、鶴年堂、永安堂、南慶仁堂、千芝堂 等等,那麽為什麽稱「堂」而不叫「店」呢?這個稱呼究竟是從何而來的?

相傳這與「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河南南陽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卒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曾為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的時候就博覽群書,尤其喜歡醫書,其同鄉何颙曾稱贊他:「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

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當時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人民顛沛流離。全國各地相繼爆發瘟疫,洛陽、南陽等地疫情嚴重:「 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其中傷寒病占到70%。張仲景立誌改變這種現狀,在【傷寒論】中他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他刻苦鉆研,認真研究了【素問】、【靈樞】、【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師從同宗張伯祖,盡得其真傳,在醫學上有很高的造詣。在長沙擔任太守期間,當地疫病流行,他索性在官府大堂上給人看病,分文不取。在給病人開具的藥方上,他在自己名字前加上「 坐堂 」字樣,以示自己治病救人的決心。

張仲景後來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醫學,終於寫出傳世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其人品和醫學成就都是非常令人敬仰的,後代中醫為了紀念他,也把自己開的藥鋪稱為「堂」,時間長了就成了中藥店舖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