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了腸息肉,切 了又長? 許多人在面對這一疾病時,往往會盲目追求各種偏方或快速療法,然而,這往往忽視了中醫所強調的 「一人一方」的治療原則 。
在中醫看來,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並非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 存在著復雜的辯證關系 。同樣的癥狀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於腸息肉這樣的疾病, 其反復發作的根源往往與脾胃功能失調、氣血不暢等因素有關 。
首先,我們要明白, 腸息肉的反復發作並不是簡單的手術切除就能徹底解決的 。如果脾胃功能失調,即使切除了息肉,也會因為體內環境的紊亂而再次復發。因此,中醫在治療腸息肉時, 首先強調的是調理脾胃 。
脾胃作為人體的後天之本,其功能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體的健康。當脾胃功能失調時,不僅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導致水濕內停、氣血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導致腸息肉復發的重要因素。
那麽,如何調理脾胃呢?中醫提出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疏肝理氣。
肝主疏泄,當肝氣不通時,會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因此,治療腸息肉首先要疏肝理氣,讓肝氣得以暢通。
第二步,健脾胃。
脾 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 胃功能失 調,水濕內停, 痰濕阻 滯脈絡, 長期積 累便形成息肉。 無論是手術切除 或中藥調 理, 皆需 重視脾胃健康, 這對 於維護腸道健康 及改善體質 具有重要意義, 從而降低息肉復發 風險 。
第三步,祛濕氣 。
脾主運化,負責 人體水分 代謝。若脾虛,水液 無法正常 排出, 便會形成濕氣 過重的 狀況, 表現 為腹脹、腹瀉、口臭、大便不成形、黏液便等 癥狀。此時的調理重點應註重排濕,脾胃 功能恢復後,濕氣 便能 得以順利排出, 防止淤堵 於腸道。
第四步,補氣血。
待肝氣 得以疏通,脾胃 功能恢復正常且濕氣 已祛除 之後,身體處於 相對虛 弱狀態 。此時可 調整飲食 結構,適當進補, 以增 強體能。
在調理脾胃的過程中,中醫還強調了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本兼治 。這意味著不僅要針對癥狀進行治療,還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透過調理脾胃、疏肝理氣、祛濕氣、補氣血等步驟的綜合治療,可以達到固體健脾、標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中醫還提倡在治療過程中註意患者的整體狀況。例如,在身體虛弱的情況下不宜上猛藥;在精神壓力大時要註重心理疏導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
如此一來,透過固 本培元、標本兼治 、暢通經絡、 調節新陳代謝 等措施, 可使大便 順暢排出, 減少對腸道 黏膜的刺激 ,維持腸道功能正常運 作 , 從而預防腸息肉 生長。